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黑松官網 文/東方線上研究員 廖慧娟
近幾年在健康風潮的影響之下,對身體有益的飲料進一步地取代只有單一價值的飲料,鮮奶、穀奶、果汁、機能茶等,其成長有目共睹。除特定飲料類型的成長外,在飲料的成份部分也出現變化,低糖、低卡、多添加物、多機能的飲料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中,運動飲料又因為近幾年的運動風潮:路跑、鐵人賽、自行車等等,一掃過去的塑化劑風爆,又有捲土重來的態勢。這一點從EICP資料庫來看,喝運動飲料的人口確實是有成長的趨勢(註一)。
同時,EICP-2014年版資料也顯示,在所有運動飲料品項中,黑松的Fin在最近三個月飲用率,首度超過寶礦力水得,成長幅度自2011年的16.4%成長至2013年的31.4%,成長率達91.4%。在最近最常喝的運動飲料裡,Fin從2011年的7.2%成長至14.7%,成長率更高達104%;與此同時,舒跑則從71.1%下滑至65.8%,Fin的後勁力道之強,實在不容小覷。
定位轉換:運動飲料v.s.流失水份的新提案 自2002年開始推出的Fin,一開始便將產品定位為深海健康補給飲料,強調是第一瓶「等滲透壓」的身體補給飲料。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成份包括電解質以及6~8%的碳水化合物,能夠快速補充流失的水分和碳水化合物。與此不同的是,低滲透壓的運動飲料則包含較多的水份、電解質及低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適合需要大量補充水份但不太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的運動,如體操、舞蹈;高滲透壓的運動飲料則包含了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補充運動後流失的肝醣,適合需要高度能量的的長途運動如馬拉松(註二)。初期Fin的定位,是熱量較低(較不甜)的健康補給飲料,但使用時機仍以運動之後為主,並以棒球國手鄭昌明為代言人。
自2005年開始,黑松開始明確地設定Fin不只是運動流汗後喝的飲品,而是只要身體流失水份就可以喝的飲料。2009年起,在廣告意象上更加強調運動流汗之外的飲用時機,從早期楊一展的熱到刮痧、感冒燒聲,到後來的劉以豪提醒我們中暑要補水、被太陽曬到眼冒金星、曬到快蒸發,都「別讓身體鬧水荒」,但是喝水也是不夠的,因為身體流失的還有電解質,所以「喝水不夠,喝Fin就好」。Fin便從「運動」飲料成功轉化為「只要流失水份就可以喝的飲料」,也大大擴張了飲用時機。定位明確再加上最後喊出Fin*4次的節奏以及逗趣的動作,成功把Fin的名號打入人心。
有意思的是,根據2014年版EICP資料庫,最常喝Fin的消費者中,飲用時機在天氣熱╱消暑時的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搶下年輕客層,後勢可期 進一步從2014年版的EICP資料庫得知,以年齡層而言,Fin最受到年輕人的支持,劉以豪的代言及輕鬆逗趣的廣告內容,顯然發揮了極大的效果。相較之下,同樣以補充流失水份為定位的寶礦力水得,以及運動飲料定位顯著的舒跑,必需更加重視這個強勁對手。
參考資料:
註1:
瘋路跑 統一 擬重返運動飲料市場 註2:
運動飲料的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