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從反中到排華:小心越南暴動的模仿作用


【美麗佳人時尚電子報】不僅告訴你最新流行服飾與美容訊息,更要讓女人看見自己,發現世界!!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5/16 第32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嗜食腐肉的政客
聯合報社論 從反中到排華:小心越南暴動的模仿作用
經濟日報社論 排華暴動的解決之道—洽簽經貿協定
聯合晚報社論 計較「底薪」不如厚植「本錢」
中越南海爭議 台商替罪羔羊
民意論壇 綠卡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教授失業潮/留住人才 別只寫白皮書了事
大安森林公園的苦命樹
尊重專業 別當殘害植物的殺手

聯合報黑白集
嗜食腐肉的政客
黑白集/聯合報
某周刊報導,馬英九總統持有「綠卡」,七月後恐將成為美國「肥咖條款」討稅的對象。對此,民進黨的「三公」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見獵心喜,馬上跟進砲轟要馬總統下台。

台灣政客嗜食腐肉,是長期以來染上的癮頭。馬總統的「綠卡」問題,已經是咬過多少回都嚼不爛的老梗;但每次話題被拋出,仍然有政客忘情地要撲奔上前去撕咬一番,忘了這塊肉早就已經腐爛發臭。

周刊這則消息是不負責報導:第一名字不符,第二生日不對,第三是冒名向美國國稅局北京辦事處查詢。換言之,是用不合法手段,查到了一個不正確的資訊,卻將之渲染成「台灣總統要向美國繳稅」的天大地大醜聞。民進黨的「三公」或者也未必全然相信這種說法,然而,一看到肉就要撲上去吞咬的本能,卻使他們無法自已。

這種炒作手法最大的弔詭,是它所羞辱的對象已不只是馬總統個人,而是整個台灣和全體國民;緊咬這塊腐肉的媒體和綠營大老,對此卻渾然不自覺。馬英九的綠卡問題二○○八吵過,二○一二再吵,二○一四又吵,每一次都要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出來澄清,說那張綠卡已經失效云云。試想:把國家元首的人格權放在他國官員的掌上嘲弄,這是有尊嚴的人會做的事嗎?

老實說,要知道馬總統是不是依然持有綠卡,以及他是不是美國國稅局追討的「肥咖」,最好的辦法,是等到七月以後,找到他向美國納稅的證據。屆時如果能人贓俱獲,把真實數據和文件鐵證攤開來,即可一刀斃命要他辭職下台。否則,像這樣含沙射影把陳年腐肉攤在大街上叫賣,只是讓人掩鼻。

請問任期只剩幾天的蘇主席:這塊肉香嗎?

   
聯合報社論
從反中到排華:小心越南暴動的模仿作用
社論/聯合報
中國大陸在南海爭議海域設立鑽油平台,引發越南大規模的反中示威浪潮,我國台商慘遭池魚之殃,估計有兩百多家台商廠房遭到搶劫及破壞,當地新加坡、香港及馬來西亞華商也同受波及。原本單純的「反中」示威,演變成全面的「排華」行動。

越南的示威群眾也許不懂華語,在越南政府鼓動大民族主義的迷幻下,將華人視同於中國大陸,錯把「排華」當成「反中」。但是,越南政府應該很清楚「陸商」、「台商」與「港商」之間的區別,特別是越南這種社會主義國家,任何街頭示威活動都必須經過政府的批准,但是官員卻任由暴民進行搜刮洗劫外資工廠,這便是藉「反中」之名,進行「排華」之實。

