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不想當媽媽》
內容簡介:所有母親都是偉大且必須獲得尊敬;但沒有踏上「母親」這條路的女性,也應該被尊重。面對社會給予「必須成為母親」的心理壓迫,走過猶豫、自我懷疑等掙扎的心路歷程,這18位女性最終勇敢選擇不當媽。因為,女性的價值可以不只是媽媽。
「就像為了要解開我的人生疑問而開始著手寫這本書一樣,希望這本書也能為台灣讀者理出一點頭緒或是帶來小小安慰,最重要的是,無論妳以何種面貌生活在哪裡,都希望妳能幸福滿滿。」──崔至恩 致台灣讀者序
作者介紹:崔至恩,為了想接觸有著有趣故事與生活態度率性的人們,而成為節目企劃,這十多年來也曾擔任大眾文化記者,為《Magazine t》、《izemag》等撰稿。雖然一直都想要寫出有趣的文章,但是總是無法如願。然而,二ま一五年發生一連串事情,開始以女性的角度來看韓國大眾文化,寫下了《我一點也不好》一書。另外,亦與他人合著《乙方的驢耳朵》與《女性主義教室》等(以上書名皆暫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人生,應該可以說是動作慢,又有拖延症候群,即便如此,仍想要繼續閱讀、傾聽、書寫女性相關議題並讓更多人知道。
搶先試閱:〈當先生說「不生小孩就離婚」〉
蘿拉.史考特(Laura Scott)是一位時尚顧問兼作家,她一九六○年代出生於加拿大,長大後移居美國,二十多歲就結婚了,但完全沒有想要擁有孩子的欲望。她在四十三歲時,偶然讀了瑪德琳.肯恩(Madelyn Cain)的《無子女浪潮》(The Childless Revolution: What It Means To Be Childless Today)之後,了解自己就是屬於「確信無後」(positively childfree)的族群。
蘿拉一直在尋找和自己一樣,刻意選擇無子女生活對象的相關資料時,但幾乎毫無所獲,於是便自行研究。她花了四年時間研究文獻,並且針對居住在北美地區,一百七十一名已婚無後女性與男性為對象進行採訪,還有與學者面談之後,寫了《兩人剛剛好》(Two is Enough)一書。書中包含了多種事例與統計分析,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某章節的導讀部分。
剛把這本書交給出版社時,我其實非常擔心先生會突然對我說:「我其實想要孩子。」在上廣播節目宣傳這本書時,我甚至想像自己接到了一通女性的電話,她自稱是我先生私生子的母親,並且指責我無視先生的需求,理當判處我無期徒刑,甚至揭露了我們婚姻中沒有孩子卻幸福美滿只是個假象而已。
我讀到這裡有些吃驚,卻也放心了,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恐懼啊!
我知道我先生與我不同,他不僅和孩子在一起很自在,也挺會照顧孩子。他在學生時期曾
在跆拳道館打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和數十名幼稚園和小學生一起玩耍。聽他說偶爾還要幫忙還不太會自己大小便的孩子洗屁屁和褲子,這讓我忍不住大吃一驚。但另一方面又覺得慶幸,如果有一天我們有孩子的話,至少他比起我是更稱職的養育者。他的體力、耐心,對弱者的體貼,在育兒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條件。
然而,我們結婚後,他卻愈發期望沒有孩子的生活,為此偶爾我也感到苦惱。心裡不斷想著:「會不會是我太早說不想生孩子了?」「先生其實是想要孩子,會不會因為我而說不出口呢?」「如果先生和其他人結婚,是不是會成為一個『好父親』呢?」「我們沒有孩子,究竟能否一直幸福生活下去呢?」雖然我覺得不需要感到愧疚,但心中一直不斷浮現微弱的虧欠感。
某天有人問我「妳真的不生孩子嗎?」隔天我就做惡夢了。夢中我抱著一個不認識的孩子要哄他入睡,但是孩子實在是太重了,而且還一直哭鬧不肯睡覺。於是我用筷子夾起肉來想餵他吃,那孩子便飛快地吃著肉,漸漸地孩子越來越沉重,重到我無法呼吸,我沒辦法放下孩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下一刻就忽然驚醒了。直到我確認自己的懷裡沒有孩子,那股沉甸甸的重量才消失不見。偶爾我會想再次確認先生的心意詢問他:「你不會後悔自己沒有孩子嗎?」他的回答從未改變,但即便如此,我的不安仍無法完全消失。
我很好奇其他的女性是否也有過相同的恐懼。勝珠是我第一個見面的受訪者,我在某本書的宣傳活動中曾遇到幾名女性,和她們聊天時說到:「我想寫關於決定不生孩子的已婚女性的故事,可是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樣的人選。」其中一人說:「我姊姊就是這樣的人啊,雖然她現在人在國外,不過下個月會回韓國。」透過她的介紹,我才能與勝珠認識。
勝珠是個會把頭髮一絲不苟地紮起來,有雙清晰明亮的眼睛,每天早晨自己會在家做九十分鐘的運動,看起來像是只要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都會徹底執行的人。和勝珠見面後,我便跟她分享了蘿拉.史考特的故事,並且問她是否曾經擔心因為沒有孩子,而可能和配偶離婚的問題。
