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立志當個好旅人/從窮山惡水 變身有機福田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2/12 第3433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立志當個好旅人/從窮山惡水 變身有機福田
心情札記 貓物語/五爪
新春掃除趣/愛心樹
青春名人堂/如何規畫退休生活?
 
 
 
今日繽紛
 
立志當個好旅人/從窮山惡水 變身有機福田
文/九四三/聯合報
兩年前一次跨洲旅行的尾聲,我原打算直接從馬來西亞搭火車北攻曼谷,途中卻因為一部泰國小品電影《愛久彌新》提到南部小鎮「春蓬」,讓我臨時起意停留,在鎮上一間新開的青年旅館裡住了幾天。

不浪費一點空間的生態園區

青年旅館的主人是位泰籍華裔青年,他祖父當年為了躲避戰禍移居泰國,身為第三代的他只記得自己的祖籍是潮州。雖然不會說華語,卻喜歡周杰倫的歌。原本在曼谷旅行社上班的他,因為父母年事已高,返鄉開了這間青年旅館,以便就近照顧兩老。

有天早上,他忽然提議要載我和另外兩位歐洲住客去附近看看:「走吧!我帶你們去鄰近的生態園區。」

一聽到「生態」這個關鍵字,我的興致就來了。二話不說,一把抓起遮陽帽跟著出發。沒多久,車子到了一處郊外。

走在稻田旁,我訝異發現這裡的稻穗竟然長到與我肩膀一樣高。「台灣的稻子只到膝蓋高啊!」我驚嘆著。

一眼瞥見旁邊有間木造廁所,大概是稻草掩蓋的關係,外頭完全聞不出臭味。農人們將排泄物靜置十五天,發酵後排入另一儲存槽中,再放置十五天,最後排入稻田裡。其堆肥完全沒有異味。

由於這個生態園區沒有開放參觀,因此我們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真實工作場景--農人正用傳統式石磨分離稻殼與米粒,再以手工與風力篩除外殼,田埂旁的灌溉水道擺著一台用舊腳踏車改裝而成的人力龍骨車,利用腳踏的力量將灌溉用水導入田裡。四周的渠道盡是大大小小的魚、青蛙、蟾蜍等生物,魚群躍出水面搶食,青蛙胡叫亂跳,生機蓬勃的樣子彷彿正大聲告訴我們這裡是有機環保農田。

還有一處小屋堆了些瓶子和滿是泰文的標籤,農民正在將有機農作物香茅等藥草加入椰子油等材料,製作成乳液、洗手乳、洗碗精等產品。

本來是一卡車才能賣得一百元的農作物,經過加工後,變成一小瓶就能賺進外快的「搖錢草」,價值翻漲數倍。

我端詳這些瓶瓶罐罐,發現自己在曼谷百貨公司Royal Project專區看到的便宜又好用的有機產品,就是在泰國皇室輔導下,從這些小農手上製作出來的。

走沒幾步路,是一處湖泊,湖上搭建了一間巨型高腳屋。在園區裡工作的農人們,每到用餐時間,就會聚在這裡吃大鍋飯。「土地利用得沒有一點浪費。有土壤的地方全都拿來種東西,沒土可種的池塘上方才拿來蓋房子!」讓外號「就是省」的我也不禁會心一笑。

泰皇一聲令下 建成猴腮蓄水池

轉個彎,一間用黏土和竹子搭建的傳統矮房子裡,放有十分先進的設備,將炸過食物的廢油加工成汽油。再抬頭往外一瞧,湖上行駛的船隻正是用加工過的食用廢油開動的呢。

「整片土地都能自給自足,真不簡單,這就是泰國物價始終便宜的秘訣嗎?」我忍不住發問。

青年旅館主人沒有回答,卻指著眼前的湖泊說起故事:「這個湖其實是個人工蓄水池,我們春蓬和其他泰國南部的鄉鎮一樣,以前每到五月雨季就會慘遭洪水肆虐,有時一年淹水好幾次,民不聊生。有一年颱風水災造成十六萬人無家可歸,泰皇來勘災,吩咐要整治改善,眼前這個水池就是他為了解決當地水患之苦,提議興建的猴腮蓄水池。」

