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過智慧型手機、傳統手機、平板電腦或相機,你很可能用過樓氏電子(Knowles Electronics)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很可能是在該公司的蘇州工廠生產的。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艾塔斯卡的樓氏電子主要生產微型接收器,用於蘋果、三星、黑莓及華為等公司的產品中。樓氏電子是製造業集團都福(Dover)的子公司,目前正設法繼續留在中國,因為該公司1995年開始在蘇州經營以來,中國至今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當年我們來到這裡時,勞動力成本低廉顯然是一個重要因素,」樓氏電子的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Steven Lu表示,「如今部份職位的薪資上漲了五倍或更多。」地價與原料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進一步顛覆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樓氏電子也生產助聽器的零件。
紡織品、運動鞋及玩具的生產商相繼結束中國業務,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印度。但對產品蘊含很多工程技術的樓氏電子來說,轉移生產地點不可行。「近10至20年來,中國為我們發展出一條非常完整的供應鏈,整個體系都在這裡,」Lu說,「如今主要的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靠近他們的生產線是留在這裡的一大誘因。」
中國的中央政府也希望像樓氏電子這樣的企業留在中國,因為它們能幫助中國從簡單組裝過渡至高端製造業。中國的決策部門已為較高技術的產品設定每年增產9%的目標。為了確保只有最高技術的企業茁壯成長,加快逼退低利潤、低附加值和低技術行業,中國的監管部門創造了較艱難的營運環境。
當局允許人民幣升值、嚴格執行勞動力保障和環保規定,並於2013年調高24個省市的最低工資18%。
這過程被稱為「騰籠換鳥」:當局希望換掉的「鳥」是傳統的低技術製造業。蘇格蘭皇家銀行估計,中高端科技產品占中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已從1995年的不足40%升至目前的60%。
樓氏電子2014年將分拆上市。該公司如今必須重新考慮其全球製造業務網絡,以便繼續留在中國運作。樓氏已經將一間1,000名員工、主要生產助聽器簡單零件的勞動密集型工廠遷至菲律賓,當地生產線工人的薪資不到蘇州工人的一半。同時,樓氏電子正將英國諾域治的製造廠遷至蘇州,該廠主要負責為電訊設備製造較高技術的陶瓷零件。Lu表示,雖然中國的工資已大幅上升,但中國勞動力成本還是只有英國的30%至40%。
中國工人每月的離職率可能高達2%,農曆新年假期剛結束時更可能升至6%。為了吸引工人過完新年回廠工作,Lu將薪酬與年資掛鉤,並開始提供人民幣500元至600元的開工紅包。
為了使員工能監控和管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裝配線,Lu與研發部主管John Kuai正加緊培訓員工。大約70名中國員工已被送到樓氏電子的英國工廠受訓。英國工程師也來到蘇州安裝從英國工廠運來的自動化生產線。樓氏電子中國業務部的目標是大幅減少蘇州工廠的員工數,蘇州廠生產線工人由目前的80%降至60%,而工程師、技術人員的數目可能倍增。
對中國來說,技術升級意味著兩頭受壓。「在品質與設計方面,中國需要追趕德國、美國和日本。與此同時,在成本方面,中國需要維持相對於印度或印尼等國家的優勢,」顧問公司貝恩(Bain& Co)上海辦公室合夥人RaymondTsang稱。對Lu來說,目標很簡單:快速升級。「如果做不到,我們知道五年後將無法生存下去,」他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APP,連結:http://www.bbwc.cn/landing/18/jump.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