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歆宜 圖_麥翔雲、王銘偉/旅讀中國
古城的一天從趕集開始。清晨,頭戴斗笠的老人家用扁擔挑起一簍簍的新鮮蔬果,聚集到古城蒼山門邊的小菜場,鮮脆清爽的酸木瓜、青南瓜,清新宜人的薄荷、蘇子葉、絲瓜尖,還有帶著蒼山泥土的松茸、雞樅、見手青,城裡人難得一見的新鮮肥美滋味,對大理人來說,是大自然一年四季常有的慷慨恩賜。
人民路 慵懶嬉皮孵夢地 當復興路上的店家已經樂呵呵地送走幾波客人,人民路上的氣氛依然慵懶醉人,除了新近開張的旅遊紀念品店,有意思的小店都還關著門。當櫥窗上寫的營業時間過去大半,也不見店裡頭一點動靜,早起撲了空的旅人只好默默地走回街上,抬頭看看藍藍的天,隱隱的山,曬著大理暖暖的太陽,想著:「好吧!這樣的日子,我也願意睡到自然醒」。
洋人街 寂寞中年流連處 與人民路平行的一條,是著名的洋人街,八○年代末期曾是歐美背包客集散地,因當時唯一一間招待所「紅山茶賓館」而興盛,時隔近卅年,現在的洋人街房租早已飆升成為古城裡的黃金地段,聚集了「唐朝」、「西藏」、「櫻花屋」等民謠酒吧,每到夜間便播放出一首首通俗情歌,吸引寂寞中年遊客駐足。過去流連在此的西方嬉皮與背包客,反而都遷移到了物價低廉的人民路上,於是大理有了一個歷久不衰的段子:「在洋人街喝酒的都不是洋人,人民路上的都不是中國人民。」
復興路 旅遊團客經典線 就在古城裡的其他角落,一張張板凳構成的鮮花攤位逐漸成形,上午十點左右,舉著小旗子大嗓門的導遊領來第一批團客,古城瞬間活絡起來,連打盹的白族老媽媽也不見了睡意,靈動的雙手快速地纏繞出一個又一個鮮花圈。 帶著露珠的九重葛、粉玫瑰、滿天星,就這樣從地裡來到了姑娘的頭上,跟著新主人逛遍復興路──這是團客的經典路線,由古城南門下車,途經修復後的五華樓登高望遠,然後一路直行到復興人民路交會的十字路口,古城裡唯一的一間麥當勞、楊記乳扇、楊記雕梅,還有工商銀行佔據四個角間鋪位,恰好滿足團客領錢、用餐、購買土特產的一條龍需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