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到大陸創業的台商,以傳統產業為主,年輕人不多;然而,兩岸交流發展至今,在語言、生活習慣相通的先天條件、以及大陸廣大市場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到大陸闖蕩,尋求拓展事業契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台青展現了他們強韌的毅力、創新的能力;「台青西遊記」,深度報導一個一個台灣青年大陸創業的故事。網眼科技 程敏鋒
程敏鋒在台灣做軟體開發、系統整合已逾15年,長期接手公部門的規劃設計案。但他坦言,市場體量不夠大,耗費大量心力與時間開發出的項目,往往很難繼續複製再應用,於是今年他決定將業務目標移往大陸,鎖定「智能工地」領域,9月時已簽下中國建築位於珠海橫琴自貿區的項目,希望能在大陸市場站穩腳跟,放眼國際。
程敏鋒1975年出生,成大航太所畢業後,即從事資訊整合相關工作。他成立的網眼科技,先後負責許多公部門的項目,包括參與第一代ETC設計、監獄管理系統、核電廠水監控系統、海關通關系統等,最近一個項目是協助台中市政府打造垃圾車監管系統。
「但是台灣市場還是太小,每一個新項目做出來,都很難複製套用到其他地方」,程敏鋒說;他因此只能不斷開發設計新的項目,並曾跟著項目到越南、柬埔寨等地創業,「前後共開過六家公司,燒了幾億台幣」。
程敏鋒表示,他一直在觀察大陸市場,去年有機會來深圳參加創客周活動,看到中芬設計園的資源整合優勢,再考量深圳是硬體製造業大本營,最後決定入駐該園區。
他說,起初想以比較擅長的智能家居領域接案,考察後,發現大陸已有太多人在做;最後參觀一些建商,了解需求後,才決定從智慧工地著手。
他介紹,他主要負責智慧工地AR質檢,利用BIM整合系統資訊,針對業主需求,開發相應系統。BIM全稱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築資訊模型,指建築物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創建和使用的「可計算數位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呈現建築的平面、3D、透視圖等,或用以計算所需照明、電量、水量等。
譬如,監測建築過程中的危險區、每一區塊的用電量與用水量、或當偵測到PM2.5值過高可直接電子灑水,達到綠色施工的作用等;施工期間或完工後,若發現某處管線有問題,更能先偵測可能問題點,直接檢視管線圖,了解其建造規格和供應商資訊等,以利維修維護。
今年9月,程敏鋒簽下中國建築位於珠海橫琴自貿區的項目,每周至少來大陸一到兩天,「一個工期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之後會長期駐點,未來南京也會設辦事處」,他表示,目前期望先把大陸市場做穩做好,未來再以此為基地,往國際發展。他說:「中建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有建設案,若能真的把一家客戶做好,不怕沒有機會。」
除此之外,程敏鋒也計畫與中芬設計園合作,設立深台智能建築創新中心,希望可以整合建築界所需資源,包括地產開發商、物聯網團隊、設計院團隊等,「最重要的是將業主整合進來,促使項目和人才成功對接,對新創公司更有實際幫助」。
程敏鋒長期關注創客教育,是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顧問,去年更與該單位合作設立「不只是創業空間」,協助找尋創業社群或講師,至今已辦過150場創客教育活動;如近期的3D列印創客設計班、物聯網系統整合、人機互動程式設計班等,大人小孩都可報名參加。他說,這個項目完全是做公益,因為自己有小孩,希望能做些什麼,讓他們不只會死讀書,而是能培養創造力。
同為創業者,他也對新創者的實際需求很有感觸,「任何新技術,沒落地前,不能earn money」,他表示,目前他珠海的項目將與另三個台灣新創團隊合作,就是希望能把台灣團隊引薦過來。他說:「眾創空間不管有無活動或其他優惠政策,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案子能做最實際,希望之後深台智能建築創新中心就能發揮媒合作用,真正幫助到新創團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