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煎餅烘焙一甲子 吃出濃濃故鄉味 文;圖/英子 | | 小林煎餅第二代接班人林文華,示範傳統瓦煎燒的作法。 | | 宛如超大的鴨嘴鉗,林文華用雙手打開四方形的煎仔,示意倒入麵粉糊,然後,雙手用力一夾,將麵糊均攤在煎板上,架上碳火爐,不斷以人工方式翻轉,一片片香脆好吃的傳統煎餅出爐囉!林文華說:「我父母那個年代,就是這麼製作手工煎餅的,好吃的關鍵在於火侯控制和翻轉的經驗,火候過頭,一不小心,就把煎餅燒焦了。」 民國39年,林文華出生的那一年,小林煎餅也在臺中海線大甲誕生,生長在臺中梧棲漁港的父親林振南,二戰期間,被徵召進入海軍服役,在一次海上漂流三天的經驗後,決心日後一定要上岸過日子,搬離梧棲,到餅的故鄉──大甲討生活。 一根扁擔做生意 一開始,大甲的店鋪叫做「振興食品廠」,主要賣麵包、餅乾,其中又以牛奶餅乾為最大宗,當時,林文華的父親就靠著四支煎仔,做出第一代的煎餅,以前的煎餅不講究包裝,做好就放在四方形的鐵桶內,一桶桶賣到雜貨店,店家再放進玻璃「料罐」中零售。 | | 小林煎餅創辦人林振南就是靠這四支煎仔,將孩子養大。 | | 記憶中,林家男主內,女主外,因為製作煎餅的碳火爐高溫危險,由父親在家裡製作煎餅,母親林許秀彩挑到市場或「柑仔店」(雜貨店)販售,有一回,母親背著弟弟,身上還挑著一扁擔的餅乾,搖搖晃晃地從大甲搭火車要去外地送貨,火車行進間突然緊急煞車,母親一個踉蹌,重心不穩,差一點從火車上摔下鐵軌,所幸被車上的人緊急拉回,撿回一命,可把她嚇壞了。 還有一次,也是讓母親嚇出一身冷汗,林文華聽母親轉述,那天,她出門送貨忘了帶身分證,現代人也許無法想像,在沒有電腦的年代,身分證是證明身分的唯一要件,出門一定要帶身分證,因為警察大人經常會臨檢。 母親在搭乘的公路局班車上老遠就看見臨檢路障,她心想,「這下糟了!」所幸遇見貴人,眼看母親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好心的司機化解危機,他把車停下讓母親先行下車,還貼心地對她說:「妳等一下到定點等我,不要亂跑哦,等臨檢完,我會再繞回去接妳。」 「好野人」吃的餅乾 | | 小林煎餅位於大雅區的門市兼總發放中心。
| | 即便生活艱辛,生活還是得過下去。當時物資缺乏,林文華穿的褲子還是美援麵粉袋製成的,屁股上斗大的「中美合作」標誌,那個年代可以吃到以雞蛋、牛奶和麵粉做成的煎餅,根本就是件太奢侈的事,平常人家,也只有初一、十五拜拜才捨得買,有位當地人就曾說,林家賣的餅,是給「好野人(有錢人)」吃的,但林文華說,他小時候只不過偷吃餅乾屑屑,就被打得很慘,因為,爸爸說,這可是要拿去賣錢的。 雖然,林家賣給「好野人」吃的餅,但自己卻總是「錢不夠用」。煎餅完全要靠手工,產量有限,收入也有限,一天大約只能做兩桶半的煎餅,林文華記得,製作煎餅的火爐溫度高,父親熱得汗流浹背,想要買臺幾百塊的電風扇都買不起;母親除了賣餅還兼副業養豬,才能拉拔五子二女長大,每逢學校開學註冊繳學費,林家的豬仔就得被載去屠宰場賣掉才夠繳學費,做餅乾收入不豐,得靠著賣豬勉強餬口。 民國53年,「振興食品廠」改名為「雙美馨食品廠」,搬遷到大甲水源路東陽巷(現今東陽新村),並擴大生產月餅、煎餅、哈士餅等,後來,在林文華的建議下,更名為「小林煎餅」,延用至今。 林文華說,那時,他跟父母說,我們家姓林,又做「小小」的事業,賣「小小」的量,乾脆叫「小林」比較好記,當時沒有人可以預料得到,「小林」這個名詞,後來被廣泛運用到眼鏡、髮廊等各行業,甚至有人戲稱為「小林集團」,而「小林煎餅」更是走過了一甲子,依然屹立不搖,而且更加茁壯。 一口煎餅化鄉愁 | | 「富林園」走西式城堡路線,是小林煎餅的另一項投資。
