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原民藝能班 串起學習與部落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離開純文字的迷宮,進入圖像的秘密花園!【青春畫報】讓左右腦均衡運動一下!一起來看圖、畫圖、評圖!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21 第89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原民藝能班 串起學習與部落
市售9成近危魚種 台成滅鯊幫兇
限制主管薪資 瑞士將辦公投
怪手伸進舊宿舍 南崁居民反彈
保障兒童人權 促公約國內法化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原民藝能班 串起學習與部落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一條白色百步蛇自陶壺緩緩升起,燦爛的太陽正照耀著大地。這幅象徵生命的刺繡作品是內埔農工「原住民藝能課程」學生以排灣族傳統刺繡工法繡成。


(上圖)國立內埔農工結合在地資源規劃系列主題,包括原民木雕、陶壺禮器製作及琉璃珠編結藝術,引導學生守護先人的智慧。(圖文/姜林佑)


刺繡老師蔣梅貞是屏東來義鄉排灣族人,她將祖先流傳下來的繡法,搭配現代鎖鏈繡、輪廓繡等,讓學生以圖騰為元素創作,甚至搭配學生親手燒製的琉璃珠,做出時尚又不失原味的作品。

教育部第7班「適性揚才列車」主角是屏東縣內埔鄉內埔農工,自民國97學年度開始辦理「高職優質化」計劃,6年來共獲教育部補助2千3百多萬元。多年來與鄰近德文部落合作發展出「內農咖啡」,更於校內開設「堆高機」課程,協助學生取得堆高機證照,讓就業更有本錢。

20日記者會上,內埔農工帶來許多原住民藝能專班學生的作品,包括皮雕、木雕、刺繡、編織、陶藝品等,學生現場串起一顆顆手工琉璃珠與陶珠。來自三地門鄉安坡部落的林宇晨解釋,製作琉璃珠得一手握著玻璃棒,放在瓦斯燭台讓其熔化,並同時在白色珠子上畫出不同圖樣,也因為手工燒製,每一顆珠子都獨一無二。

排灣族學生江媛艾正低頭專注地將琉璃珠穿過皮線,她說,校內的綜合高中學生高一會參訪學校各學程,當初她看見學長姐在捏陶,覺得很有趣,便於高二加入「原住民藝能學程」。


▲「原住民藝能學程」馮志正已任教陶藝與木雕6年,學生多來自臨近瑪家鄉、三地門鄉與霧台鄉的排灣與魯凱族,希望讓學習與部落間產生連結。(圖文/姜林佑)


不知從哪來 怎麼能做出動人作品

「原住民藝能學程」的學生大多來自臨近瑪家鄉、三地門鄉與霧台鄉的排灣族與魯凱族。負責教導陶藝與木雕的馮志正,已在此任教6年。他看見部落的孩子出外求學或就業,因為與部落少了連結,容易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在馮志正的課程裡,規定學生得從理論開始學習,並非拿起一把刻刀就埋頭創作。「假設你不了解自己從哪來,要怎麼做出感動人的東西?」馮志正要求學生回到自己的部落,向老人家請教族裡的傳說,一來孩子有機會說母語,二來老人家得以傳授智慧,覺得受到尊重,孩子因為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更有自信。


▲國立內埔農工李易萱的巧手刺繡功力非凡不容小覷,曾參加全國家事類科技藝競賽獲得手工藝組術科比賽金手獎第一名。(圖文/姜林佑)


▲校園裝置藝術立體刺繡與緞帶刺繡,培養學生耐心與毅力,更能發掘學生巧思。(圖文/姜林佑)


再怎麼辛苦 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

林宇晨指著身上父親流傳給他的傳統禮服說,自己回去問vuvu(祖母)如何刺出上頭美麗的圖紋,不但和vuvu的語言不通,更挨罵:「男生怎麼會學這個?」他說,很少年輕人會想學傳統刺繡,不但一件衣服最快得花一年才能完成,相當耗時,縝密的繡工也非常耗眼力。但他認為,「沒有辦法啊,傳統沒有人要傳承」,再辛苦也得了解自己的文化。

馮志正說,創作裡傳統的元素來自於部落,但學生們融合新與舊,產生新的文創,而不是一味重複製作原住民給人刻板印象的作品。他認為,原住民藝能學程是在做打底的工作,目的是讓學生畢業後有工作,不論是在部落裡養活自己或邁向視覺藝術系所的升學之路。