由於華人掌控東南亞國家大部分的經濟權力,因此,一直以來,在種族對立及反商情結之下,印尼、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爆發大規模排華浪潮的案例屢見不鮮。然而,這次越南政府卻是利用排華行動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首先,就動機而言,過去東南亞國家多半是透過排華來轉移國內貧富不均或社會矛盾的焦點;而越南卻常以排華來達到「拉攏強權」、「對抗中國」的目的。例如,一九七五年越南政府便藉由發動大規模排華行動,來配合蘇聯進入東南亞的政策,以削弱中國大陸在該區域的影響力。這次,越南也是配合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藉由中越兩國鑽油平台的爭議,發動抗衡中國大陸在南海影響力的示威。由此可見,他國排華的動機多屬國內因素,而越南的排華動機,卻存有國際政治目的。

其次,就目的看,過去東南亞國家大多利用排華來降低華人對該國經濟的影響力,而越南卻是把排華當成是民族主義的發洩口。尤其,自一九七九年中共「懲越戰爭」之後,越南對於中國大陸的不安全感便日漸加深。這次中國大陸打破中越聯合海上開發的共識,逕自在爭議海域進行鑽油作業,越南政府便利用人民恐中的心理,以愛國教育鼓動民眾發動大規模反中示威。可見,他國的排華目的是要打破經濟地位的不對等,而越南排華的目的,則是要鼓動民族仇恨來打破中國大陸對南海的壟斷地位。

因此,驅使越南從「反中」轉變成為「排華」的動力,除了越南長期對其鄰國崛起的不安與疑懼之外,還伴隨著兩國在南海的政治角力,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則是一劑適時的強心針。而驅動越南人民從「對中示威」轉化成為「打劫外資」,除了中越兩國人民長期的不信任感之外,還伴隨著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所導致仇外、反富的心理,民族主義宣傳正是最佳的催化劑。

這次越南排華事件,是首宗外國民眾因「反中」而波及「台商」的暴動,儼然已形成一種新形態的國家安全挑戰,我國政府必須密切注意下列兩種情勢的轉變:

首先,要小心其他國家的模仿作用: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崛起,其觸角逐漸延伸至南海地區,引發當地國家的不安;再加上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推波助瀾,今後在東南亞地區,因「反中」演變成「排華」而波及台灣的案例,恐會繼續出現。由於東南亞地區是我國企業家主要的海外投資地點,政府必須要及早警覺這種新形態的國際發展,及早做出準備。

其次,是兩岸關係的國際化:這次越南的反中示威,因為我國台商無辜受到波及,意外使得兩岸突然站在同一戰線;大陸國台辦提出「兩岸合作解決」這次紛爭,並在南海問題上進行協同合作,這使得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產生了連結。然而,要如何保護我國企業及人民安全,又要讓外界不至於誤認兩岸聯手,將是一項難題,政府必須要妥為因應這種新形態的兩岸關係。

至於這次越南暴動事件該如何善後?台灣是越南第四大的海外投資國,同時國內也聘用了多達十萬多名的越勞,兩國也簽有投資保障協定;因此,我國擁有相當多的經濟交涉及制裁工具。這次的越南排華事件,如果政府不能善用優勢據理力爭,要求越南政府賠償,則今後「反中」演變成「排華」波及台灣企業的模式,將會成為台商揮之不去的夢魘。

   
經濟日報社論
排華暴動的解決之道—洽簽經貿協定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本月初在與越南有領土爭議的西沙群島設置鑽油探勘平台,引發越南強烈不滿,並由雙方船艦衝突演變成大規模反中示威,進而引發對中、台資企業的打砸暴動,導致我國業者損失慘重。政府除了應積極協助台商善後,此一事件更突顯出積極加入亞太區域整合的急迫性。

中越對於西沙群島的爭議由來已久。上個世紀70年代,雙方就已經在此區域發生互有傷亡的武力衝突,中國大陸並奪取對西沙群島的控制權,但越南從未放棄對西沙群島主權的主張。本次事件因中國大陸設置鑽油平台而起,並因其宣布平台方圓3英里內為禁航區,導致雙方上百艘船艦發生碰撞並互以水砲攻擊。今年適逢中越西沙之戰40周年,中方的強勢行為激起越南民眾的反中情緒,最後更在越南政府的默許下,從和平示威變成對中外資企業的暴力攻擊行為。

