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跟Amy看完最新上映的電影《侏儸紀世界》後,時間已經來到傍晚時刻,對精采劇情與動畫特效還感到意猶未盡,想找間安靜的餐廳坐下來討論一番,順便好好祭拜一下五臟廟,Mary提議想吃素食,平衡一下電影裡大量的恐龍廝殺場景,卻不知道臨時哪裡找優質的素食餐廳,拿出手機Google 部落客的食記卻嫌麻煩、位置不精準。這時候,Amy說這些麻煩事其實都可以一「鍵」解決!只要打開「愛食記」APP,輸入「素食」以及「目前所在地」就可以找到附近餐廳的食記,讓Mary 和Amy 輕鬆透過部落客的分享,找到優質又符合自己需求的餐廳,好好飽餐一頓。 事實上,「愛食記」APP被開發的初衷,正是因為愛食記創辦人鄭仲鈞、何宗融與李臨暐,他們自己對於能夠隨時閱讀食記、找餐廳、找美食的臨時需求。「根據朋友或是自己的經驗,我們打入關鍵字後搜尋到的都是食記,但電腦跟手機不一樣的地方是,手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又有定位功能,所以才想到要把食記蒐集起來,再透過手機的定位系統與地圖,幫助使用者找到正確的位置。」愛食記創辦人暨全棧(Full Stack)工程師鄭仲鈞說。
人的生活不外乎食衣住行育樂,若能從中找到大眾的痛點、滿足大眾的需求,才能夠找到商機,因此,了解消費者日常行為,並據此提供過去沒有想像過的服務或產品,才是在商場上致勝的關鍵。「愛食記」APP從「食」出發,蒐集部落客食記並整合數位技術,解決大眾利用一般搜尋引擎找餐廳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像是:位置不精準、出現重複的食記、無法按照食記發布時間排列、搜尋結果不一定都是食記等。
「愛食記」APP推出至今已1年半,過程中一步步根據使用者行為與回饋,歷經了幾次的改版與介面調整,讓功能越來越豐富、好用,吸引使用者一再回頭。現在,「愛食記」APP在Android與iPhone的總下載量突破1百萬人,每日活躍用戶(中餐、晚餐,甚至是睡覺前都在使用的用戶)數量則有1至2萬人,而用戶使用「愛食記」APP的時機,不外乎「計劃與朋友聚餐時」、「臨時找附近餐廳時」以及「欲蒐集心儀部落客的食記時」等。
從0到1 減少使用者的痛點
一打開「愛食記」APP,就能直接看見編輯精選的「推薦內容」區塊,並貼心設有「新進食記」、「為您推薦」、「附近熱門」、「周排行」、「月排行」等分類,讓使用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輕鬆閱讀食記。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在上方的搜尋欄上,先輸入店名或選擇餐廳類別,再接著輸入地點或選擇欲查詢位置,就能夠瀏覽部落客的精采食記,找到心目中的好餐廳。
不過,「愛食記」APP並非一開始如此「足甘心」。「愛食記」的前身是「台北食記」,最初的版本很簡單,就是將部落客的食記列表,而且地區只限於台北,大約只花了2個禮拜的時間就推上線,後來愛食記團隊則根據使用者回饋,以及「希望服務到最多族群」的理想,才加上搜尋、周排行、月排行等推薦分類,並且擴大APP的應用範圍,讓食記使用起來更順手。此外,為了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與擴散度,收藏到最愛、以及LINE與Facebook分享等功能,也都在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後加入。
「愛食記」APP還有一項不同於其他相似APP的獨特功能,那就是:追蹤部落客。使用者可以在「愛食記」APP中,追蹤自己喜歡的部落客,每當所追蹤的部落客有新的食記發布時,系統就會自動推播訊息到使用者的手機,提醒他們回來閱讀最新食記,「加了這個功能之後,活躍度提升了約30%以上。」鄭仲鈞說。而類似於個人部落格專頁的設計,讓使用者不只可以追蹤部落客,也可以把自己的食記寫下,吸引別人追蹤,增加互動性。另外,「過去我們也曾經設立過討論專區,但後來發現使用者的活躍度不高,沒有必要性,所以就拿掉了。」鄭仲鈞說。
事實上,這些改版的功能精進,都是愛食記團隊透過使用者測試、數據分析等方式,了解使用者的心聲並加以調整,而他們也是根據數據得知,在「為您推薦」中最受歡迎的是「新進食記」,因而將「新進食記」擺在最容易被使用者看見的區域。
「使用者測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他們在使用APP的時候,是不是有某些行為遇到困難。」鄭仲鈞強調,「這個困難,就是我們要去改進的地方。」
就是要與眾不同
「愛食記」APP跟其他相似APP不同的是,其他APP大多以餐廳為主,食記退居其後,圖片相對比較小,而「愛食記」APP則是將食記拉到外層,不僅圖片較為吸睛、專業,也省去找到餐廳後再去搜尋評價的時間。而之後,愛食記團隊計劃在食記的上方,增設餐廳的詳細資訊,讓使用者可以在其下方留言、交流,使得資訊不再分散於各篇食記當中。此功能預計在今(2015)年7月中下旬推出。
不過,這一路走來並不順遂,「要說困境的話,其實每一步都走得很困難,我每一次都在新版本推出之前跟夥伴說,好啦,這次改版上線以後,我們就改做別的題目,但也每次都會出現新的契機與回饋,讓我有動力繼續做下去。」鄭仲鈞說。
