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是否擁有熱情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有熱情的建築師十分稀少,因為建築是非常消耗熱情的行業,許多建築師投入市場一段時間,就成了庸俗無趣的商人;有的建築師在熱情用盡之餘,開始逃避建築,遁入繪畫或其他藝術創作領域,要持續對建築保持熱情,不至於被現實打敗,是很困難的人生功課!
建築師廖偉立是我大學時代十分崇拜的學長,記得剛進淡江建築系時,就知道有位很厲害的學長,他的sketch功力驚人,建築表現圖總是吸引許多人讚歎觀看。特別是他的畢業設計「淡水渡船口」,長捲軸的表現圖,描繪出淡水的輝煌歷史與浪漫日落,以及他內心對於淡水小鎮的熱情期待。當年畢業設計評圖時,他的場子最熱絡,擠滿了學弟妹及外校建築系學生們,大家都想聽聽他的設計說明,及老師們對他的評價。
畢業後的廖偉立,也沒有讓崇拜他的人失望,他的設計依舊充滿熱情與前衛動力,不論是山林裡的公廁,亦或是城市中的行人天橋,都能以創新的手法去呈現,讓人感受到他對建築設計的強烈企圖心;即使是創業初期,幾乎窮困潦倒,事務所發不出員工薪水,老婆天天跑三點半,他還是對建築充滿熱情,抱持著幾乎天真的樂觀,繼續努力構思他的建築設計夢。
如此的建築熱情究竟從何而來?
如何才能保有對建築熱情的初衷?
這樣的問題,相信是許多人想問廖偉立的。
從他的建築生涯觀察,可發現他的熱情源自於對土地濃烈的情感記憶,以及不斷地汲取知識的閱讀與旅行。出身通霄小鎮,廖偉立不像一般在大都會功成名就的人,亟欲拋棄小鎮心酸回憶,相反地,他天天擁抱通霄記憶,認為這是他的創作源流,特別是那條被稱為「沙河」的通霄溪,更是他創作生命的聖河。有人說:「家鄉是可以隨身攜帶的文化資產」,廖偉立則認為:「我認為十五歲前所吸收的養分,足以澆灌創作者的一生。」
廖偉立可說是我見過最用功的建築師之一,他努力於閱讀與思考,甚至努力去旅行,去體驗經典建築。這方面與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經驗類似,即使是建築實務工作忙碌,廖偉立仍然每天提前到事務所,在晨光射入辦公室前,閱讀建築大師們的著作與評論,好像與建築大師們連線討論一般。
建築大師柯比意、路易康等都是他的良師益友,這並不是說他曾經拜於這幾位大師門下,而是他認為閱讀他們的著作與親臨現場的旅行,足以與大師們心靈神交。這種類似密室經驗的交流,讓廖偉立不斷地受到感召,也激勵他不斷地在建築之路上奔跑。
他深入研讀路易康思想多年,深受他的精神影響,以至於他第一次前往路易康的經典作品「沙克生物研究中心」時,忍不住親吻建築物的清水混凝土牆面,展現出對於大師崇拜的真情流露!
一位好的建築師不僅是要兼顧建築的「技術性」、「藝術性」與「公眾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斷的熱情,失去熱情的建築師,讓我們的世界成為冷酷異境,但是充滿熱情的建築師,卻可以創造出令人感動的空間。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像廖偉立這樣的熱情建築師!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