勝珠:先生沒有明確說過自己不想要孩子,所以有時候也會覺得「這個人也拿不定主意,是因為我很強勢地說不要,所以他才放棄的嗎?」對此,而感到有些抱歉。但是我不會因為沒有孩子,就擔心先生有可能會拋棄我。如果他真的那麼想的話,那就離婚啊。(笑)
就在她那豪爽直率的語氣中讓人忍不住噗嗤一笑的瞬間,我立刻領悟到自己一直在等待著這樣的暢快感,看到眼前有位女性泰然自若地說,如果不想生孩子的確有可能「被離婚」時,沒有比這樣的誠實更令人舒坦的了。勝珠接著繼續說。
勝珠:我不怕離婚,我比較怕自己會消失或受傷。雖然我愛著我先生,但如果因為要和這個人生活就得毀了自己,我實在沒有理由要選擇這樣的生活。不管是先生或是任何人,只要對方不斷做出侵犯我尊嚴的言行,我認為隨時都可以離婚,或是斷絕關係。
希望配偶和自己有相似,或比自己更積極期望無子女的婚姻生活的受訪者則表示「從未有過這樣的恐懼」。浩庭則說:「竟然有男人會因為一個尚未出世的存在,就要拋棄自己的愛人,這對我來說真的很不可思議。」然而有些恐懼是透過第三者或媒體被灌輸才存在的。
子賢:去婦產科做檢查時,醫生說:「就算妳不想生孩子的心意已決,但先生不一定是這樣吧。」所以他建議我為了未來著想,先冷凍卵子。不過,我後來想了想懷孕的是我,而且凍卵費用也不低,便下定決心不做了。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很害怕,所以我就問我先生:「如果我四十歲的時候,你想要孩子,該不會就去找年輕女孩生吧?」他回答我:「我既沒有那種體力,也覺得麻煩,不可能的。」(笑)所以我曾經這樣想過,如果以後我沒辦法生孩子,但先生卻想要孩子的話,那他就不是我愛的人了,到時候我也可以毫不留戀地離開他。
伊善:我曾問過先生,如果有哪個女人帶著他的孩子找上門的話,他會怎麼做?因為先生本來是一個想要孩子的人,所以看到長得像自己的孩子,應該會馬上產生感情,畢竟「血濃於水」,電視劇不都是這樣演嗎?(笑)雖然先生說這是哪門子的胡說八道,但是萬一真的發生這種事的話,先生在第三者那裡應該會成為一個好爸爸吧? [ 在連續劇裡,先生的外遇對象會突然出現只留下孩子就離開或去世了,然後女主角就和先生一起養育孩子,彷彿就像是最完美的結局一樣。] 就算他可能會說:「我來養那孩子!」但我覺得自己不會這樣做。
對現在的婚姻生活相當滿意的她們,都能夠毫不猶豫想到離婚這個選項,重要的線索就藏在英智的分享中。
英智:如果我是一個沒有經濟能力,只能依靠先生生活的情況,當然會對離婚感到恐懼,但這不是因為沒有孩子而產生的問題,而是因為女性無法獨立生活,就會對丈夫產生依賴,或是對家人的依附感變大所產生的問題。
從這角度來看,隨著配偶轉移生活重心的修莞來說,離婚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
修莞:一想到要離婚的話,當然會很煩惱,到底應該回韓國?還是定居法國?但由於我們之間存有無條件的信任感,或許未來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分開,但我從來沒想過會因為沒有孩子而離婚。
如果先生真的那麼希望有孩子的話,現在是可以領養孩子的時代,我不想把冷凍卵子當作像是買「保險」一樣,如果做好心理準備,經濟條件也允許的話,我想我會考慮領養。
通常說到孩子,就會與「懷孕」、「生產」、「撫養」連在一起,但現實中並不是孕婦一定都能順利生產,也不是生下孩子的媽媽就絕對會養育孩子,而撫養者也不一定會是孩子的生母。通常我們都認為「有小孩」一定得是「有我和配偶基因的孩子」,但在聽完修莞的分享之後,我開始思考不一定要「生養」,而可以選擇「撫養」,這也是另一種選擇。
最後介紹一段令我記憶深刻的訪問。
寶拉:雖然公公沒有對我說過,但是他有對先生說:「不管怎樣你是長男啊,至少也要生一個兒子才對啊!」聽到那句話的瞬間,我想我可能會被公婆趕走。
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我也會冷靜面對,並且華麗地轉身離開,但老實說我並不想這樣做。(笑)
聽到寶拉率直的告白,我又笑了。是啊,雖然可以有「如果淪落到這種地步的話,那就離婚吧」的想法,不過真的要離開原本一起開心生活的人,都是逼不得已才會出此下策。撇除經濟獨立的考量,要和原本共享日常生活、分享感情紐帶的對象疏遠或斷絕關係,絕對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然而在與受訪者聊天分享的過程中,我對離婚的恐懼卻漸漸減少。
現在我希望能和心意相通、相處融洽的伴侶,盡可能長長久久生活下去,但絕對不能和他離婚的念頭也消失了。如果我們彼此變得疏離,就表示兩人關係的保存期限過期了,絕對不會是因為「我不讓我的配偶當爸爸」,而使彼此漸行漸遠。
不管我們會因為什麼原因離婚,假設那一天真的到來的話,必須要清楚離婚並不代表婚姻的失敗,這只是代表一個時期的結束,之前那段美好的生活並非毫無意義,這點我比以前更明確了解了。
▶▶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崔至恩《我不想當媽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