▲內埔農工兩位同學潘啟誠(右)、陳鈺茹(左)是學校拳擊選手,國立內埔農工目前培育有6位國手的TOP拳擊手,在國內及亞洲區都有相當好的成績。(圖文/姜林佑)


 
市售9成近危魚種 台成滅鯊幫兇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無論是高級餐館的魚翅、夜市熱炒的鯊魚煙,每一口的鯊魚肉下肚,都在傷害海洋生態。


(上圖)遭漁民捕捉上岸的各種鯊魚。 (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文/姜林佑)


年捕7萬噸 全球第4大捕鯊國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1年發起「愛鯊DNA檢測計畫」,動員分會志工,採集市場、漁港、年貨大街等地共1千份鯊魚肉樣本,進行生命條碼分析,結果發現有高達9成8的樣本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列的近危魚種,該項研究日前也登上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身為海洋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鯊魚」,是鞏固海洋生態系的重要物種,牠的存亡,代表著海洋生態的完整與平衡。

據漁業署官方統計,台灣年捕鯊魚量約有7萬噸,是7月「野生動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出版調查報告中全球第4大捕鯊國。

荒野保護協會發起「愛鯊DNA檢測計畫」,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合作,耗時3年,進行全台16個縣市超市、漁港等地的採集鯊魚肉,並交由中研院進行抽樣檢驗、生命條碼分析。在548份有效樣本中,陳昭倫發現20種鯊魚,其中19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易危或瀕危魚種,包含花鯊、淺海狐鮫、平滑白眼鮫、紅肉丫髻鮫等,其中有6種鯊魚已被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發出禁捕令。

陳昭倫強調,「鯊魚的消失就意味著海洋的崩解,海洋的崩解將會使得人類文明漸漸消失。」他指出,該項研究還不包括亞洲國家喜愛食用的魚翅,因魚翅僅佔鯊魚體不到5%的比例,無法透過生命條碼分析。在權衡海洋生態和漁業環境的情況下,漁業署自2012年推動「全魚上岸」和「全魚消費」改進措施,徹底杜絕漁民為捕撈更多鯊魚,採取「割鰭棄身」的行為。

不過陳昭倫指出,不停地消費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鯊魚、鮪魚,只會將海洋生態推向瓦解的境地。

「保護鯊魚才能讓漁民永續經營。」立委田秋堇表示,面對自然資源越趨匱乏的現今,在兼顧物種平衡與未來世代的前提下,睿智地使用自然資源才是永續之道,否則若再重蹈之前北大西洋鮪魚事件,漁船被拆、出海捕魚要有國際組織陪同,對漁民來說是莫大的傷害,她呼籲,漁業署應成為國際間保育海洋的領頭羊,不要等到制裁再保育。

改良漁獲紀錄表為首要任務

前愛鯊計畫召集人海龍王愛地球執行長林愛龍強調,鯊魚的保育和管理必須從改良現行鯊魚漁獲記錄表開始。不過她指出,漁業署的漁業統計年報僅記錄了大鯊、黑鯊、水鯊等5種,與國際間的漁獲記錄表相比,非常粗糙;她提出了一份內含12種鯊魚分類的名單呼籲,漁業署將要在2014年執行鯊魚DNA檢測,即時改進鯊魚漁獲登記表,才能真正保護瀕危鯊魚。

漁業署遠洋組保育科科長吳明峰解釋,漁業統計年報的資料僅統計了台灣每年前5大捕鯊魚種,他們在交由漁民填寫的漁獲報表中,已列了10多種鯊魚魚種。此外,國際間禁捕的鯨鯊、大白鯊、象鮫和巨口鯊,漁業署都已經建立了通報機制,漁民若有捕獲,需要向漁業署通報,漁業署會在經過生物採樣等流程後,標籤放流。

吳明峰強調,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列的瀕危、易危或近危鯊魚種是屬於預警性質,所以漁業署並不會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上列出的瀕危魚種,列為國內禁捕選項,一切禁捕腳步將跟隨各洋區漁業管理組織的協議,轉為國內的法規。


▲前愛鯊計畫召集人海龍王愛地球執行長林愛龍強調,鯊魚的保育和管理必須從改良現行鯊魚漁獲記錄表開始。(圖文/姜林佑)


 
限制主管薪資 瑞士將辦公投




【編譯劉耘整裡報導】瑞士將於24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限制高階主管的薪資,使他們的月收入不至於高過最低薪員工一整年的薪水。對那些薪資動輒上百萬美元的商業領導者來說,這項措施很可能讓他們荷包大失血。反對者紛紛提出警告,表示這將有損國內競爭力。