事件發展至今,雖然陸資企業及大陸人士是主要對象,但台商企業也受到池魚之殃,損失慘重,據報導已有十數家台商廠房被縱火,受影響的台商更超過百家以上。

事實上,除台資企業外,日、韓、星、港等外資企業也都受到波及,更傳出陸籍員工傷亡的消息。目前隨著越南軍警介入,政府出面呼籲譴責,情勢有好轉的跡象,但據聞本周末又有另一波示威遊行,事態仍有變數。

越南是在中國大陸以外台商主要的海外投資地。自1988年至2013年的25年中,我國業者赴越南投資累計金額高達273億美元,是越南的第四大投資國。特別是台商的投資七成集中在同奈省、平陽省及胡志明市等幾個本次打砸暴動的熱點,加上許多台商好用陸籍幹部,以及同文同種的背景下,導致台商反成為暴動的主要受害者。

面對這樣的情勢,短期內政府除協助撤僑,向越南政府表達抗議,要求儘速平息動亂外,各界更期待政府善用早於1993年便已簽訂的「台越投資保護協定」,積極協助廠商處理善後。台越投保協定第3條明定,雙方應依據本國法律,給予對方的投資公平、公正的待遇及保護,而第5條更規定一方對於因暴亂、騷動所造成的損失,所給予之恢復原狀、賠償或補償,不得低於其他投資國的待遇。

因此除受害台商可據此向越南政府主張因其未針對暴動、騷動給予公平、公正的保護,應予以賠償外,政府更應該主動協助台商主張權利,並要求越南讓我方政府代表參加善後調查會議,以確保台商之權益。

然而從更長期的規劃來看,過去每當東南亞各國內部出現政治紛爭時,就很容易在民族主義作祟下爆發排華反中事件。隨著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影響力日增,且除了越南外,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緬甸,都有領土爭議,類似的緊張關係恐怕會持續出現。台商在此區域投資日益增加,而從東南亞的觀點,連日、韓、星都很難斷然切割與中國大陸的連結,台商這種投資風險一定會再發生。

東南亞是世界下一個經濟快速發展地區,更是取代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最佳候選人,因此退縮、撤資並非台商正確的選項;相反的,我們必須更積極地與東南亞各國洽簽經貿協定,才能藉此為台商提供更為完整的法律保護、更健全的貿易投資規則,並取得與其他外資相同的保護及待遇,同時經貿協定亦可建立制度性的官方共同協商對話機制,強化發生類似事件時我國政府介入的管道,才是可長可久的解決之道。

   
聯合晚報社論
計較「底薪」不如厚植「本錢」
社論/聯合晚報
22K議題發燒,從政府官員到小作業員都在關心「薪」事。不但發生郭台銘和「梁小花」之爭,金管會還研擬公布低薪公司名單,掀起企業薪資水準的討論熱潮。在萬物齊漲的年代,符合工作貢獻比例的薪水,當然是不管白領、藍領者維持生計的起碼需求。不過,年輕人看待工作這件事,在薪資之外,也許還可以有些其他的考量。

「梁小花」事件,凸顯一般受薪階級對薪資水準的重視:不管幾K,都要錙銖必較。郭台銘宣布集團員工月薪比照鴻海,「至少26K」,被副總統吳敦義肯定為「豪氣,有責任心」,同時鼓勵企業要重視員工福利。現在連政府官員都軟硬兼施,加入積極勸說企業加薪的行列,可見薪水話題已成「民之所欲」的核心。

