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界線漸趨模糊,不談風格之後,設計講究交織與融合,而設計者如何在原有民族習性與地域環境下保有自我意識,從異同混合中衍生出嶄新秩序,並在後混血時代裡尋求一席之地? 已正式獲選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台北,正是典型混血基因的代表,如何在理解自我本質的前提下,透過設計流動的無限可能,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後混血性格,為時下最迫切面對的議題。本期DFUN設計風尚誌以「後混血設計新浪潮」為題,邀請空間美學大師楊岸以他設計的私人招待所為例,一展終極混血的設計概念。 「後混血設計對我來說就是不受時間影響(Timeless),是種講不出時代、地域、風格,無法被任何框架、引號或括弧所限制的美好。」----楊岸。 在起風的台北,踏入空間大師楊岸所設計的私人招待所,驚豔的不是掛滿藝術品的浮誇,或設計名品任意擺放的張狂,而是瞬間抓住目光卻又說不出風格的震懾,並伴隨待的時間越長,越覺得舒適迷人。 楊岸說「真正的奢華不用跟任何人交代說明,就能一目瞭然。」但坦白說,楊岸的空間很難在鏡頭下被真實呈現,大部份的細節質感都隱藏在轉角、邊緣、暗處,或透過手感觸摸時才能體會,因此,鏡頭能說的僅僅如此,但或許這個不對外開放的秘密基地,也只有屋主的座上賓才能感同深受吧。 無法被定義的風格 比方玄關輕滑弧度下勾勒而成的純白中國漆鞋櫃,腳下踩著深刻紋木地板的肌理,以及客廳中央大尺度馬毛滾皮邊地毯的氣度,或指尖撫摸牆面時微小凹凸質地的紋理,這些都沒有任何風格可以定義,卻各自演繹了同一片場域的優雅。 所以當客人站在大面書牆時,空間轉瞬成為圖書館;走到紅銅造型壁龕前的大尺度中島,這裡變成米其林三星廚房;而在壁龕後方的化妝室,以馬賽克拼貼所烘托而成的奢華基調,形構出女仕社交場所,亦為時尚男女最愛的指標夜店。 走進主人房,魟魚皮所製成的門面鑲住牛骨手把,將充滿異國材質的裝飾藝術(Art Deco)以異文化圖案地毯揭開序幕,迎面而來的villa白紗床、降板浴缸,與有如精品店般的更衣間,貫穿所有文化卻不顯突兀。最重要的是,房子裡有生活的痕跡與溫度,讓人賓至如歸、流連忘返。 累積生活 創造生活 究竟是什麼樣的歷練才能做出如此設計?楊岸強調一般設計多談形式,但他講究生活,無論業主去過什麼地方,看過什麼風景都會成為他混血設計的一部份。因此他跟大多數設計師一樣旅行、閱讀,差別在他旅行時澄澈的目光與大量閱讀後的反芻。 因此當業主提及京都俵屋、侘寂美學(わびさび)、北宋汝窯或各種文化、藝術、概念、形式時,他能理解並演繹成自己獨特的美學觀點。 因為設計必須先懂生活才能創造生活,而「年輕時沒十年前懂,十年前沒有今天懂。」,這都是時間與經驗的累積,但自信的楊岸從不抱持著過去的經驗就感到滿足,因為設計師永遠都要保持自己的敏感度及變化性,尤其在材料使用上,正如廚師使用食材、作曲家使用音符,當他學會五線譜,無論是爵士、搖滾或民謠各種曲風就都在掌控之中。透過調和的色彩,精密的排列組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後混血風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