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書市觀察/卡夫卡最後傑作終於現身

聯副電子報

【音樂隊長電子報】是全台唯一的音樂產業專門誌,提供音樂產業、科技生活、專訪等專業又易讀的最新資訊!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01 第424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市觀察/卡夫卡最後傑作終於現身
人文薈萃 文學書評/更值得被愛
惡意之外──作者序

  今日文選

書市觀察/卡夫卡最後傑作終於現身
黃崇凱/聯合報

這本童書出版之後,壓倒性地在德國童書市場一路長紅,於是疑惑的雲朵開始四處飄浮:這麼好的文筆,怎麼可能沒人知道作者是誰?……

不知有多少人聽過保羅.奧斯特在《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引述了一個超級感人的卡夫卡故事。大意是說,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在他生命最後的歲月,跟當時的女友朵拉到處鬼混,卻在公園偶遇一個為了玩偶不見而哭泣的小女孩,卡夫卡安慰小女孩玩偶沒有不見,撒謊說他手邊還有玩偶的來信。他們約好隔天在公園碰面,他要把信帶來念給還不識字的小女孩聽。想也知道那些信都是卡夫卡自己寫的。據後來朵拉的回憶,卡夫卡當天一回家就以寫小說的認真態度寫那封虛構的信,包括故事的說法、仔細推敲配合小女孩年紀的遣詞用字等等,卡夫卡就這樣連續寫了整整三個星期。這是他的書信體連載小說,讀者只有小女孩一人,卡夫卡的小說當然徹底療癒了傷心的小女孩。保羅.奧斯特這麼說:「故事發展到這個階段,小女孩當然已經不再那麼想念她的玩偶了。卡夫卡給了她另一樣東西,足以取代玩偶。三個星期結束時,那二十封信已經撫平了小女孩內心的傷痛。她擁有一個故事。當一個人有幸活在一個故事裡、生活在想像的世界裡,現實世界的傷痛就會消失。只要故事繼續進行,現實就不再存在。」

可是寫完那些信不久,卡夫卡就因肺結核過世了。寫給小女孩的二十封信本來一直被朵拉小心地保留著,後來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趕著逃命的朵拉也顧不上那麼多,那二十封信,卡夫卡生前的最後傑作,就這麼永恆地散逸了。世界各地的卡夫卡研究者無不希望能找到這批書信,多年的努力奔走,始終未果。作品總會有自己的命運。

前幾年在維也納某個墓園修葺過程中,清出了一捆以油紙包裹起來的書信,因為無人認領,最後被丟進吃滿灰塵的胡桃木盒,後來流到了當地的跳蚤市場。有個捷克的台灣留學生以五歐元買下了這個20世紀初的胡桃木盒,這才有人認真讀了那些寫給「菲莉絲」的二十封信。起初,她以為是父親寫給女兒的信,因為那些書信筆跡透露著公務員般一絲不苟的工整,後來才發現全部的口吻都以仿擬玩偶的角度寫成。她讀得興味盎然,從玩偶怎麼離家旅行,途中遇到的旅伴和經歷,以及最後它要跟小女孩菲莉絲告別出嫁的一言一字,幾乎像是木樁那樣一支支釘到她的心坎裡。她極為寶貝這二十封信,也極度羨慕小女孩菲莉絲,竟然有個這麼厲害的長輩為她說了一個如此精采的故事。

她癡迷地把這些內容全部鍵入電子檔,並且動手一字一句翻譯成中文──那就是前年出版卻因出版社倒閉而沒有在市面上廣泛流通的童書《給菲菲的二十封信》。這本書去年被帶到德國波隆納書展,意外獲得相當多版權代理商詢問,也因為原文是德文,很快就在德國印行出版。

這本童書出版之後,壓倒性地在德國童書市場一路長紅,於是疑惑的雲朵開始四處飄浮:「這麼好的文筆,怎麼可能沒人知道作者是誰?」德國出版商在追問那位留學捷克的台灣女生後,反推了那批信件的來源(到墓園為止),同時要到了全部信件的掃描檔案加以深入解讀研究,最後他們得出驚人的結論──這是卡夫卡當年為了安慰小女孩而寫的二十封信,也是他生前最後的作品!

