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融入情境體驗 「滑」成大贏家


全台唯一的密技電子報-【電腦人PCuSER 網路e週報】以電腦密技為主軸,協助您排除各類疑難雜症!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5/11 第2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融入情境體驗 「滑」成大贏家
5法寶洞悉人性 設計獨一無二
 
融入情境體驗 「滑」成大贏家
文/蘇美真
結束晨跑,回家經過麥當勞,幫全家人買一天的活力早餐。

店員:「現在使用APP付款,餐點一律79折。」

上班時手機傳來震動,原來是銀行的推播訊息,該繳水電費了,利用會議空檔直接透過網路銀行轉帳,快又省時,下班後不用多跑一趟便利商店。

提案順利通過,同事們相約慶祝,去哪聚餐好呢?彷彿會讀心的手機這時又冒出某信用卡特約商店消費享優惠,哇,實在好方便!

當世界吹起一陣大數據、互聯網的風,每一個產業都想辦法要應用科技讓服務更人性,讓顧客因服務而更忠誠。尤其是銀行業,迎向FinTech金融科技,台新銀行從經營策略Top down,善用懂金融也懂科技的謀士,讓金融科技無違和的融入顧客的生活情境,「滑」出新商機。

台灣P2P以外的出路

銀行與科技,其實關聯性非常高,目前全球最大P2P借貸平台Lending Club,或者像大陸的陸金所,都是在做P2P Lending這一塊,這些新創公司本身背後最大的支撐就是科技為核心。台新銀行個金企劃處處長史筱平認為,所謂FinTech,目的在於提供客戶更快速、更便利、更透明的服務;大陸風行的P2P有其特殊的市場供需背景,台灣市場相對較小、銀行多且競爭激烈,或許不需要100%複製大陸P2P的模式,重點應該是如何基於現有法規及金融基礎,加入P2P等金融科技的核心精神,推出符合新式消費行為與需求的服務,是台新銀行尋求突破的方向。

今日,科技已成為金融創新的引擎。史筱平以上個月台新銀行推出的全新概念數位銀行Richart為例,從創意發想到上線就花了整整1年,期間大約有8個月時間進行程式開發,從原始的念頭到實際上線,過程整合了許多元素,包含產品規劃、服務流程規劃、操作介面設計等等,都以貼近客戶偏好與使用者經驗為最高指導原則。其中產品部門與IT部門合作開發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跟過往銀行各單位之間的互動模式不同,Richart不管是IT、產品、行銷及設計的同仁,大家都位在同一樓層、同一間辦公室,團隊的默契與步調一致,產品同仁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裡,痛點是什麼,再根據這些需求設計出產品及介面,接著和IT討論,同步開發,把一個功能拆成很多細項,一個簡單的轉帳背後可能就有多達10-20項流程。開發完之後馬上找外部客戶來做測試,有不滿意、覺得哪裡卡卡的地方就馬上改,再馬上測試。藉此不難察覺,Richart十分重視客戶體驗,透過訪談及不斷的測試,釐清哪些是客戶真正想要的,避免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市場接受度不高的情況。

什麼都可以掉 除了手機

數位銀行Richart整合3大產品功能(儲蓄、投資及支付)及3大創新服務(任意轉、聰明管帳和登入前預覽財務情況),在金融市場引發一連串話題。探討其背後的由來,乃源自近年台新銀行統計自家客戶群年齡層,發現年輕族群這一塊與其他銀行相比顯得較為少量,要如何獲取這些40歲以下的客群?是不是可以結合金融3.0,加上數位科技,達到增加年輕客群的目的?可以用什麼樣的型態去整合、優化?各種問題,最後以數位銀行Richart的問世做為解答。

