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Tax Credits 文/東方線上研究員 王凱民
金融風暴迄今已經6年,歐債危機也看似漸趨平息,種種經濟復甦的跡象使得美國QE政策準備開始退場;然而2013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卻從年初就開始一路下修,也連帶使得國內的消費力道疲弱不振。依據E-ICP的資料,自2009年以來台灣地區的個人所得並無明顯增加,20~40歲的青年世代以及50~65歲的大叔世代,除了努力工作賺錢外,是否在投資上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呢?
依據E-ICP的資料顯示,台灣的年輕世代正努力嘗試的在不景氣中累積自己的資本;2013上半年,年輕世代的存款金額有明顯成長的占約21.3%,高於大叔世代的14.5%,而進行投資理財金額有明顯增加的比率為3.9%,略低於大叔世代的4.7%,但在投資理財所得上,年輕世代有明顯獲利的達7.3%,高於大叔世代的5.1%。但減少的人亦不在少數,無論是存款金額、投資金額或是投資所得,大叔世代明顯減少的比率都高於年輕世代。
世代投資 同與不同 年輕世代擁有積極創造財富的態度,也較少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如人,年輕的他們會嘗試了解各種新型的投資理財方式,尤其是年輕男性往往積極想要創造財富,也較為願意使用風險較高、投資報酬率高的投資理財工具,但卻較少有儲蓄及記帳習慣,也常常搞不清楚錢花到哪邊去,以至於收入常常不夠每月的花費。而小資女們則較會規劃個人的收入及支出,雖然較少看財經資訊但卻十分願意了解新型的投資理財工具。
年長的大叔世代則不太積極於創造財富,但擁有儲蓄的習慣使他們不太會出現錢不夠花的狀況。大叔們對於經濟狀況不如人的焦慮感較高,也很愛與親朋好友討論投資訊息,但卻仍舊不會妥善規劃收入與支出,在投資方式方面偏向保守,對於新的投資工具也就不感興趣。大嬸們則是最為自律,不僅有儲蓄、記帳的好習慣,也較會進行財務規劃。
或許因為金融危機的陰影仍在,過去幾年使用風險程度較低投資工具如:活存、定存、壽險、儲蓄險及投資型保險的比率呈現緩步增加,股市、基金投資則不如以往,另外,個人小額信貸以及外幣存款、外匯買賣的投資人正悄悄地快速增加中。而從經常使用的投資工具以及銀行目前使用服務的數字可發現,經驗豐富且經濟基礎較雄厚的大叔世代明顯的在投資工具上較為多元,使用壽險╱儲蓄保險╱投資型保險、定存、標會、股票、房地產及外幣等投資工具的比率皆高出年輕世代許多,而年輕世代則對於基金產品的使用程度則較高。
投資工具換裝再出發,更貼投資者的生活習慣 過往各種投資工具的績效往往被許多的政治、經濟、自然、心理及法規因素所影響,因此設計邏輯十分複雜,很難讓投資者明白其運作方式,在操作上也十分繁雜,許多投資商品也因此具有一定的資金門檻,形成了較高的投資障礙。而近來,有許多投資工具紛紛透過網路科技,降低投資人的操作難度,大獲投資族群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亦有投資商品針對不同的族群的生活特性進行重新設計,進而更貼近目標族群的生活特性進而大獲好評。像是今年大陸十分火紅的餘額寶,就是瞄準網購族放在支付寶中隨時準備消費的資金,將其轉化為基金投資,使這群用戶原先閒置的死錢頓時成為了另一個增加收入的方式,服務推出短短半年就累積超過千億人民幣的投資金額,不僅讓背後的基金公司瞬間翻身,也讓原先支付寶的用戶黏度增加,創造出兩個產業以及用戶的三贏局面。
不同世代,有著不同的經濟狀況、生活型態以及消費模式。而消費者在精明消費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留意如何聰明投資,因為只要夠簡單,每個人都希望讓帳戶中的數字逐漸增加,而且現在許多的商品也具備投資的特性,讓消費與投資的界線逐漸模糊,如何滿足不同族群與世代的需求,進而創造更多的價值,不僅考驗金融業,同時成為許多產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