明年正好是卡夫卡逝世九十周年,這批信件的發現之於世界的卡夫卡研究,簡直有如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即將改寫整個文學界閱讀和評論卡夫卡的方向。這個大發現甚至驚動許久沒有公開發表任何文字的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據他在法國《世界報》的文章表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讀到卡夫卡的最後作品,以及這本作品經歷了如此遙遠曲折的旅程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本身就是卡夫卡式的故事。

另外,三位風格各異的德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艾芙烈.葉利尼克、荷塔.慕勒難得站在同一立場,齊聲讚揚卡夫卡這部重新被發現的小說,葛拉斯甚至說這個傑作令他也想試著創作專為孩子而寫的短篇故事。這類相關報導近來擠滿了國際文學界版面,歐美各國延燒不斷,甚至保羅.奧斯特在面對記者提問時,還開玩笑地說:「這真的不是愚人節的玩笑嗎?」

目前這本傳奇的書信體小說中文版正在幾家出版社開價競逐重新出版,到底獎落誰家、版權金會開到多高都是未知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位台灣女生的運氣真是好到跟卡夫卡的文學成就一樣不可思議。

今天是中華民國102年4月1日/愚人節


  人文薈萃

文學書評/更值得被愛
王聰威/文、嚴實仁/翻譯/聯合報
《環繞之中》書影。

有關阪井莎莉的《環繞之中》

和一般人的印象一樣,一提起阪井莎莉(Sarlee Sakai, 1974-2011)這個人,一定是先想到她在前衛爵士電影《若敵》(Just Like Your Enemy, 2005)裡的演出,雖然說不上非常傑出,但畢竟是女主角啊(嗯,不過一般人或許也不太關心這樣的電影就是了)。描述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整部片子,瀰漫著褐色調的哀愁色度,但是節奏卻異常的輕快,像是充滿靈感一直啦啦響的打字機。法國導演Catherine Breillate一反個人慣用的哲學式情色風格,總之從頭到尾沒有人脫光衣服,也沒有做愛場面,基本上長達一個小時又二十多分鐘的電影,男人從頭到尾沒出現,而另一個女人只有一次在服飾店櫥窗玻璃的反射裡看到發亮的影子,幾乎都是拍阪井莎莉在家裡煮飯、在街上閒逛、買東西、吃東西、去大學上課,雖然有說話的場面,但她個人一句台詞也沒有,Yesim(她在電影裡的名字)有空的時候就寫大量的信件與筆記,當然都是寫給男主角的。Catherine Breillate像是著魔似地專注拍各式各樣筆記本、信紙的特寫和Yesim寫字的姿態、筆跡。光這樣寫出來,沒看過電影本身的您大概會覺得很無聊,但奇怪的是一點也不無聊,有點像是真人美女實境秀似的(是的,就是差了裸露鏡頭)。另外,我很喜歡阪井莎莉用鋼筆寫字的手勢、筆跡,像是天使展開潔白的雙翼。據《環繞之中》一書所述,整部電影裡的文字都是她本人親自寫的,有七、八萬字之多。最後跟這部電影有關的,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由舊金山灣爵士樂隊Surround擔任的配樂,全部用木笛和簡單傳統的打擊樂器編曲,加上長長的迷人的不插電貝斯獨奏,有那麼一瞬間會忘記Surround本來是像早期名團Weather Report那麼棒的電子融合爵士樂隊。

