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空間 自在的創意氛圍 空間,該是方的,還是圓的?地球是圓的,房子卻是方的? 方與圓之間產生了不規則,透過解構,以任何形體存在著。 當展演不再只侷限於殿堂,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連呼吸都充滿著靈魂節奏。 | | 每位前來@ STUDIO分享經驗的生活大師都在馬克杯上簽了名。 | |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經深入全球號稱最幸福的角落探訪各地幸福的祕密,最後得到的結論卻是:想要獲得幸福,並不須費力,只要對周圍環境做一些小改變,創造一些和緩且持久的推進力就行了。 一場演講、一次展覽在一杯咖啡的消費中,感受不一樣的商業型態,多一些人的溫度與分享,生活其實也可以在不趕潮流、不花大錢的平凡日子中,得到來自對藝術、對美學、對新事物的感動。 在臺中,有這麼一群人就用這種做小事的精神,來累積出改變城市氛圍的大志向。在街角的咖啡廳,一場場的分享演講、一次次的展覽,在分享設計師創意發想的同時,文化深度與內涵也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發芽、深耕…… 汲取設計人的養分 不論公務有多繁忙,心情有多不好,只要Latte咖啡一入口,情緒就會隨著咖啡溫醇的口感放鬆,這便是一個幸福小日子…… 觀察這間位於文心路三段辦公大樓內的@ STUDIO文創中心,大片的玻璃帷幕投射出華美街河道沿岸的街景,臺中日常一天的生活從這裡開始。有別於臺北學學文創志業,@ STUDIO是一間完全由臺中在地的傳播業者開疆闢土的文創中心。「@」英文的發音「at」有存在的意念,「在」工作室、「在」攝影棚、「在」現在與未來,凡是關於人文的、藝術的,或創意的、工作坊的研習,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完成。 @ STUDIO文創中心營運長楊于儀不諱言,中南部的資源、機會沒有北部多,人才每年不斷地往北移,甚至離開臺灣,這是很可惜的,成立@STUDIO主要初衷就是希望為中南部的學生和工作者引進最新的觀點,讓他們不用離家也可以拓展視野,激發更多的創造力。@STUDIO成立以來,講座一場場地開,想學習的人一批批地來,當看見每場講座都有熟悉的臉孔時,楊于儀知道,@ STUDIO在臺中這座城市肩負的使命越來越重。 | | 這些設計大師南下分享經驗與理念,豐富了臺中設計人的生命。 | | 去年暑假,@ STUDIO邀請到了在業界相當成功的美術設計人蕭青陽、王艾莉,以及陳俊良作為第一批的演講者,吸引許多臺中在地設計相關科系的莘莘學子前來學習,最近更聘請作家劉克襄和韓良憶前來演講。楊于儀說,學設計的學生很需要養分,但他們不見得有時間和金錢可以北上,感謝這些設計大師願意南下分享經驗與理念,豐富了臺中設計人的生命,讓他們有就地學習的機會。 @ STUDIO為每位前來分享經驗的生活大師準備了專屬的馬克杯,老師來的時候,杯裡的水是滿的;老師離開臺中的時候,杯裡的水空了,但馬克杯上多了老師的簽名。這些馬克杯成了@ STUDIO的收藏,更代表著授課者與上課者間已透過@ STUDIO這座橋樑汲取了豐盈的智慧與知識。 「文化創意產業太著重於商品,而忘卻了其中的深度和內涵,溝通和對話地非常重要,卻經常被遺忘」,所以,@ STUDIO將使命分為短、中、長期三個階段,初期希望藉由觀念的分享來加深文化創意的訊息,以名人講座為起點,邀請不同領域的大師開啟視野;而下一步就是要向下扎根,運用網路平臺介紹創意人的商品,為中南部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把文創人才留住;最後希望透過@ STUDIO的媒介,使彼此得以揚名立萬於國際。 @ STUDIO分別成立了「學創講堂」、「人人學堂」與「五感工坊」,分享企業行銷、電影、設計、攝影、音樂、文學、時尚等主題,還不時關懷臺灣的土地人文,以「愛在地、敬小農」為出發點,舉辦各項人文關懷主題展覽和展演。誠如@ STUDIO牆面上掛著法國文豪巴爾札克的語錄:「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人們「在(at)」STUDIO這個空間找到了生命中的「好位子」,透過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對」的事。 @ STUDIO文創中心 臺中市北屯區文心路三段447號7樓之A 04-37038928、0809-090868 週一~週五 8:30~17:30 http://www.astudio.com.tw 隨手可得的文創作品 | | Allo Cafe 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一股想要改變周遭環境的凝聚力。 | | 在陌生的店家與陌生人感受同一件展品,生活中的驚喜,於焉而生…… 「人,是這間咖啡店最美的風景。」Allo Cafe店長簡莞誼如是說。「Allo」這個字的意思與「Hello」一樣,有著打招呼的意思,當初開店就是希望營造出一個可以和朋友相聚的空間,這個新聚點凝聚了老朋友和新朋友,更使得位於不起眼小街區的Allo產生了群聚效應,例如今年夏天,Allo對面進駐了一家專賣臺灣地方物產的「好,的」小舖,希望把臺灣在地創作者的心意故事介紹出去。 Allo Cafe由三位設計人共同打造,對向轉角便是Allo design studio 設計工作室,因為有著設計背景,咖啡廳整體空間充滿時尚元素,由世界各地蒐集來的造型家具與各種商業設計的小物品俯拾可得。共同創辦人簡子凱表示,他們想要創造出一種「知覺」設計,藉由與人碰觸的溫度,讓設計不再曲高和寡,讓更多人可以看見。 | | 由三位設計人共同打造的Allo Cafe一角。 | | 一樓純粹喝咖啡,地下室整體為展覽空間,這個檔期展出的是「老房志」。展場中間擺放了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桌面上有幾本獨立刊物,四周有點斑駁的牆陳列著一張張來自臺中老街區的黑白照片,「信安牙醫診所」、「中正路401巷」、「臺中市府路7號」。一只老時鐘宣告著,老屋已死,剩下的只有時間在繼續前進而已。簡莞誼指出,這是她個人第一次的策展作品,透過對老房子的告別,告訴世人,不只悲傷,其實,還可以做點什麼……而在跟老房子說再見的同時,如果將「我」放大成為「我們」,相信這座城市將會更多元並且討人喜歡。 三位開創Allo的好朋友,三年前相遇時,有感於城市的擁擠與壓力,想在都市叢林中打造一處可以休憩的風景、可以和朋友分享的空間,更希望透過這個小聚落,改變城市的風景,Allo Cafe於焉誕生。誠如簡子凱所言,店無法動,但人是流動的,人來人往可以改變周遭環境。的確,在Allo Cafe街區,我們看見了一處新的城市地景,凝聚了好的城市氛圍。 Allo Cafe 臺中市西區華美街39號 04-23751740 週日~週四11:00~22:00 週五~週六 11:00~23:00 (週二店休) 小眾藝術魂的發聲平臺 | | Art aNew gallery & cafe 9月展出王錫安的「艸姑山水」作品。 | | 沙龍,這個在法國近代藝術發展上的重要元素,一直被視為是思想交流的場所,更是流行趣味的發聲場域,沙龍是咖啡館、是俱樂部、是社交的地方;在沙龍,談藝術、談時尚、談政治、談文學,無所不談。 Art aNew gallery & cafe也企圖形塑出歐洲沙龍文化的型態,可以讓人在這個空間內,一邊喝咖啡,一邊看展覽。在這裡展出的作品,不需考量商業的形式,只看藝術品本身與其背後的意涵,藉由碰撞與對談,激發出社會中多元性的趣味,讓看展覽越來越像讀一本好書、聽一首好歌。 Art aNew gallery & cafe負責人陳小虎說,臺灣大部分是商業藝廊,許多具有實驗性質的新媒材創作受限於定位,很難被買賣,也無法登上國家級的美術館,但臺灣缺乏地方型的美術館,可以容納當地的藝術家,自己是愛看展的人,知道創作者需要一個場域發表,看展的人也需要一個空間與藝術家互動。 從事吧檯工作近十年的他,清楚的知道要如何開一間會賺錢的店,但他說,如果這個社會大家都往賺錢的方向去,那麼所有的店會長得一樣,好像複製人,社會也會變成單一性,毫無趣味可言,這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臺灣的美學教育啟蒙得太慢,所有的人都被訓練成理性思維,用理性來看待感性的作品,當然看不懂,而當這種訓練變成習慣後,所表現出來的便只剩淺層的觀光式文化,譁眾取寵而不耕耘。 | | 是咖啡館,也是藝廊,更是具有無限可能的Art aNew gallery & cafe。 | | 除了吧檯是固定不動的,Art aNew gallery & cafe一整間店都是可變動的展覽空間,每個月展出的作品就是本月獨特的裝潢,透過不同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張力,空間的配置也會隨著作品改變動線,透過堆疊、流動而產生變化。像是9月展出王錫安的「艸姑山水」,以菇類的外型融合日本枯山水的禪意,透過3D科技展示,以寧靜和沉寂的方式來體會生命的流動。 「無論是觀看或聆聽,創造感受永遠是最重要的。」誠如店名,Art aNew ,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種藝術的重生,讓不同的聲音出現,提供更大的自由度,然後,用一杯咖啡,爭取寂靜後的沉澱與分享的衝動。 Art aNew gallery & cafe 臺中市西區精誠五街32號 04-23203590 14:00~23:00 (週二公休) 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