不過,除了確保衣食無虞,初入社會的年輕族群,是否一直要在22K問題上打轉?很多名人拿自身經驗,鼓勵年輕人要以超越薪水考量的眼光去追夢。嚴長壽看見有些年輕人嫌薪水低而寧可待業,他勸告要有「面對大海的勇氣」,就算先當志工半年沒拿錢,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的發展機會。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的青年論壇,與會者也提到過,學生最有資格犯錯,犯錯會得到原諒,所以不要怕難,一語道破年輕人的「本錢」。26歲就身價上億的軟體金童郭榮昌,鼓勵年輕人走不一樣的路。他從小也被灌輸「過穩定生活最好」的觀念,但因熱愛網路科技,大四畢業前夕,偷偷把媽媽給他出國念書的200萬元退休金,與幾位同好租辦公室創業。結果走出自己的路來。

這些個案,或許有人譏諷「飽漢不知餓漢饑」。但年輕人的確應關心自己的「本錢」,更甚於「底薪」。當愈來愈多中壯年寧可放棄高薪,而去追求人生夢想的時候,正在人生起跑階段,可塑性最高,也最有未來性的年輕人,縱然一時受困於22K,生活僅能勉強餬口,也應時時自問,如何讓自己的「本錢」能夠超過「底薪」。正因為大環境不理想,此刻格外需要「面對大海的勇氣」,有此積極念頭的人,更加努力投資自己,才有機會改變現狀。

   
中越南海爭議 台商替罪羔羊
社論/聯合晚報
這次越南排華風暴,背後原因複雜,有中越長期的糾葛,也有越南內部民怨。而越南政府難辭其咎,即使非主動發起,也難逃縱容之責。無辜的台商遭到波及,成了夾縫中的替罪羔羊。

越南十年來經濟快速成長,雖然人民生活改善,也帶來執政黨貪污腐化的指控。金融危機以來,越南盾急貶,更造成嚴重貧富不均。但要挑戰越共一黨專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氣口就是藉著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上街示威抗議。政府對這樣的示威不敢壓制,擔心民族主義演變成反政府示威。從五四以來的中國與越南自己,前例斑斑可證。

尤其針對中國,越南情緒特別強烈。雖然中共與越共在建國之初並肩作戰,但後來有一連串摩擦,包括1974年中共與南越政府的西沙海戰,1979年的懲越戰爭,以及1988年南沙海戰。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密切,從北部銅礦開採到雙邊貿易協定,越南人總覺得受中國人剝削利用,舊仇未消,新仇又起。

這次反華暴動,觸動了越南的老傷口:南海島礁主權,越南政府「默許」示威,希望藉民間抗議為後盾。最早是在河內中共大使館前,學生抗議,各地紛紛「響應」,但各地情況不一,到了鄉下,尤其是工人群眾,就很容易失控走樣,演變成「暴民擺明要搶劫」,誰都遭殃,台商更成了代罪羔羊。

台商向來逐水草而居,那裡工資便宜,就往那裡去。自從中國沿海省分工資開始提高,越南成為最佳選擇,其一是東協十國與大陸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廠設在東協對大陸輸出無關稅,而越南與大陸相連相鄰,陸路運輸可達。其二是美國對越南有特殊配額照顧,現在又納入TPP創始國,美國市場也暢通。

再加上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大陸,對招商引資格外殷勤,要路有路,要工業區有工業區,簡直是投資者的天堂。那想到一夕之間風雲變色。

台灣的經濟奇蹟,很高比例要歸功於台商,尤其是占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過去半世紀以來,沒有政府的靠山,赤手空拳打下台灣發展的基礎。現在遭逢突變,政府務必積極協助,勿讓旁人有機可乘。

   
民意論壇
綠卡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從二○○八年選戰,馬英九總統綠卡問題,就如影隨形地貼著他不放。

從法律端、移民實務端,馬總統的綠卡實在沒有辦法還稱之為「有效」。但法律論理,不管再說一千遍,認為綠卡有效還是認為有效,認為無效還是認為無效。於是乎,筆者發現,馬總統的綠卡問題在法律上有效還是無效,從來不是重點。重點一直都是:政治。

綠卡這個政治題,就像一個氣味嗆人的洋蔥。每一層在剝的時候都有味道。

洋蔥的內核,是「諸心論」,以綠卡,質疑馬英九對台灣的忠誠。

這個諸心洋蔥向外頭長,會跳出幾個層次的質疑,第一你為什麼要辦綠卡,因為你想當美國人!

