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1:白蝶之光的紅色小花 | 圖2:熱帶雨林溫室外的白蝶之光 |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前廣場在靠近大門兩側種了不少多肉植物,這些植物以各自獨特的姿態吸引人們目光,就算花期沒到,光憑它們枝葉的特殊條件,還是吸引了一群死忠的愛好者。 以小品盆栽方式種植的多肉植物,或許因為植株還小,或是因為生長的空間不夠,常常不容易看見花朵。溫室外這兩塊植物型態與顏色各有特色的多肉植物園地因為生長空間夠大,植物經過多年栽培後大多會開花,可惜有些種類的花朵色彩不鮮豔,沒有注意就很容易錯過花期。但也有花開時很難不被人注意到的種類,「白蝶之光」就是其中之一。 光從這種植物的外型就不難理解「白蝶之光」這個名字的由來。但在臺灣看到這種外型的植物卻不一定就是它。如果平常有留意這類有肥厚銀白色葉片的多肉植物,會發現名字叫做「白蝶之光」與「銀之太鼓」的植物幾乎長得一模一樣。深入探索它們的拉丁文學名,會發現Kalanchoe bracteata Scott-Elliot與Kalanchoe hildebrandtii Baill.都有人對應使用到這兩個中文名稱上。再搜尋「Silver Teaspoon」,會發現兩個不同學名都使用這個英文俗名,真的是讓人亂上加亂。暫且不論中名稱的差異,Kalanchoe bracteata Scott-Elliot的花是橘紅色的,而Kalanchoe hildebrandtii Baill.則是黃白色的花。前者在梁群健所著的《多肉植物圖鑑》中將前者稱為「白蝶之光」,把「銀之太鼓」放在別名,本文採用這本書的用法。 白蝶之光原產地在非洲東部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上,最早是由英國植物學家艾略特(George Francis Scott-Elliot,1862-1934)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南部的陶拉納魯(Tolanaro)地區所採集到的。這種植物的原生地環境乾燥,在當地是頗為常見的旱生灌叢,高度最少可以長到1.5公尺,最高可到5公尺,這大概是平常使用小盆器栽培的人很難聯想到的高度。 熱帶雨林溫室前的白蝶之光今年大約從1月底就開始開花,陸陸續續地開到現在。有些植株今年的花軸比較長,已經垂到旁邊的雙飛蝴蝶(Kalanchoe synsepala Baker)叢中,如果沒有仔細看,會把這些紅色的花是雙飛蝴蝶的花,觀察時候要留意。除此之外,不只白蝶之光,這塊多肉植物園地裡還有其他植物也正在開花,此時也正是驗明正身的時候,平常對它們名字有疑問的朋友,不妨趁機來好好來研究。 私家秘密: 白蝶之光 Kalanchoe bracteata Scott-Elliot 景天科 栽種區域:熱帶雨林溫室外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