「為什麼叫猴腮呢?」我問。

「因為猴子常把食物塞得兩頰鼓鼓的,這個蓄水池就像猴子的兩腮,大雨來襲時可以蓄積過多的雨水,洪水便不會灌入民宅。我小時候春蓬每年必淹兩到三次,但蓄水池蓋好後,十餘年來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了。」他看似平靜,語氣裡卻有掩不住的激動。兩位來自歐洲的住客有點驚訝,我卻一點也不意外,之前接觸到的泰國人民,一談起他們擁戴的泰皇,十個有九個都是這樣的語氣,不是興奮就是感激。

「興建這個蓄水池以及把雨水排入海中的運河,都沒有動用到政府的經費,而是泰皇自己拿出皇家資金一千八百萬泰銖來支付的。他還進一步要求蓄水池不要只有雨季儲水功能,平時要能夠灌溉,於是這附近開始種植稻子等農作物,成立這個生態園區。」他笑著說:「我們泰皇相當了解公部門效率有限,還親自下令一個月完工。本來要拖一年半載的蓄水池工程,在泰皇要求下沒人敢怠慢,效率超好,終於解決了人民千百年來的洪患之苦。妳說,我們能不愛我們的國王嗎?」

「從窮山惡水變身有機農地,這改變真大啊!」我感嘆的說。

「是啊,就看握有權力的主上要不要替人民著想,還有方法聰不聰明,如此而已。」他回答。

一個人工蓄水池不但終結了當地人連年洪患的噩夢,還使農民得到新的生計,也讓消費者擁有健康無毒的產品,可說創造了三贏的局面。攸關公眾利益的政策影響深遠,除了解決問題,一舉數得及永續經營的概念,是否也該放入政策考慮範圍內呢?泰國春蓬的猴腮湖給了我們一個可供參考的答案。

 
 
 
心情札記
 
貓物語/五爪
文/心岱/聯合報
印有貓臉的指甲片看起來有點粗糙,猛然一看更是嚇人。不過,這是二十多年前韓國的時尚。

在首爾熱鬧街頭,我注意到女孩們的手指都特別修長,靠近搭訕,原來是在指甲上用膠水黏了一倍長的塑膠片,就像現代的女孩多半戴有瞳孔放大片一樣,見怪不怪。

但令我驚訝的是,有個女孩的指甲片,竟然是「貓臉」花樣,吸引我跟著她們進入店家。

果然,小小門面擠滿人潮,大家都在搶購每周排行榜上的花色。我努力搜尋,卻始終沒見到相同的圖案。店員說,動物花樣已經過時、早就下架了。那女孩不忍我失望,於是把她的「貓臉」剝下來送給我。

當年的指甲片強調十指蔥白修長,現今的流行則講究創意,以彩繪或黏貼水晶珠寶作為裝飾。回頭再看那以圖案印刷的五爪,雖然簡陋,卻是指甲美學的老祖宗呢。

黏貼指甲片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是對收藏者的我來說,這標示著一段萍水相逢的故事。

新春掃除趣/愛心樹
王麗娟/聯合報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幾個好友一起聊天,聊那些本令人感到尷尬或苦惱的事,說也神奇,只要勇敢說出口,壓力便似乎釋放了一些。我稱此為「心靈小掃除」。

不過,有些心事對著人還是說不出口,我會趁著出遊時,悄悄的對樹說。

我有很多樹朋友,士林官邸的白千層、芝山岩的無患子、家附近龍門公園的茄苳,它們總是靜靜聆聽,不會打斷我,也不會公開我的秘密。每次和它們說完,心情會慢慢平靜下來。

不過,常對樹吐苦水,一定也會影響它們的心情,說不定還會被它們認為我不夠朋友。所以,說完心事,我會再補說一則輕鬆、快樂的繪本故事,例如《一隻小豬與一百匹野狼》、《我偷吃了一個夢》……不論是悲傷或開心的事,樹一直都是我的最佳聽眾,有時還會「沙沙沙」的為我鼓掌呢。