然而,綠卡是永久居留權,擁有綠卡並不等於擁有美國公民權。但這不重要,因為,很多人反正搞不懂中間差別,或者,也不想搞懂。又或者,其實故意裝不懂。

再外一層,就算不是想當美國人,也可能想保留當美國人的機會。擁有綠卡,有可能在滿足若干條件後,成為美國人。這就是麻煩所在,因為,除了馬英九,沒人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而馬英九就算賭咒發誓,說他從無這樣的想法;就算告訴大家如果他有這樣的想法,當年就不會回台灣服務;就算馬英九把心挖出來剁成碎塊讓大家檢查,統統沒用。因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第三個層次,則是一個我群與他群的區隔論,在台灣大多數的人並沒有綠卡,為什麼你有我沒有?這一刀切下,馬英九就被切進了少數邊。

這麼好用的諸心論,比綠卡在法律上有效無效不是有趣多了?這群剝洋蔥的人,那裡會在乎法律上、移民實務上,馬英九的綠卡到底有效無效呢?

就算總統府秀出了AIT公函,白紙黑字告訴大家綠卡無效也沒有用,甚至就算美國總統歐巴馬親口說馬總統綠卡沒效,那些努力在剝綠卡洋蔥的人,既不會改變立場,也不可能低頭道歉,因為,馬總統的綠卡有沒有效,不是由法律認定、不是由AIT決定,當然更不是馬總統說了算。

誰說了算?剝洋蔥的人說了算。

但任期只剩二年的馬總統也不用太難過,綠卡爭議,再二年就平息了。從馬總統卸下總統職位那天,保證綠卡問題變成失味的洋蔥,剝之無味,嗆勁不夠,大家也就懶得剝了。

沒辦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古人不是說過了嗎?

   
教授失業潮/留住人才 別只寫白皮書了事
朱立安/教(嘉義市)/聯合報
別再抱怨台灣人才流失了,教授失業潮僅是本月一連串負面教育新聞中的一項,卻也是教育界心照不宣的趨勢。

大專校院教授職缺粥少僧多,若沒人事背景,求職無門乃必然結果。很多高學歷者找不到正職,即使頂著博士光環也只能低就,兼任教授拿那麼一點鐘點費餬口,很難期望他們誨人不倦,也直接影響大學教育品質。

筆者總是告誡優秀年輕人,早早到國外打拚,不但可規畫較有前景的生涯,也適度消除台灣社會瀰漫的相對剝奪感。

教改曾是執政黨掛在嘴上的德政,但如今種種爭議,執政黨不僅提不出對策,連藍營媒體都不願為其人才政策叫好。

教育界現實面,台灣的大學要卅萬名學生才能填滿空額,若短缺幾萬名,短收之學費將以九位數字計算,此種衝擊媒體往往輕描淡寫。

同一時間,大學裡仍有從其他單位支領退休俸的雙薪教授,其中有人多年未發表論文,整個教育界又一副吃碗內看碗外的氣氛,大家都想著怎樣弄個先前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政職,甚至搞出新的行政單位,以免因授課時數不足被踢走。

目前就業市場上,服務業職位有學歷愈來愈高,但給薪愈來愈低的趨勢,難怪民眾恐懼兩岸服貿協議,更對體制充滿不信任。

先前「雞排博士」四字是喟嘆、諷刺,現在則人人稱羨,未來即使出現霜淇淋博士、手搖茶博士,不令人訝異。

其實這些事和近來受關注的梁小花事件乃同個脈絡,但政府卻依然未提出釜底抽薪之法,媒體則聚焦在人肉搜索和秋後算帳的細節,消費特定個人,當成替自己牟利的手段,許多問題盤根錯節,均有待馬政府提出解決方案。