全球銀行創新之父金恩(Brett King)曾發表:「金融機構不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指提供銀行業務)。」史筱平觀察到,以往的客戶都喜歡往分行跑,不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忙,從訪談的結果可以發現大家都不喜歡上銀行,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在網路上蒐集資訊或直接交易,到實體銀行去處理事情的人口比例下滑,除非萬不得已,比方說有大額轉帳或複雜的理財投資、需要跟理專面對面諮詢溝通,否則基本上大家都希望能夠透過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搞定所有事情。台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非常高,大約有73%,因此台新銀行鎖定這群25- 40歲的「數位原生世代」,透過觀察用戶行為上的改變推出不同的銀行體驗。史筱平說:「其實這些改變的背後就是FinTech,本質上就是要讓銀行貼近客戶的日常生活,因為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和金流、支付有關。」隨著日前無卡提款服務上線,除了手機可當成提款卡,未來任何東西包含居家用品像是門禁、電器用品的開關都可以靠手機去操控,數位生活中,手機就是我們的智慧大總管。

大數據投其所好

大數據也是FinTech的其中之一。在對客戶進行訪談時,曾經有一個聲音令史筱平印象很深刻,客戶說:「我最怕銀行來打擾我,一天到晚傳給我一堆垃圾推播。」由於每個人喜好不同,如果一視同仁傳遞相同的資訊,不僅浪費客戶時間,也浪費公司資源,應先找出每一個人可能會喜歡什麼,再投其所好。大數據的應用,可以縮短實際需求與供應兩端的距離,銀行可針對歷史消費記錄結合行為數據加以分析後,判斷客戶可能需要的資訊。史筱平舉例,女生在做完SPA後的1個月內,6成以上的人都會去買保養品,所以只要在這段期間推薦保養品的訊息準沒錯,這就是一種大數據行銷。

大數據也能應用在產品修正,透過數位軌跡的分析,可以洞悉未來發展趨勢。以Richart為例,透過數據觀測,行銷人員可以知道客戶在哪一個頁面停留較久,在哪些地方容易卡住,資訊掌握後就會立即針對種種小地方做出強化或改善。簡言之,大數據的功用在於根據客戶行為上的資訊,提供內部判斷、整理,針對哪一類客戶的行為覺得可以再做什麼東西給他,更貼近客戶需求。

不僅要避免用戶被打擾的感受,史筱平甚至勾勒出對於未來銀行分行的樣貌,讓客戶透過體驗的方式,沒有紙張、不需要收付現金,「就像是STUDIO A,去STUDIO A的經驗總是很輕鬆,不會有店員老在後面跟著你,就自己在那邊玩,自己操作,需要服務時服務人員才上前。」而服務人員只教你怎麼操作這些設備,頂多提供優惠及財金資訊。所有的交易及支付都在行動載具(如:智慧型手機)上完成。史筱平表示,像這樣的分行也許只是百貨公司裡面的一個專櫃而不需要任何一間店面。隨著科技發展,分行樣貌也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不再是原來的型態,而是讓客戶無壓力的親身體驗,有興趣再下載來使用,發現卡住了就馬上問,馬上解決,取決權都在客戶。「我們完全站在服務的立場,就不會打擾客戶。」史筱平說。

機器人不會搶走你的飯碗

除了正式推出數位銀行,台新也預計在今年正式引入金融機器人Pepper進駐10家旗艦分行,服務臨櫃的客戶。此舉不禁令人好奇,機器人是不是已經開始取代人類了?各家分行會進行更高一波裁撤嗎?原來這些銀行行員又將何去何從?對此,史筱平表示,台新希望透過新服務帶動分行的轉型,引入機器人可視為網路數位銀行的延伸,也是分行多元服務的強化。而且,分行不在多而在精,目前還是有很多人會到分行尋求理專的諮詢協助,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分行大舉裁撤,原則上一定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沒有說不要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原有的服務拿走,這樣客戶可能會抱怨:我以前來都還有咖啡可以喝,現在來連一個位子都沒有。」基本上分行還是會保留原來的功能,不過,未來標準化的作業像是一般存提款、開戶、現金收付、匯款,確實會逐漸被機器取代,多出來的人力,將慢慢轉移到比較複雜的業務,例如理專等,行員們本身應在自身工作內容之外多充實其他業務相關知識,不能只有一項技能,當然銀行也會協助同仁加強經驗累績與課程訓練,為其充實須具備的能力。

