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李國誠/一人鎮長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18 第5658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李國誠/一人鎮長
劉洪貞/迴轉的計程車
丁名慶/毒
 
 
 
今日繽紛
 
李國誠/一人鎮長
文/李國誠/聯合報
一人鎮長。圖/陳瑋柔

熱鬧的鐵路小鎮,終面臨凋零

美國中西部莫諾威鎮,人數多時達一百五十人,但隨時代變遷,居民相繼搬離及逝去,全鎮總人口只有一人,其規模雖小,卻是聯邦政府正式註冊的行政單位。該鎮唯一居民艾爾希身兼數職,除擔任鎮長外,兼任館員、稅務員及清潔工,同時她還是一家酒館老闆。

2014年家庭旅遊,我們來到內布拉斯加州東北部偏遠的莫諾威鎮,與北邊的密蘇里河距離約一百八十英里,距離該州大城奧馬哈兩百多英里。在開往南達科他州的12號高速公路,下來後不遠處坐落一戶老舊房舍,艾爾希就住在這裡。房舍的後方空曠冷清,靜悄悄沒有一點人車鳥鳴聲,走在雜草叢生的泥土小路,仍依稀可見一些破損荒廢的老建物,感觸蒼涼。

二十世紀三○年代,莫諾威鎮以農業為主,是個熱鬧的鐵路小鎮,有學校、教堂、郵局、雜貨店,甚至還有一所監獄。隨著小鎮衰落凋零,多數先後關閉或遭毀壞倒塌,變得一片荒涼。艾爾希將自身收藏與友人捐贈的圖書雜誌,建造為一小型圖書館,成了全鎮唯一較新的公共建築,位於酒館旁。而酒館內牆面上生活照,仍保留□立小鎮入口指示牌,當時註記全鎮人數為二人時的相片,兩位子女及孫輩早已在外地生活,只有後院小花貓與她朝夕相伴。

我們到訪時,有一對老夫婦是以前鎮上的老鄰居,特地長途開車來與艾爾希敘舊;因時間還早,客人尚未登門,他們圍坐一起話家常,享用艾爾希拿手料理,喝著冰啤酒。見面時大家相互介紹,艾爾希看起來非但不顯孤僻與老態,性情還相當樂觀健談,她提起自己之所以沒有選擇與孩孫住在一起,是因為已習慣目前生活,這裡就是她的家,是她最想待的地方。

當先生過世,她成為僅存居民

艾爾希與先生魯迪1971年在小鎮開了一間酒館,因人口陸續減少,最後只剩下他們夫妻兩人。當她先生過世,全鎮人口少了一半,艾爾希成為僅存居民,獨自經營酒館並接下鎮長職務。除了執行日常文書工作,每年還要舉辦鎮長選舉,使莫諾威鎮能正常運作並取得合法地位,同時她必須對自己徵收稅金以支付鎮上水電及路燈維修,制訂一份市政道路養護計畫獲得撥款,向州政府申請菸酒許可證,經她簽收辦理,再發給自己經營的酒館。

來店光顧的人,主要是過路客、其他城鎮居民、長久來往的老主顧,有第二、三代的孩童長大成家後會帶著孩子來到店用餐,每周日晚上一些好友、老顧客從遠處趕來聚會,玩個紙牌遊戲,此外就是接待美國各州及其他國家慕名而來的旅客。我們點了三客午餐,年近八旬的艾爾希掌廚動作不是很靈活,可神情專注,不慌不忙地處理每一細節。用完餐後,買了些小紀念品並一起結帳時,艾爾希還特別問起對今天的料理是否滿意,我們愉悅地跟她說,很不錯,真是道地的美味。

揮別小鎮,驅車在綿延不絕的快速道路,四周全是荒野草木,看不到盡頭。我再次意識到,當夜晚來臨時,這位已是祖母級的老太太,將獨自在一片黑漆漆的大草原上;然而,因為有她處理鎮上事務,夏日除草,寒冬鏟雪,忙碌開店做生意,迎接各地旅客,為一座可能被遺棄的村莊注入了活力,引起廣大的關注。

如今,歲月遞嬗,這一人小鎮,不知情景又是如何。

劉洪貞/迴轉的計程車
文/劉洪貞/聯合報
一個濕冷的上午,家裡的看護Dewi和我用輪椅推著外子,在路口攔計程車,要去市政府辦理證件。

我們約等了十多分鐘,始終沒人願意停車。有些車靠過來,一看到是坐輪椅的,油門一踩,咻的一聲離去;有些明明閃著空車的燈號,可靠近後視若無睹,往前駛去。

Dewi看到這情形,要我不要等了,直接走路過去。我請她再等一下,或許會遇上有心人。就在討論的當下,有輛計程車慢慢地滑過來,車子停好後,車門打開,年約四十出頭的司機先生走向我們,一邊叮嚀Dewi小心環抱阿公,一邊兩手一抬,把輪椅放進車廂,動作乾淨俐落。

坐定後,我感謝他慈悲載我們一程。沒想到我話才出口,他就說自己很不該,其實他剛剛是有靠過來的,但見了輪椅就嫌煩。然而,離開後他就後悔了,覺得自己是服務業,實在不該在這麼冷的天氣裡,拒絕一位年邁的阿公。要是自己老了也遇上這情形怎麼辦?