接下來,正如爵士樂迷所知(或痛心疾首),因為《若敵》一片,阪井莎莉與Surround靈魂人物主奏貝斯手Bill De Young陷入熱戀狀態,甚至加入了該樂隊擔任主唱與作詞人,這使得Surround轉變成跟Level42一樣帶有jazz-funk感的流行爵士樂隊,雖然一開始不習慣原有組成樂句的「幫派文脈」消退(那些像瑞蒙.錢德勒冷硬文學質地的部分),但是舊金山灣區獨特的次文化融合形式,讓Surround獲得了更大商業上的成功。2006年我從時尚雜誌離職後,受《FHM》中文版之邀前往舊金山採訪SFJF(San Fransisco Jazz Festivel)得以認識阪井莎莉,相當榮幸地,反正本來就沒什麼事的我便隨著Surround在西岸的爵士俱樂部巡迴表演八個月之久,最後因為一些不愉快,才讓我跟他們分道揚鑣。

阪井莎莉的遺作《環繞之中》(Into Surround, 2012)被視為她個人的半自傳小說,描寫她自拍攝《若敵》開始,進入Surround樂隊,最終與Bill De Young撕破臉並離開樂隊的四年歷程,足以見證她個人與Surround的起落。但這書很遺憾不是由我編輯的,雖然在我回台之後,仍然與她保持固定的聯繫,並且讀了她寄來的大量寫作筆記(就跟在《若敵》裡一樣),也就使我完全明白這半自傳小說與真實景況的差距。我無法鼓勵她將這樣的作品出版,儘管她是才華洋溢的模特兒、演員與作詞人,就跟絕大部分才華洋溢的模特兒、演員與作詞人相類似,他們只要一寫作大規模的文字,就會變得醜態畢露,太過於渴望、急切表現自己的文字能力,就會顯示出耽溺、矯情與做作的姿態,這是寫作者最糟的部分,將好不容易靈光乍現的神妙文句,白花花地混在無聊刻意的人造語言裡浪費殆盡(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是難得的例外,因為相當聰明地保持了素樸的自傳體)。在《若敵》裡的演員阪井莎莉不會這樣,在Surround樂隊裡的主唱兼作詞人阪井莎莉不會這樣,但是在《環繞之中》裡的阪井莎莉卻是這樣,所以我真的非常遺憾,如果我能夠是她的編輯就好了,或許可以挽救這樣的情況;未成書之前,她曾對克諾夫出版社(Knopf)要求我能當她的編輯,可想而知人家怎麼可能同意呢?等到她不幸因為高速公路車禍過世了,誰也不會在乎此事。

很抱歉得這麼說:從任何方面衡量,《環繞之中》都構不上小說的最佳水準,而且最終也只能成為一本記錄阪井莎莉短暫一生的有限材料,因為事實上並不夠坦白真誠,但她既然選擇了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作為她的朋友的我只能默默支持她的決定,不過,這也是讓我覺得最痛心的地方,如同她自己在書中寫到決定與Tom Ray分手時,她坦承:「我因為不夠愛自己,所以不懂得懼怕,也正因為不懂得懼怕什麼,所以就不必對誰表露真心。」

她真的比書中的阪井莎莉要更值得被愛,不管是由誰來愛她。

(《環繞之中》中文繁體版將於2013年4月由台灣國際克諾夫出版公司發行)

譯註:《環繞之中》被論者視為阪井莎莉的半自傳小說,在備受矚目的三角戀情故事中,除了Bill De Young之外,一般均認為另一主要角色Tom Ray指的即是本文作者王聰威。本文也是王聰威首次同意針對此書撰稿,原文刊登於文學雜誌NEW YORK the FICTION(2013年2月號)。

今天是中華民國102年4月1日/愚人節


惡意之外──作者序
許榮哲/聯合報
《惡意之外》書影。
下面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現在我把它寫成一本小說,希望這本小說《惡意之外》,可以幫我抵抗另一本「我」寫的小說《惡意》。

十年前,我的第一本書《迷藏》出版時,有個短暫交往過的女性友人捎來訊息,她說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我的書裡時非常震驚。