在人才網羅方面,以往都是需要有金融或財金相關背景,台新金控一向不排斥有理工背景的同仁加入,現階段則希望更多元,歡迎來自不同領域如電子商務、擅長科技或工具操作或之前從事過數據分析的人才,人資部門亦與Google合作數位火星計劃,從中篩選適合的同仁。

面對瞬息萬變,優劣難判的未來,史筱平認為年輕人應具備基本分析的能力,對於數位、行銷方面的知識也應多多充實,不妨多主動了解市場的變化,不是只有台灣市場,許多像是資訊都是來自國外,上網搜尋關鍵字就有一大堆資料可參閱。像現在一個很夯的名詞叫Blockchain(區塊鏈),其技術造就了比特幣,特點是去中心化、加密認證、分散式總帳本等,不過其實比特幣是區塊鏈最低階的一個應用,其功能遠不止於此,目前許多國家及全球性金融機構紛紛投入區塊鏈的研發,對未來的股市、匯市及跨國交易都將帶來影響。

有溫度的科技

談到第3方支付,台新在速度上不是最快,去年11月才拿到電子支付業務執照,今年1月拿到支付寶跨境業務許可,不過透過簽約的商家可窺知其策略布局,今年2月推出LETSPAY行動錢包,讓用戶網路購物時更便利付款;跨境亦與支付寶合作線上與O2O業務,提供陸客來台一日生活圈的便捷支付。與台灣大車隊合作,陸客來台乘坐計程車時可以使用支付寶的錢包去付款。透過API方式,開放與不同系統進行串接並建置收付平台,可用較少的成本使用較大的資源,這也是一大創新。除了陸客之外,台新將致力於提升電子支付交易市場規模,針對境內台灣客戶在小額支付方面持續進行系統開發與串接,打造以手機即能付款的便利支付場景。

以爭取年輕族群客戶、汲取FinTech精神作為出發點,台新從策略導入數位金融的做法展現獨特而靈活的組織變革。然而,爭第1並非最終目標,回歸本質,講求信任、注意風險、提供溫暖的服務給客戶,才是銀行業者最重要的願景和使命。機器人漸趨成熟也越來越平價,未來踏進分行,再也看不到親切的服務人員,服務我們的都是冷冰冰的機器人,是否隨著科技進步,顧客跟銀行的接觸反而變少了?關於這點,史筱平告訴我們:「科技其實是一種手段,是一個方式,最重要還是在服務這一端的精神。需要人面對面的這一塊還是會維持,甚至強化它的功能,讓它變得更有效率服務得更好,專業要更強,這樣才能相輔相成,而不是說數據和科技取代一切,畢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5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5法寶洞悉人性 設計獨一無二
文/吳啟彰
Design(設計)這個字源自於法文的Dessin(畫圖)以及Dessein(意圖),也就意味著產品設計除了必須賦予產品一個優美的外觀造型,並要滿足某些特定的意圖。此特定的意圖,即是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之中所發生的需求,有可能是要美化生活空間、豐富生活品質、簡化家務處理,或者是帶動流行風潮、塑造品牌形象、提出新的使用行為模式。因此,一個傑出的產品設計,必須結合創作者的美感構思、工業生產的現實條件、行銷網絡、消費者品味,透過產品的外觀造型、工業的製造技術、消費者的使用方式,完整展露出此創新產品的品質與品味,帶給消費者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感受,建立一個屬於個人詮釋之下的專屬回憶。

產品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用戶)需求,此需求的滿足主要有3大面向:

1.實用功能的滿足:產品的功能要能具體解決其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呼應其內在的心情故事。