| | 民國60年,已經在中南部頗具知名度的小林煎餅欲拓展北部業務,遂在許多中南部人北上打拚的新莊地區設點,一輛噴著「小林煎餅」四個大字的貨車,日夜穿梭在臺北的大街小巷中,勾起了許多人淡淡的鄉愁,咬下一口香脆的小林煎餅,是對故鄉濃濃的思念。 於是,在新莊、三重、板橋等中南部人聚集的社區,產生了許多小林煎餅的愛用者,成為北上拓展的最佳代言人,一片一元的梅花煎餅,簡單的塑膠桶包裝,成為最佳伴手禮,甚至還被捐血中心看上,成為捐血者的營養補給品。 生意越來越好的小林煎餅,傳統的廠房已不敷使用,民國68年,小林煎餅將廠房搬遷至外埔鐵山村,同時從日本引進最先進的自動煎餅機與自動包裝機,正式進入自動化量產時代;不僅如此,還成功打入7-11、全家、萊爾富、家樂福、全聯等各大量販超市,並於民國92年在大甲順天路設立第一家直營門市。 釣鐘燒開創奇蹟 | | 開創排隊奇蹟的釣鐘燒,外型小巧可愛。 | | 小林煎餅開創的另一項糕餅奇蹟竟然發生在一般人想不到的高速公路休息站上。當時,南仁湖集團標到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清水服務區的經營管理權,他們找上小林煎餅成為協力廠商,從沒有在外面設點的小林煎餅,心想一定要搞個創意來吸引人潮、開創業績。 當時林家第三代剛好從日本旅遊回來,看見東京淺草寺雷門旁賣釣鐘燒的店鋪個個生意興隆,小林便沿用日本釣鐘燒的名稱與作法,在清水服務區前以手工方式製作釣鐘燒,動態的現場製作方式果真吸引了大批排隊人潮,旅客到清水服務區,一定要買造型可愛又好吃的釣鐘燒。 透過媒體報導,一時之間,全省瘋狂排隊購買釣鐘燒,簡直可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林文華還親眼看見、親耳聽見旅遊達人林龍在電視上說:「旅客到清水服務區一定要做兩件事,一是上廁所,另外一件事是買釣鐘燒。」 始料未及的大轟動,讓小林煎餅不得不從手工改為自動化生產,便和日本廠商合作,開發出釣鐘燒自動化機器,來化解排隊人龍。業績最好的時候,釣鐘燒居然取代了煎餅,創下總體營業額五成以上,時至今日,小林煎餅的攤位依舊在清水服務區一枝獨秀,是最賺錢的金雞母。問林文華還要開創另一個奇蹟嗎?他說,「人生有過一次,已經不遺憾了!」 也因為釣鐘燒奇蹟,奠定了展店的基礎,擺脫以往小林煎餅只是供貨商的角色,小林煎餅開始有自己直營的門市,一間接著一間開,大幅提升了業績與利潤;現在,小林煎餅全臺已有25間門市,且觸角延伸到海外,更進軍中國大陸,在上海、成都設立門市,並在上海開設自己的工廠。 | | 富林園」內部裝潢華麗,在裡頭享用下午茶點心,非常愜意。 | | 客製化炙手可熱 如今,小林煎餅走入烘焙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大雅區中清路營業處旁一棟城堡建築正帶著新人的喜悅登場,小林煎餅另一項投資「富林園」,成為新人拍照的地點,以文創方式為喜餅加分作法獲得年輕人的青睞,譬如在傳統的瓦煎燒上烙印上新人的照片圖案,或是在大瓦厝上印製著喜氣洋洋的抬轎迎親圖等。 超過百家企業曾到小林煎餅下單訂製客製化的煎餅,成為企業的最佳伴手禮,包這括臺中精機、臺北動物園、微軟、GOOGLE、東吳大學、保德信人壽、黑貓宅急便等,都是小林煎餅的客戶,甚至有陸、海、空三軍聯合採購烙印著「精忠報國」的煎餅呢! 林文華甚至還發明了「可以吃的名片」,用煎餅做成名片,一次身上帶著2、30片的煎餅名片發送,令人印象深刻;也曾以大瓦片燒,來製作大門前的春聯和「公媽廳」廳頭的貢品。 四、五年前,小林煎餅結合當地大雅區小麥文化節活動,和參與的小朋友一起製作出DIY彩繪煎餅,不斷回饋地方做公益,林文華女兒拿出一片片彩繪煎餅說,這些都是父親親手畫的。對喜愛美術的林文華而言,這也許撫平了當年無法北上從事廣告業的遺憾。 | | 瓦煎燒走文創路線,可彩繪、也可訂製客製化圖案。
| | 林家五兄弟中除一位已過世外,第二代接班人林文良、林文華、林文勇和林文富各有所長,且各司其職、貢獻心力。老大林文良有財稅背景,從稅捐處退休後,掌管小林煎餅財務;而老二林文華從小就跟在父母身邊學習製餅技術,是最佳的研發人才;老三林文勇有數字天分,適合行銷業務;最小的弟弟林文富是美術老師,許多設計包裝都透過他的審美學。此外,兩個妹妹也來幫忙,大妹林素珍負責生產調度,小妹林秋燕目前是另一品牌「富林園」店長。 一句「酒店沒關門,我還在」,道盡林文華的心情,走在餅的故鄉大甲街上,回顧過往,以前和他們一樣賣煎餅的老店一間間收攤了,只剩小林煎餅還在。林文華期許兄弟姊妹同心,齊力斷金,延續父祖輩的打拚精神,讓小林煎餅可以繼續飄香百年。 「爸爸的四支煎仔,媽媽的一根扁擔,要挑出世紀的煎餅香……」 小林煎餅第二代接班人,排行老二的林文華這樣期許著。 小林煎餅簡介 ■ 創立年份:民國39年 ■ 員工人數:約150人 ■ 臺灣門市:25間 ■ 上海門市:11間 ■ 主要產品:釣鐘燒、瓦煎燒、綜合林桑手燒煎餅。 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