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但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也牽動美中關係。中國與美國針峰相對,不但拒絕將俄羅斯出兵視為侵略,沒有加入制裁俄羅斯行列;也繼續維持與俄烏兩國正常貿易關係,甚至還增加對俄羅斯採購。美國透過外交斡旋,成效有限,拜登並出馬與習近平通話,結果是雙方各說各話。
美國不排除制裁中國大陸,中國也公開反擊美國,認為制裁解決不了問題,並指責美國不斷供應烏克蘭武器,並非是在調停,反而進一步助長戰爭強度。
中國與俄羅斯兩大陸權國家,沆瀣一氣與美國對抗,全球雖不至於回到冷戰時期瀕臨戰爭邊緣的風險,但未來對抗張力會持續增加。特別是美中兩國的霸權之爭,也會使美中經貿衝突更加白熱化。
美國與俄羅斯經貿關係不深,所以美國對俄國實施出口管制,取消對俄羅斯最惠國待遇,實際效果有限。目前制裁主要是切斷俄羅斯金流,將其阻絕於國際金融市埸。未來美國會繼續聯合各國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市場去俄羅斯化」。
川普時期美國對中國制裁原則,主要針對在技術對美國有威脅,以及涉及助長中國侵犯人權兩方面。拜登上任後大致維持制裁方式,對於中國懲罰性關稅、進口及出口管制、投資限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管制並未放鬆。
俄烏戰爭後,美國考慮動態調整對中國經貿戰略。俄烏雖非工業生產大國,但開戰後也影響到全球產業供應鏈而引起經濟動盪;突顯產業供應鏈的脆弱,以及打造自主供應鏈的迫切。所以未來美國會由「去中化」及「去俄化」角度,建構自主供應鏈為優先政策。
美國還會繼續加碼對中國制裁措施,例如美國對違反美國對俄制裁禁令,仍對俄國出口的中國企業會有懲罰手段。中國則強烈質疑美國一邊制裁中國,另一邊卻要中國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中國外長最近即明確表示中方反對對俄羅斯制裁,更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
2021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高達8.1%,但第4季成長已明顯趨緩。今年在美國對中國制裁力度不減,中國國內疫情擴大下,經濟已經面臨下滑風險;俄烏戰爭再次衝擊大陸經濟,中國希望以不介入調停,不參與制裁以降低影響。
在美國宣布不會加入跨太平洋進步夥伴協(CPTPP),印太戰略成為美國圍堵中國最重要平台。在今年2月所公布印太戰略報告,除了共同對抗中國外,美國也強調與盟國建立夥伴關係,並推出「印太經濟架構」,以強化區域內經貿連結。
特別是俄羅斯不僅軍事入侵烏克蘭,也先駭入烏克蘭基礎建設的網路系統,在網路戰爭中取得先機,突顯確保網路安全的重要性。這會促使美國在國內加速成立網路安全新機構,對外則在印太經濟架構下推動可信任的電信網路基礎建設,以使在產業供應鏈不受威脅下,確保國家安全。另外美國也會以美日數位協定為基礎,加速推動簽署雙邊數位協定,台灣應掌握此機會。
另外在制裁俄羅斯行動中,一些美國在印太戰略中積極拉攏的國家與美國並非同心,不願意選邊站。例如印度在聯合國制裁俄羅斯的投票棄權,東協也與美國不完全同調,不願一面倒向美國,未來美國在推動印太戰略時,這些國家能否完全配合美國仍有不小變數。
台灣自開始即全力配合美國,加入制裁俄羅斯的第一波行列;台灣鐵桿挺美,期望可以彰顯台灣是美國可靠的夥伴。未來美國是否可以投桃報李,使台灣成為印太經濟架構的「正式會員」,涵蓋在美國經濟安全的共同防禦系統中,仍有待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