從高學歷者必須遠走他國謀生,到近兩年許多博士班招生缺額,都是嚴重人才危機。一些研究所為了招足最低名額,早已免除筆試,而且招來的大多是現職公教人員,他們進修僅是為了晉級、加薪,缺乏學術研究的熱忱,形成學術界不進反退的隱憂。

與此相映的是十二年國教,雖然教育部一再拋出各種宣傳資料,但學生與家長面對即將來臨的會考,反對聲浪亦有擴大趨勢。

「世代交替」是很響亮的口號,其關鍵在人才培育和傳承,執政黨若真想追求世代正義,並非光聘用些「童子軍」當機要人員,得從改善整體就業環境下手,更不宜推責任到幾個樹大招風的企業,畢竟,營利企業不是慈善事業,就算為了相關議題上媒體,也不過打負面行銷的算盤。

為人民謀福利,乃政府存在的理由,若無法達成,必得從整體政策面去檢討罪己,不能光寫些「人才白皮書」就了事。

這些年,高學歷失業比率逼近四成,馬政府的教育政策,萬萬不能再以免試升學為重點,才不會造成產學一再供需失衡的惡性循環。

   
大安森林公園的苦命樹
金�鑣/林業試驗所前所長(台北市/聯合報
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林,的確需要好好診斷、給處方。我們有能力處理這件事,若有外國人相助亦無妨。怕的是,不知道我們的種樹文化,不能對症下藥。

要有健康的樹林,必得有健康的環境。樹要長得好,首先要有健康的土壤環境,尤其是物理環境,例如土壤質地的粗細度、可供根生長的容積量、保水與排水的情況。

大安森林公園在這三方面都有問題。台北市是盆地,其土質黏重,土壤通氣不良與排水不順暢,在栽種樹木之前若未改良土質,樹木就不易長得健康。

台北市的許多道路、庭院、綠地、公園,在表土下往往是一堆建築廢棄物。種下的樹苗,雖然短期內能存活,但要長壽則可能是奢求。如要補救,只能添加有機質,改良土壤的團粒度、通氣及排水,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

如果土壤是健康的,一般是不必施肥。樹林內的營養自然循環,足以養活自己,甚且還有餘力養活生物,如天上飛鳥、林內昆蟲、地面軟體動物、土中環形動物。

都市有健康的大樹林,可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多樣服務。例如,可以清淨空氣、調和氣溫、防止積水、美化環境,提供市民休閒去處,甚至降低熱島效應、緩和氣候暖化的環境問題。

台北市的雨水一年到頭十分充沛,足供樹林生長所需。雨水含有大量的汙染物,等於間接的人工化肥。水與營養物不缺,樹的短期苟活沒問題,但要長得健壯與長壽,則是難以辦到。

在颳風後,到大安森林公園走一趟,便能發現一些直徑不到十公分的樹連根拔起、露出發育不良、畸形的樹根。許多包裹苗根的塑膠袋還在,結果根系彎曲成線球狀,吸收水與營養都成問題。因此必須除去裹住樹根的塑膠物,根才有自由生長的機會。

大樹要不怕強風,根必須深、柢必須固。事實上,現在的情形是,栽種的樹只要業主(政府單位)驗收時活著,樹種、樹高與胸徑合乎契約規定,包商拿了銀子走人。過了保固期發生的任何狀況,就編列維護費來因應。

其實,樹苗不必大,一公尺便夠高,栽植容易且省錢,長大的樹更易健康。條件是確保出栽前的樹苗品質(如地上部與根系的重量比)要好。

另外,樹苗要沒有感染病菌或受到蟲害。選擇經得起颱風考驗的樹種,栽後的維護費自然低。適應台北市生長的鄉土樹種,台北市公園管理處有名冊,林務局可提供名單,林試所可諮詢。