(上圖)瑞士西部埃克雷龐鎮(Eclepens)上,一根路燈柱貼有支持公平薪資倡議的海報,上面寫著「別再讓薪資超額,11月24日請投票支持」,圖攝於2013年11月11日。(圖文/路透)


據《路透》報導,促成本次公投的「1:12公平薪資倡議」(1:12 Initiative for Fair Pay)是瑞士民眾企圖緩解貧富鴻溝日益擴大的最新嘗試。這項倡議是由瑞士的年輕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JUSO)發起,他們成功募集了超過10萬份連署,達到舉行全國公投的門檻。

講求平等 拒貧富鴻溝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儘管生活富庶,瑞士仍相當講究平等。近年來,高階主管薪資飆漲、低技術員工的薪水卻不斷落後的現象,引發越來越多不滿。

「二戰過後,薪資成長的速度和(國家)財富或多或少是並行的。」社會民主黨主席羅思(David Roth)表示:「但在過去十年間,社會一小部分人獲得大部份利益,而大多數人口袋裡的東西卻變少了。」

根據瑞士工會聯盟調查,2010年勞動市場中所得最低的10%民眾,每月僅賺不到4千瑞士法郎(約新台幣13萬元);也就是說,若這項提議通過公投,最高薪資族群的年薪將不得超過約57萬6千瑞士法郎(約新台幣1,865萬元)。

對部分高階主管來說,這樣的減薪幅度相當劇烈。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2012年瑞士頂尖企業的執行長平均年薪是670萬瑞士法郎(約新台幣2億1,712萬元)。

要求限制高階主管薪資的呼聲並不只見於瑞士;各地占領運動(Occupy Movement)發起的抗議中,都可見到民眾對於老闆們的鉅額薪資感到憤怒。

法國總統歐蘭德正在推動一項規定,限制國營企業中高階主管薪水不得超過最低薪員工的20倍。羅思表示,西班牙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經濟政策,也已經採用1:12的比例來限制薪資。不過,由於瑞士採直接民主制度,一年能舉行最多4次全國公投,讓瑞士民眾的怒火能更輕易的化為實際行動。

日前,由於傳出諾華集團前任董事長魏思樂(Daniel Vasella)的薪水高達7,800萬美金(約新台幣23萬元)的消息,加速推動了一項讓股東有權決定主管薪資的提案。這項提案在3月時獲得壓倒性的支持。同時,一個草根團體更進一步呼籲瑞士政府,引入每月基本工資2,800美元(約新台幣8萬2,435元)的政策。

反對者:恐降低國家競爭力

包括政府及大企業在內的反對者紛紛表示,這項即將舉行公投的提案將有損瑞士競爭力,並導致企業出走、稅收減少。他們在火車站和大型看板張貼黑色的大幅廣告,呼籲大眾在公投時「向薪資苛政說不」。而支持提案的民眾由於缺乏資金,選擇在窗戶和陽台掛上紅色的旗幟,上頭寫著「1:12」。

嘉能可執行長葛拉森柏格(Ivan Glasenberg)表示,這項提案若通過,將對他的企業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可能迫使他離開瑞士。葛拉森柏格去年年薪為150萬美元(約新台幣4,426萬元);但由於持有公司股份,他去年獲得1億7350萬美元(約新台幣51億1,955萬元)的分紅,這部分收入將不會受到公投提案所影響。

羅氏藥廠執行長舒旺(Severin Schwan)表示,提案將使企業難以聘請優秀員工。根據瑞士工會組織「瑞士勞工」(Travail.Suisse)的研究,舒旺2012年的薪水是該公司最低薪員工的261倍。此外,瑞士國家足球隊也公開表示他們的顧慮,憂心如何吸引最頂尖球員並留住他們。

這些警告似乎造成了不少影響。根據民調公司Gfs.Bern於11月3日進行的調查,36%的受訪者支持提案,54%反對,10%尚未決定。提案若要通過公投,必須在全國選民總數及26州數量上取得雙重多數才能通過。

分析師指出,提案若通過並順利立法,企業可能會藉由將低薪工作外包、給予高薪員工國外子公司合約,或以集體離開瑞士的方式來規避薪資限制法律。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公務人員工會(SSP)辦公室窗口外,掛著許多面支持公平薪資倡議的旗幟,圖攝於2013年11月5日。(圖文/路透)