2.美學外觀的滿意:實現對美的渴望以及對新科技的興致。

3.情緒感受的回應:藉由產品的使用體驗,建立起個人情感上的緊密連結。

獨一無二的設計

人們喜歡「美好」事物的品味是不會改變的。YSL時尚大師暨首席設計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曾說:「流行會消逝,風格則是永恆。」產品設計必須建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Style)與獨特個性(Personality),才能在市場上無數的產品之中,讓消費者一眼就辨識出來。而此鮮明獨特之產品設計風格的建立,則是由產品整體多項的明確特徵,以及一套專屬於它自己的符號,加上反覆出現的基本圖案所構成。透過產品風格的呈現,傳遞給消費者一套整體的感受,可能是富麗堂皇的奢華感、清新樸實的簡約感、溫暖柔和的親密感,抑或是優雅細膩的精緻感。

因此,產品設計必須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基礎,辨識使用者的問題並加以改善解決,令產品變得更簡單、更好用、更有效率、更便宜、更美觀,由產品風格引發使用者的情緒感受,進而強化產品獨特的情感訴求與價值主張。

一個創新產品的設計,基本上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前期研究、概念釐清、細部設計、生產製造、上市行銷。而其中對產品設計影響最大、卻又最容易為人們所輕忽的,即是前期研究(Research)及概念釐清(Concept design)的階段,不僅影響後續產品開發成本結構,更決定該產品能否成功上市。由前期的使用者研究來探索消費者真正的潛在需求,並透過產品概念的釐清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進而提出一個適切的價值主張以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如此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差異化區隔。企業必須採用本身所具有的核心技術優勢,透過一個合宜的產品形式來展現出差異化的價值,如此才得以提供使用者最大的利益,滿足顧客於實際功能上的要求以及精神層次上的滿足。

洞察使用者需求

 產品設計的前期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了解目標客群,洞察需求。前期研究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的手法:

1.訪談:透過非結構化(開放式問題)、半結構化、結構化(訪談大綱)的訪談過程,深入了解使用者的外顯需求及內隱渴望。

2.文化探索(跨文化比較):深入觀察使用者與產品、生活環境的互動狀態,了解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差異。探究使用者的偏好,透過使用者經驗的資訊累積,進而刺激新想法的產生,以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3.相機日誌:透過書寫與拍照,記錄使用者日常行為模式,藉以探索使用者與產品的互動狀態,洞察使用者在不同時空環境下所遭遇到的痛點。

4.民族誌:實地觀察並驗證使用者的經驗、狀態、環境、關係、互動及使用過程,以整體系統的角度切入,透過脈絡分析的方法找出其背後隱藏的需求。

5.人物誌:根據使用者研究資料,找出具備特殊目的與需求的原型人(Persona),以此擬人化的原型人物作為代表,藉此展現出目標客群的期待、需求、動機、個性特徵、面臨的阻礙與創新挑戰。

上述的前期研究手法,主要是希望透過豐富多元的管道,深入蒐集使用者的經驗資料。蒐集到的資料必須經過正確的解讀與詮釋,才能挖掘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與使用者的真實需求。透過下列的表格,可以將訪談資料進行第1階層的意義轉換,進而再透過KJ(Kawakita Jiro Method)法,也稱A型圖解法、親和圖法(Affinity diagram)的歸納程序與分類,找出第2階層、第3階層的需求詮釋。

概念具體(象)化

緊接著來到產品的概念設計階段,其最主要目的是對於研發中產品的技術、功能、美學形式進行一個概略性的描述,可以透過草圖、模型、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來說明產品將要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概念設計的過程經常採用2種方法來尋找解答:

1.擴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透過創意、發想、探索,找出各種可能的點子。

2.收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透過分析、歸納、整合,聚焦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而最終產品概念的評估與選擇,則是透過這2種不同思維模式的反覆激盪與改良,產生滿足產品設計規格,最適合的產品主導概念。