說實話,接到她的訊息,我更震驚,因為她難纏出了名。我努力向她解釋,「妳跟書裡的主角僅僅只是名字一樣,但姓不一樣啊!更何況這完全是個虛構的故事。」

「就是虛構的才麻煩,因為只有你和我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其餘的人就像你最喜歡的那句話一樣,『真相的範圍極小而明確,但錯誤卻是無邊無際。』」

這句話是推理小說家渥特絲的名言。

「下次我會小心。」

「沒有下次,這次就必須解決。」

無論如何,她就是要我把她的名字,以及這段以她的性格為藍本,虛構出來的故事刪掉。但這實在太難了,因為書都已經出版,並且鋪到巿場去了。

「妳理性一點好不好,我只不過挪借了妳性格上的偏執來發揮罷了。」我有點火了。

偏執,我說錯話了。

「你既然說我偏執,那我就偏•執•到•底。」女性友人冷冷的說完,隨即掛上電話。

她一向說到做到,她是我所見過最執拗的人,我真怕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這件事困擾了我許久,但我終究沒有去處理它,只是偶爾翻起《迷藏》時,會忍不住想起那個因為個性偏執,而一輩子辛苦的她,並在心底微微地恐怖著,她所謂「偏執到底」的事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生?

又或許偏執的事已經發生過了,只是我沒有察覺罷了。

我努力回想上一次發生車禍時,她的身影是否就在附近。還有,上上一次,妻子的車子突然被人橇開,卻什麼東西都沒丟,她是否偷偷放了什麼東西進去?

十年過去了,什麼事也沒發生!

十年之後,當我開始覺得可以放寬心的時候,女孩的偏執來了。

無論想像力再豐富,我也想像不到女孩的偏執居然會以這樣的形式回來。

女孩的偏執真的嚇壞我了!

一個平凡的星期五,我準備好去上班。郵差按鈴送來一個包裹,是一本新書。我如常地打開書,應該是哪個朋友或出版社寄來的吧,書名叫「惡意」,有點聳動,但沒太大的感覺。再往下一看,書的作者居然是我!

同名同姓?再仔細看作者的簡歷,確確實實是我!

我瞬間燒紅了臉,「惡意」這兩字現在有意義了。放下公事包,忐忑地翻開書,我的手微微顫抖,「我」究竟寫了什麼書?

書的內容是我和執拗女孩的故事,除了幾個細節有誤之外,其餘都是真的。

當下,我一陣暈眩,因為這百分之百是女孩寫的,充滿「惡意」的報復之書。

我打電話到名不見經傳的出版社,對方說這是自費出版的書,出版社沒見過作者本人,一切都是電話聯絡,網路作業。我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要到作者的電話和mail,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最後,我只好翻出女孩以前寫的信,然後就著上面的地址,親自走一趟。

沒想到,我得到的居然是……女孩七年前就已經死了。

死了?我難以置信!

那個我曾深深愛過,用力傷害過的女孩居然死了!那……那這本「惡意」之書究竟是誰寫的?

逼不得已,我開始一一拜訪女孩的親友,最後我得到一個更令人難以置信的答案。所有的矛頭都指向這本書是我寫的,當初女孩就是因為這本書而自殺的。

每個人都說是「惡意」之書殺了女孩,而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

這個結論徹底擊垮了我,我的腦子沒有壞,精神狀態也很正常,但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上面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現在我把它寫成一本小說,希望這本小說《惡意之外》,可以幫我抵抗另一本「我」寫的小說《惡意》。

今天是中華民國102年4月1日/愚人節


  訊息公告
十個改變世界的點子
大至新憲法,小到醫療微晶片,本期探索了十大將會改變人們工作、生活、祈禱與玩樂方式的創新發明。如拜細胞培養的進步所賜,研究人員即將在實驗室種出真正可食用的肉。

愛因斯坦的大腦拼圖
自從愛因斯坦1955年過世之後,科學家就追問,到底他的大腦有什麼迥異之處,造就了他對於物理定律驚人的洞察能力?2012年的一篇研究蒐集了至今最完整廣泛的愛因斯坦大腦照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