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需要新的護國神山。但這個新的企業非常有可能不會再來自於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產業,而是另一個IT產業,也就是想像力科技(Imagination Technology)。如果台灣經濟不進行調整,積極布局投入新的IT產業,不僅有可能喪失既有IT產業的競爭優勢,也將錯失新IT產業的發展契機。借用著名媒體學者麥克魯曼(Marshall McLuhan)的話,「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變身為資訊採集者」,當代人類正在進化,逐漸成為想像力的採集者。想像力不再只是狹義的教育術語與創作概念,而是被大量產製的消費商品。有精彩想像力成分的商品廣受人們歡迎,尤其是在遊戲、動漫、影視、展演、時尚、元宇宙等市場。
歸納目前全球的趨勢,新IT產業主要有四大新興的發展範疇:腦機介面藝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rt)、數位工藝(Digital Craft)、生技設計產品(Biodesign Product)、以及機器人藝術(Robotic Art)。我們可以統稱為BDBR新興產業項目。
在不久的未來,每一個娛樂場所都將會看到機器人的酷炫演出;大腦就是使用介面,人類的感知體驗將不再受限於肢體行動;元宇宙時尚產品產值規模將不輸實體世界;設計師為解決生態危機所開發出來的生技材質,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用品。BDBR正在打造人類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
想要在BDBR占有一席之地,真正關鍵的課題是,經營者要了解如何投資想像力。這裡的想像力指的並非天馬行空的科幻內容,而是創造未來美好生活方式的能力。演算法、機器人、基因工程、腦神經學、奈米技術、延展實境等科技的進步,正在全面改造世界。在科技的衝擊下,未來生活的樣貌充滿許多想像的可能性,例如生化人(cyborg)的出現。同時,在科技的實現下,想像將會成為一種可以具體體驗的生活方式,例如元宇宙的化身(avatar)角色。「想像力」將會是企業相當重要的經營資產與投資標的。
隨著新IT產業的興盛,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將會更為緊密。職場上出現新的專業人才,也就是具有跨界能力的藝術科技工作者,勢必成為重要的創新人才以及熱門職業。藝術科技工作者知道如何創造想像力,將生命意義的體驗帶進科技發展之中,讓科技不是冰冷的設備工具,而是人們渴望擁有的未來生活風格。
新IT產業是新型態的文化創意產業。面對國外突飛猛進的發展,台灣已經輸在起跑點上。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