樹是生物,有生存的尊嚴,有自身固有價值,何況靠樹林生存的生物非常多樣。所以、植樹者面對的是生命,應該嚴肅為之,不可便宜行事。植樹與維護樹林的管理,必須根據生態學的研究數據,更不可違背環境倫理的規範。

   
尊重專業 別當殘害植物的殺手
陳湘媛/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副教/聯合報
近來兩則新聞引人注意,一是行道樹因松菸巨蛋工程,被承包商粗野對待,引起愛樹人士激烈抗爭;另一則為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生長狀況不佳,企業家出資延請日本樹醫來台「健診」。

兩件事情看似獨立,但其實是景觀專業界長期面臨的兩大問題。一是景觀專業者不被尊重:任何人都能夠執行樹木的栽植或移植作業,景觀專業者在過程中未參與或被徵詢;另一個是景觀的專業技能不被尊重,連主管機關也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景觀法躺在立法院很長一段時間了!沒有景觀法保障,我們兩萬多名畢業生沒有專業技師證書,以至於在各事務所中被剝削,以時間及勞力換取最低薪資。

沒有景觀法保障,專業被土木工程師與建築師取代,所以樹木被連夜拔起,完全沒有任何修枝斷根處理;人行道上為行道樹穿小鞋,每株樹只提供不到一平方公尺的植穴,還以抬高的緣石做收邊,讓植物委身於人工地盤中,無法得到足夠的雨水灌溉;又或者選用不適宜的植栽為行道樹種,風災之後斷枝殘根,往往累死善後的清潔隊員,要不然就是舖面被隆起的樹根破壞,人行空間反成為危險空間!

早在二○一一年一項研討會中,台北市前市長黃大洲提出,大安森林公園植物生長不良,希望與會專家提供改善對策。

我當時就認為是土壤質地的問題,當年拆除眷舍時,承包商一定是就地回填,沒有將廢棄土方外送;植栽定植後,根系無法正常生長,如加上排水不良與踐踏夯實等內憂外患,自然不能生長好。

過去在捷運局任職時,為配合捷運施工,曾依公園處指示將數百株水黃皮,移植至信義計畫區的中強公園,結果成活率很低。

據調查,承包商事前均依規定修枝斷根,移植時土球亦合乎規定大小,然而為何種一批死一批?原來是植穴開挖後,薄層草皮下方全部是混凝土廢棄物,植株在排水不良及土質惡劣的情形下,根系浸泡在積水中全數腐爛。

中強公園經驗,讓我直覺推論大安森林公園,八九不離十是相同的問題。

這個例子,讓人質疑主管機關失職,為何容許廢棄土方在無規畫下就地掩埋?

近年來,一些永續發展學者,倡導「挖填方平衡」觀念,個人覺得這是最高原則,但硬要將建築廢棄物回填,達到所謂的「挖填平衡」,卻也同時扼殺植物生長的機會!

要知道,建築棄方若用在硬體建設的回填,就不再是「建築廢棄物」,但如錯用於開放空間植栽區,就成了殘害植物的殺手!

今天討論「大樹生存」議題,得到大家的支持與關注,但是更期待,背後能有對景觀專業的尊重,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捍衛我們的都市森林與生態環境!

   
輕鬆「落」英文 【眾文生活英語報】改版再送書!
【眾文生活英語報】慶改版!最實用的生活英語通通在這,豐富有趣的題材、嚴謹紮實的內容,搭配 MP3 訓練聽力,讓你天天進步!現在快訂【眾文生活英文報】,有機會獲得眾文 10 大好書!

在微醺的初夏 品味文學的烏日
仲夏時分走訪烏日,不妨當個風雅之士品酒話文學,到烏日啤酒廠就可以品嚐各類酒味小吃;拜訪隱身於鄉野中臺中最美的書店—羅布森咖啡書蟲房。炎炎夏日,來趟消暑又豐富心靈的小旅行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