 
怪手伸進舊宿舍 南崁居民反彈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位於蘆竹鄉南崁地區,吉林路與長春路上的舊台灣省政府桃園育幼院員工宿舍舊址,11月7日遭鄉公所強行開入怪手,進行先期地質探勘及測量整地。南崁居民20日前往文化部,抗議蘆竹鄉長違法破壞桃園育幼院員工宿舍,文化部應要求立即停工,繼續進行申請為歷史建物的行政程序。

發起「搶救南崁珍貴的老樹老房子」的孫毓晴指出,台灣幼教啟蒙者張雪門曾住在舊桃園育幼院宿舍,但蘆竹鄉公所計畫將宿舍舊址拆除,改建設國民運動中心。孫毓晴說,桃園育幼院員工宿舍舊址有將近40年的歷史,裡面有非常多老樹,南崁近10年發展迅速,附近全都是高樓大廈,只剩下一塊小小的宿舍綠地。南崁已是文化沙漠,心靈空間非常貧乏,居民希望可以保留,作為南崁休閒、藝文的空間。

孫毓晴說明,文化局正進行歷史建物、古蹟審查程序,評審委員也到現場勘查過,要求補件,但在補件的期間,蘆竹鄉長派怪手來整地,用機具進行地質鑽探,居民抗議鄉長野蠻、不文明作法,沒有尊重文資法,盼望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出來主持公道,保護南崁寶貴、珍貴的文化綠資產。

居民任孝君認為,過去宿舍附近都是稻田,一片荒蕪,現在則是高樓大廈林立,南崁國小日據時期老房子已被剷掉,南崁只剩下老宿舍,這個空間擁有大棵榕樹,及其他保育樹木,與當地居民情感濃厚,是見證南崁發展的活歷史。


(圖說)南崁居民20日前往文化部,抗議蘆竹鄉長違法破壞桃園育幼院員工宿舍,要求文化部介入。文化部文資局古蹟聚落組長簡玉華(左)自搶救南崁珍貴老樹老房子聯盟發起人孫毓晴(右)手中接下陳情書。(圖文/楊子磊)

 
保障兒童人權 促公約國內法化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桃園振聲高中銷毀學生自辦的《烢報》、新竹市政府強制國高中生全面尿篩、台北市1名女嬰湘湘因長期食用鈉含量超標奶粉兒死亡,這一樁樁新聞事件都揭示著兒少的生存權、健康權、隱私權和表意權備受侵害。

為此,由展翅、兒福、家扶等團體組成的「推動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民間行動聯盟(CRC)」2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部門儘速訂定兒權施行法。

每年11月20日為世界兒童人權日,24年前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和成人應享有同樣的基本人權,舉凡免於受虐、接受醫療照顧、自由表達意見等,是目前最多國家簽署的公約。CRC聯盟認為,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無法參與締約,但仍可將公約國內法化,以帶動個行政部門落實兒童人權的保障。

CRC聯盟指出,近年家長殺子再自殺的新聞增加、食安問題連環爆、家暴爭議頻傳、地方政府為了防毒強制孩子尿篩、學校擅自銷燬學生自辦報紙,再再顯現著台灣的孩子處於「不好活」、「不健康」、「不安全」、「沒隱私」、「有耳沒有嘴」的社會環境中。

讓孩子成為權利主體

「《兒童權利公約》的重要性在於它讓孩子成為權利主體,而非受保護者。」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李麗芬表示,目前國內兒少相關法令只有著重在孩子的福利、保護等面向,多數人仍將孩子視為家庭附屬品,而非獨立個體,而漠視兒童原本應該享有的基本人權,因此聯合國《兒權公約》的國內法化,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典範轉移,讓各部會能就其責任範圍,推廣兒童人權。

透過議題與他國交流

20日出席記者會的立委王育敏和蕭美琴也支持《兒權公約》國內法化。王育敏認為,兒童人權議題是沒有政治分野和國家分界,國家甚至要出版《國家兒童人權報告》,透過議題和他國進行交流,也是一大外交策略;蕭美琴表示,台灣目前已陸續將《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國內法化,《兒權公約》若能國內法化,就會有具體行動。

CRC聯盟目前已擬定出民間版本的《兒權公約施行法》,正在進入最後修正階段。主管兒童人權的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說,100年修正《兒少福利法》時,便曾逐條檢視《兒權公約》,目前已委託民間機構蒐集各界意見,預計年底研究報告會出爐,屆時要訂定施行法或是納入現行法令仍要討論,她強調,將公約國內法化會牽涉到許多部會,需要謹慎研擬。


(圖說)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李麗芳認為國內法化聯合國《兒權公約》是一個很好的典範轉移,可以讓各部會共同推廣兒童人權。(圖文/姜林佑)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