產品概念的具體呈現,通常運用2種視覺呈現的手法:繪圖以及模型。繪圖的目的在於將想法表現在紙上,快速傳達設計理念,與客戶溝通互動以供後續的討論/操作/反覆研發,其呈現的方法包含:手繪草圖(Freehand drawing)、概念草圖(Concept sketching)、呈現圖(Rendering)、電腦輔助設計(3D CAD)。此外,也可運用立體模型的方式加以視覺化,運用方法包含:實物模型(Mock-up)、外觀模型(Appearance model)、測試裝置(Test rig),透過實物尺寸模型的建立評估產品的美學、物理相互作用以及傳達細部加工的感覺,並可初步測試產品的堅固度、舒適度與耐用度。

之後,在接續到細部設計、生產製造等階段前,可透過產品原型(Prototype)的製作,進一步解說產品設計的意圖以及幫助產品決策的落實。產品原型可以協助設計師、使用者及客戶進一步了解並傳達產品特質,探究產品的市場定位,模擬使用者的經驗與脈絡,並引發使用者參與對話,避免犯下昂貴的產品設計錯誤,確保研發過程順暢並推動產品及時上市。

產品、服務、體驗3位一體

IDEO CEO 蒂姆•布朗(Tim Brown)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由此可知,設計思考是一套以人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流程方法,並不是以科技為主,關鍵是要洞察使用者的渴望喜好,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核心,進而整合技術上的可行性以及商業上的經濟條件,透過創造力與生產力、工程與藝術的和諧,才能創造出一個讓使用者感動的產品。換言之,不只是要會設計,更重要的是要會思考,產品創新的過程不能侷限在實體產品設計的框架之中,而應以人為中心,思考其流程、服務、互動、娛樂、行為模式、溝通方式,哪些部分真正對使用者具有價值,如此才能真正抓住使用者的心。

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產品設計,是「人、物、境」3個元素的和諧呈現,在此設計思維下,產品、服務與體驗之間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甚至可以說這3者已經融合為一體,密不可分。除了高品質的產品,還要提供貼心的服務內容,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具有參與性的體驗氛圍。其中「體驗式設計」正是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手法,箇中精神在於讓使用者可以主動參與及互動,並非被動的消費。體驗並非只是單純的娛樂而已,更是提供使用者一種觀看體驗世界的不同角度,透過多元接觸點的連結,引發情感上的共鳴。而這種觸動內在情感的接觸點,可經由人們的「5感」來達成,影像、形式、紋理、顏色、聲音、味道等不同的刺激引發人們的感官覺受,讓人們投入情感,進而豐富其人生的內涵。

星巴克讓氣氛成為生意

舉例來說,星巴克(Starbucks)所販賣的實體產品是高品質的咖啡,然而其店內從裝潢佈置到環境氛圍都是讓人感到輕鬆自在且愉悅。消費者一進到店裡,鼻子就聞到空氣中飄散著迷人的咖啡香味,耳朵聽到悅耳的音樂與店員熱情的問候,眼睛看到優雅浪漫的室內設計以及服務人員的親切笑容,嘴裡嚐到好喝的咖啡,身體觸摸到的是舒適的座椅,精心打造的室內空間除了讓人們隨興交流聊天,也可獨自坐在角落閱讀或沉思。星巴克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在家裡及辦公室之外,優游的「第3生活空間」選擇,其所販賣的絕對不只有咖啡,而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顧客體驗,在這個空間,人們得以暫時擺脫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好好享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刻,讓自己的心思沉澱下來,讓內在的能量再次充足,並藉此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結,創造出一種特有的生活型態,吸引認同此一生活型態的消費者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個第3空間,享受一個專屬於他個人的人生體驗。

創新產品設計的可貴之處,在於它觸摸到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不只是做出一個實在好用的功能產品,還要讓使用者為其亮麗新穎的造型美感吸引駐足,更重要的是,必須透過實體產品作為媒介來跟使用者進行溝通互動,闡述產品設計的理念意趣,並引發使用者個人獨有的情感情懷,進一步觸及其內心深處的人性感動而由衷發出讚嘆認同之聲,這才是產品創新設計的最終意義,也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所在:「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所設計的產品而變得更好、更美、更良善。」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5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