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個逢甲大學同學於1997年共同創立的士興國際集團,在新公司成立的隔年就西進中國,在福州成立獨資公司。16年後的今天,士興已在大陸華東、華南、華中、西南、東北等地建構完整的業務與服務網。除了在福州、南京、漳州等地設有生產基地及研發團隊,分公司與辦事處更遍布昆山、成都、哈爾濱等大陸十餘個城市。
士興迄今累計完成的工程案超過400個,面積超過600萬平方公尺(約181.5萬坪),是目前中國大陸為數不多的台資鋼結構研發、設計、施工廠。
自行設計生產
「品質保證」爭取客戶信賴...
士興國際集團副董事長陳建萍表示,當年士興其實是跟著業務來到大陸的。當時台灣一家企業要到福州設廠,將大陸廠房的興建工程承包給士興,士興就順勢跟著來到了福州。
陳建萍說,鋼結構在台灣已有40年歷史,但士興剛進入大陸時,大陸廠房還是以磚混為主,鋼結構算是個新行業,許多鋼材必須從國外進口,因此造價很高。當時相同建築面積,鋼結構建築造價大約是磚混的兩倍,但相對的利潤也高,幾乎是「蓋一棟賺一棟」。
但這種好光景只維持約五、六年時間,和其他眾多產業一樣,當大陸本土企業興起後,鋼結構行業也變得愈來愈競爭。陳建萍說,鋼結構在大陸現在已屬產能過剩行業,毛利率大約只剩5%左右。因此,許多台資廠早已不再承包工程,而是成為大陸鋼結構廠的下游加工廠。
士興因相對較早進入大陸市場,在大陸擁有鋼結構工程一級施工資質和設計乙級資質,又能自行設計及生產板材,加上一直堅持採用燁輝、寶鋼等大廠的原料,並注重工程管理,透過品質的保證爭取到台外商及大陸本土大型客戶信賴,因此利潤還能維持10%以上。
不進步就淘汰
每年都推新產品,挺過市場競爭...
陳建萍指出,大陸鋼結構業者的廠房動輒十幾萬平方公尺,沒有台灣廠商能和大陸同業拚規模。以大陸上市鋼構廠「杭蕭鋼構」為例,廠房廣達20多萬平方公尺(約6萬坪),去年營業額將近人民幣40億元(約新台幣200億元),就是士興的好幾倍。
因此,士興不與大陸業者競爭鋼結構工程市場,而是更專注於薄板的發展,包括廠房外觀、牆面、屋面系統。陳建萍表示,薄板要求的精密度比結構高,因此利潤也較高。
除強調功能性外,不同於台灣的板型樣式單一,且近20年來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陳建萍表示,在大陸新板型只要推出四、五年就會被淘汰。
因此,士興被迫每隔一、兩年就要推出新板型,除了專注於薄板發展,過去一直以輕型車間為主的士興,這幾年也開始將業務拓展至高鐵車站與體育館的的外觀工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