舉例來說,以部落客拍攝的食記圖片作為主要吸睛點,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因為部落客拍攝的照片像素都較高,透過手機閱覽時容易跑不動,因此愛食記改將圖片存到公司伺服器,轉用小圖供使用者閱覽,這項聽起來簡單的優化動作,卻解決了使用者的常見困擾,大幅提升使用體驗。
再者,工程背景出生的他們,一開始並沒有部落格文章授權的概念,以為這就像Google Index網頁一樣,並沒有偷取內容,但由於愛食記透過部落格定位地圖,有使用到文章的標題、內容與圖片,即使法律上並沒有載明,但許多部落客認為未經同意就使用內容,是讓人很感冒的一件事情。所幸,就在愛食記團隊一一連絡部落客之後,獲得了一些部落客的同意,同時也肯定「愛食記」APP的創意,當然也有些部落客覺得被侵犯,不願意提供內容,但最終隨著越來越多的部落客加入,以及增設的追蹤部落客功能,讓「愛食記」APP的活躍度上升,同時也增加了這些部落客的網站流量,更讓使用者擁有廣大的資訊可以閱讀。
面對創業的困境,鄭仲鈞展現「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精神,一步步都是挑戰,卻都一步步接招應對、解決,「我現在還在努力,我希望可以做出讓全世界的人使用的APP,當自己努力專研的東西,能夠讓別人喜歡的時候,那就是身為工程師最大的成就。如果就現階段的目標成就而言,我希望『愛食記』APP可以至少有4、5百萬的下載量。」鄭仲鈞說。
數據分析=決策領航員
擁有創業熱情與理想,是支持鄭仲鈞一路走來的力量,而他其實在研究所唸電機相關科系時,便決定將來要自行創業,他說:「要不要創業是每個人的選擇,只是我自己對於電子公司的印象,以及想要留在台北跟家人住的心情,讓我覺得人生不應該只是這樣。」不過,鄭仲鈞也強調,到大公司上班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個人的職涯選擇不一樣。
因此,在求學過程中,他便透過許多線上課程資源,例如:矽谷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的創業課程,以及大量閱讀創業相關的文章,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畢業後則到新創公司工作,鄭仲鈞說,「在新創公司工作的好處是,可以先把別人犯過的錯誤看過一遍,避免自己再犯,同時也累積決策、判斷的能力。」
再者,鄭仲鈞也強調數據分析對於公司營運的影響,「像是每日新增人數、停留時間、使用族群等都必須精準掌握,才能夠針對他們的需求,改進APP的使用體驗與功能,並藉此提高停留率,所以我們也特別著重臉書打卡的功能,讓使用者分享到社群;將店家的電話資訊置於畫面右上方,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手機撥打,不用另外查找或輸入等。」也就是說,這些透過數字分析、觀察得來的資訊,就像是領航員一樣,決定了公司的營運策略方針。
目前,愛食記團隊靠每月廣告營收10萬,就要支付3個人的薪水,以及辦公室所在地Garage+育成中心的使用費,經營起來其實相當不容易,也因此創業團隊必須相當精實。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鄭仲鈞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他寧願選擇不做。」比如說:當APP裡出現程式問題時,由於某些區塊的使用量不大,若是有其他比較重要的區塊需要人力作業,就會先擱置不處理,把人力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
棄年薪百萬 打造全世界都在用的APP
隨著數位時代興起,職場的面貌正在改變,過去與現在的工作性質,以及所需的人才特質也都不盡相同,鄭仲鈞說,「所謂的數據分析師、UX工程師等,都是這幾年特別受關注的職業,雖然職稱沒有太大的變動,但其實內容不盡相同。而在大公司或新創公司上班,所要面對的狀況也不太一樣。
在大公司,所有的工作都細切得很清楚,跑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周期很長,但新創公司因為扁平,跑流程的時間大幅縮短,往往一個創意點子一被提出,過沒幾天就有新版本功能出現,另外則是某件工作可能不是由專門的人在做,一個人也不會只做一件事情,職務的範圍劃分不清。」
但事實上,目前職稱為全棧工程師的鄭仲鈞,曾經在大公司開設的職缺中看見,其薪資條件高達每月12萬新台幣,對照自行創業的薪資水平,可謂天差地遠。即使擁有能進大公司當員工領高薪的條件,但鄭仲鈞仍舊懷抱著「將產品做到世界各國都在用」的理想,堅持創業這條道路,用數據分析、使用者的回饋,讓「愛食記」可以被更多人知道、使用,進而使得生活更方便與美好。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7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