他愈想愈慚愧,於是掉頭迴轉,希望有機會載到我們。當他遠遠看到我們還站在那兒,心裡反而很高興能為我們服務。

原來是這樣,難怪他不僅每個動作都充滿誠意,連說話語氣都溫暖敦厚,這讓我再次感受到人性善良的可貴價值。

丁名慶/毒
丁名慶/聯合報
在今天,編輯一職仍面對的一個大謎團,是置身的環境,從團隊到讀者,普遍要求更好、更明確提供訊息、知識與智慧,以及良好的溝通過程與技藝,但整個產業內部在這些面向卻還有很多充滿迷霧般的地帶。

比方說,如果你正經歷轉職,其實不會太容易打聽到新公司的情況。薪資條件固然必須保密,但主管與同事的行事風格、公司次文化,卻同樣不容易端上檯面條列備忘。

可能你的朋友中有這間公司的離職者,願意詳述親身經歷的整體情況,且能避免主觀說法與情緒,但你必然會察覺,她/他也會極謹慎不做評價,更可能詭異地請求──千萬別提到認識我,或我有跟你說這些。「你只能自己體會。」

說不定還會這麼補充,作為祝福:「也許你運氣會比較好。」

換個角度。如果你就是那個(曾經、剛剛、正要)離開的人,將如何訴說?作為編輯、出版人、媒體人,你極清楚,話語畢竟是會迎風變形且無法控制的可怕東西;況且,從聽的人的立場來說,能怎麼面對?而你期待在這些不知情的人們那邊,獲得什麼呢?

還須小心,最容易打開傾訴水龍頭的場景(或陷阱),是面試時或進入新環境後,新主管新同事的不經意詢問:「為什麼要離開呢?」就像用利刃輕捅裝飽水的薄皮袋子一下,讓對方陡生隱憂:眼前這人,日後也會向下下任新歡把對我們的批評沒遮攔地灌入苦水中嗎?

再說了,被背後敘說的一方(餅畫得太大,工作態度認真過頭,堅持個人原則與性格,能算是錯嗎)畢竟未列席;但也別忘記:他們也有嘴有(經營更多年的)人際網絡啊。

於是更難啟齒。漸漸地好壞回憶都混淆,質變為鋪天蓋地的職場黑歷史而不是趨吉避凶的經驗值,遑論就事論事,也不給時間淬鍊出豁達或迂迴的幽默感。甚至認知扭曲,是自己搞砸了。你只能給勉強挺過來的自己祕密地頒發勳章,在想像中反芻痛苦是你僅有的自由。那都是毒。如影隨形難以擺脫。你好氣自己:怎麼都無能為力呢。也始終納悶,更資深、睿智的對方,到底想什麼?這也都是毒。

置身事外的聽者,難免質疑──把你當成最關鍵的毒,只想到自己:為什麼,還在的時候,不當面好好溝通呢?你內心小劇場這麼多,人家跟你共事,也好費力吧?儘管實際情況常常是,困擾你的事態,牽動複雜;一再蹉跎對話的合宜時機;雙方在腦海裡描繪的「起碼的尊重」,沒能取得共識。

更可能,你們各自的目標與願景,會不會一開始就不一樣?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彷彿對鏡,你和對方都把理想擅自投射到對方身上。那麼回應彼此的標準只能一直向下調整。

你當然也愈來愈困惑:都不能檢討了嗎(問題更在於,後續由誰、如何決定並以行動執行這個檢討的結果)?溝通溝通,總是只有溝,沒有通?「那些殺不死你的讓你更強大」的惕勵,是緩解藥或毒雞湯?解毒之道,真的存在嗎?

雖然說,隱身與隱聲,向來是編輯的主流(但不是唯一)教養或默契;其實並非不能「說」,雖然人們都提醒尤其要慎選對象、媒介與時機(但永遠會有出乎意料的開展),但我更想建議,不妨多想想,「然後呢?」

你打算怎麼做,做什麼?為了誰?

不是僅僅避免自己或他人重蹈覆轍,或煩憂於來日清算、重遇;更該認真計較的,是你能不能儘快回到或進入「最想做」的事?並且不是被動等待他人給你空間、認可、動機、報酬;因而每個過程細節,沒有「不能說的事」,或必須顧慮會造成什麼影響。

 
 
 
訊息公告
 
 
 
 
羅馬屹立二千年的建築經典代表作 萬神殿
阿格里帕所設計的「萬神殿」主體是座龐大的圓型大殿,以16根由整塊花崗石打造的柱子撐起一座巨大的穹頂。穹頂的頂部有一個圓型大洞用以採光。穹頂持有全世界最大穹頂的頭銜超過1300年,一直到了1436年才被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趕過去。

6家林口機場捷運週邊美食!時尚網美早午餐、還有就連歐巴馬都愛吃的漢堡
離林口機場捷運走路只要10分鐘,連歐巴馬也愛吃的Kua-Aina 夏威夷漢堡,裝潢洋溢濃濃的夏威夷海島風情。漢堡排採用100%高級牛肉,透過火山熔岩燒烤後,激發出火烤香味及滿滿肉汁,漢堡麵包可以選擇蓬鬆光滑的布里歐麵包或是經典有嚼勁的凱薩麵包,再搭配嚴選的新鮮蔬菜,十分有飽足感卻不會油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