美國知名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有一本膾炙人口的繪本——《愛心樹》,寫的是蘋果樹不求回報的奉獻。

而我身邊也有許多愛心樹,感謝它們幫我洗滌煩惱、心靈掃除。

青春名人堂/如何規畫退休生活?
今日登場焦元溥/聯合報
在我最後一篇青春名人堂的文章裡,我想不合群的來談一點都不青春的「老人生活」,雖然我還是會從古典音樂談起。

幾乎所有來台灣的古典音樂家,對寶島聽眾的印象除了「熱情」之外,就是「年輕」。的確,只要在歐美音樂廳欣賞過幾次音樂會(特別是美國),便會發現聽眾若非滿頭白髮,就是沒有頭髮。十二年前我第一次去波士頓交響廳時,便驚恐於九成以上的老年聽眾。「天呀,古典音樂要滅亡了嗎?」等到這批老人凋零,音樂廳不就沒人了?發現自己正目睹美國古典音樂「最後一批聽眾」,心裡實在百感交集,台上演出者想必感受更深。也因此,當外國演奏家看到台灣相對而言「非常年輕」的聽眾,特別是熱情的學生,興奮之情自可想像。「古典音樂的未來,就在你們這裡呀!」

十餘年過去,古典音樂在美國沒有滅亡,雖然聽眾仍多是白髮或無髮長者。但,若你調查二十或三十年前的聽眾組成,會發現主力也還是老人。反正人都會老,一批過去又來一批,音樂廳不愁沒有源源不絕的老人。

但為何老人就喜歡聽古典音樂?其中道理何在?

和老人一起聽音樂會久了,經過多次聊天,我發現這問題問錯了。在美國,不是長者會自動喜歡聽古典音樂,而是退休人士會自己找活動。欣賞古典音樂,就是非常熱門的活動選項。換句話說,許多人到退休才開始欣賞古典音樂,而他們欣賞得非常積極,有時連樂團排練都去,生活也因此快樂有趣。

「希望自己可以四十歲退休!」許多人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退休後要做什麼,卻少有人清楚。可是,欣賞音樂或任何一門藝術,其實並非退休人士的專利。你可以從青春時就多方嘗試比較,找到自己最有興趣,且能長久下去的活動,即使本來的生活已相當豐富,也還是能因此觸類旁通。畢竟藝術作品最美好的一點,就是可以陪伴我們一生。一首蕭邦《夜曲》,在二十歲、五十歲、七十歲欣賞,絕對有不同的感受。但每一次欣賞,都會喚起你最初聽到此曲的感受。愈早開始欣賞,所得的紅利也就愈多。雖然,欣賞藝術,永遠都不嫌晚。

在新的一年,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快樂,也能找到自己喜愛的興趣,天天都青春。

聯合報系舉辦的第二波「這一生為音樂瀟灑一次」音樂系列講座,邀請樂評人焦元溥、李明蒨、詹益昌,鍾育恆等人主講,自3月19日起周四展開,報名請洽 02-8692-5588轉2750

 
 
 
訊息公告
 
 
 
 
食材採買小技巧,降低農藥毒害
台灣的農作物很難沒有餵養農藥,該怎麼採買才能降低「毒害」?採買達人朱慧芳提供幾個小技巧,如:吃當季食材,會有較少的肥料及農藥的施用,而且也比較甜口。

留住光陰的故事 老屋變身樂活宅
近年來,老屋再生的風潮方興未艾,台北有一群有理想的年輕人,選擇落腳在老舊的西區,透過親自動手修繕老屋,不僅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也宣誓另一種美好生活與永續城市的主張。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