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要命40秒…士官長喝個水 雄三就射出去了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6/07/04 第57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要命40秒…士官長喝個水 雄三就射出去了
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地檢署偵辦海軍金江艦誤擊漁船事件,昨天檢視艦上監視錄影畫面,發現飛彈士官長陳銘修離開戰情室的四十秒,成為飛彈中士高嘉駿涉嫌誤射飛彈的關鍵時間。

誤射事件發生後,不少人指責高嘉駿已有三年多的飛彈士官經驗,竟然還出現這種「離譜」狀況,一直在網路上叫罵。不過經查,高雖在艦上已有經驗,因必須取得相關專業驗證,從沒坐上艦測台;高嘉駿剛取得相關執照,七月一日金江艦的甲類操演驗收,是他首次在甲操上登艦測台。

據了解,不只高嘉駿首次接新任務,少校艦長林伯澤才上任一個多月,也是首度以金江艦長身分參與甲操。

檢方昨天傳喚陳、高兩人,除採集他們的毛髮查驗是否具毒品反應,並會同他們一起勘驗金江艦上的監視器畫面,證實陳銘修在案發日離開前艙戰情室後,曾於上午八點十二分兩秒往下經過艦上通道。四十秒後,又於八點十二分四十二秒快速跑過通道,往上跑回戰情室,但這時高嘉駿已於七秒前擊發雄三飛彈;他是聽到飛彈射擊聲,才趕著回戰情室了解狀況。

據了解,當天操演上場前,林伯澤赴艦隊指揮部開會,金江艦官兵則在艦上檢查各項裝備;為確認裝備沒問題,已先把右舷雄三飛彈發射器旁的火線接頭接上。

高嘉駿與陳銘修都供稱,要測試飛彈裝置,都必須先接上火線,並把戰情室控制飛彈發射的觸控螢幕轉為「作戰模式」。不過,觸控螢幕上顯示不少文字,大約有卅多行字體很小的文字,「作戰模式」文字只顯示在其中一行。高嘉駿稱,當天他十分緊張,一早就開始準備受測,想依飛彈射擊標準程序反覆練習,沒注意到沒把「作戰模式」退回「訓練模式」。

就在陳銘修說要出去喝水的關鍵四十秒,高嘉駿仍繼續自我演練,沒想到,這時甲板上的官兵都下船集合,準備接受測驗官校閱。高嘉駿誤以為螢幕已退回「訓練模式」,才按下同一畫面的「發射」觸控鍵,令飛彈射出,陳銘修聽到發射聲趕回戰情室為時已晚。檢方表示,這些情節仍須一一查證。

事故發生後,各界矛頭指向高嘉駿,高也承認疏失,專案人員擔心他心理壓力大,也交代軍方注意,避免他因愧疚想不開。

 
TOP
專題
4軍士官跪進船長靈堂 瞻仰遺容
記者陳維鈞/高雄報導聯合報
「阿忠,回來了,要下船了。」海軍金江艦誤射飛彈擊中「翔利昇漁船」,導致船長黃文忠身亡,昨天上午九時,家屬搭海軍兩艘飛彈快艇出海招魂。上午十一時到達事發的澎湖海域,黃文忠的妻子過度悲傷數度腿軟,全程由旁人攙扶,中午順利回到興達港完成招魂儀式。

下午金江艦長林伯澤、兵器長許博為、士官長陳銘修及飛彈中士高嘉駿到黃文忠靈堂前上香。四人還沒進靈堂就被黃家人擋在門口,家屬要他們用跪的進靈堂才准進去,四人於是一路跪進去。

黃文忠的兒子黃明泉大罵四人,「我們繳稅養你們,你們卻失誤用飛彈害死我爸,我差點命也沒了,我連哭的時間都沒有,你們白當國軍了」。

黃明泉大聲問「你們到底是誰按下去的?」四人一度沉默,後來黃的兒子說 「是男子漢就承認」,高嘉駿才舉手。高嘉駿對自己疏失,頻頻表示「對黃文忠一輩子抱歉」。

黃文忠太太痛罵高嘉駿,「是將飛彈當成打線上遊戲是不是?」這已經成了國際笑話,她說,漁民是最基層的,一個疏失造成一個家庭毀了,丈夫辛苦出海捕魚,回來竟成了一具冰冷遺體,她傷心到這兩天無法吃喝也睡不著,相當痛苦。

黃文忠妻子數度哭喊,「我們不會打你們,這輩子永遠不會原諒你們,你們好好記住我丈夫遺容。」四人聽完,跪著磕頭道歉,大喊「文忠阿伯,我們對不起你」,四人一度哽咽。

家屬要求四人磕頭道歉並瞻仰遺容,要他們低頭看久一點,一輩子記住黃文忠的面貌。四人瞻仰後再度下跪,低頭不敢回話,隨後家屬要求他們公祭當天再來,四人在靈堂約半小時才離去。

昨天出海招魂前,配合黃家信仰,家屬扛著神轎與招魂幡旗,約廿多人同行,黃文忠妻子全程頻頻哭喊「還我丈夫來」,場面哀戚。家屬和軍方不發一語,登艇後海軍協助家屬進入船艙,解說航程,上午十一時到達事發澎湖海域進行招魂儀式。

昨天下午高雄市長陳菊到黃家上香,她表示,將請立委劉世芳今天聽取國防部專案報告後,協助家屬向軍方討論賠償事宜,陳菊也代表高市府致贈家屬六萬元慰問金及救助金五十萬元。

 
TOP
新聞眼/大海撈彈…獵雷搜尋靠運氣
本報記者程嘉文聯合報
海軍誤射雄風三型飛彈,不幸命中漁船造成一死三傷慘劇。外界譴責官兵輕忽標準作業程序之餘,也對雄三飛彈連小漁船都能鎖定的威力感到驚異。如今軍方勢必要找回飛彈殘骸,以避免可能的機密外流,但要在茫茫大海撈彈,困難度之大,超乎一般人想像。

首先,雄三飛彈的彈體是否仍然完整?一般攻船飛彈的設計,如果找不到目標,最後會自動引爆,以策安全。以此次意外而言,飛彈已經鎖定翔利昇號漁船,但因為漁船太小又太「軟」,以致直接貫穿而過。

其次,飛彈是因為原本的前進方向受影響,直接衝入海中?或是繼續飛行一段後自爆?如果飛彈彈體尚稱完整,必須避免被他人取得;如因爆炸或墜海而成碎片,就沒有可能洩密問題。但現場沒有目擊者,中科院也只能依據已知情況去猜測,沒有人知道確實答案。

更大問題是,要打撈水下的殘骸,必須掌握飛彈墜落的精確位置。海巡艦艇趕到救援翔利昇號時的座標,未必是當初中彈時的位置;飛彈擊中翔利昇號時的航向角度是多少,擊中漁船後,又往哪個方向飛了多遠?這些都需要更精細的資訊,才能知道從何處發起尋找。如果是預先安排好的試射,飛彈上會有遙測裝置,目標區周邊會安排機艦監控,確實了解飛彈的路徑;但這是一場意外,這些記載都付之闕如。

若民航機失事墜海,可以聲納搜索發出一定頻波的黑盒子,飛彈卻沒這個設計。預期海軍將先派出獵雷艦,以船上高解析度的聲納掃描海床,尋找像是飛彈殘骸的異物,若有發現,再派出潛水人員下水目視尋找。但澎湖以東海域俗稱「黑水溝」,沉船不少,要從聲納回波中找到飛彈殘骸,除了努力,還需要運氣。

 
TOP
馮世寬今立院報告
記者鄭媁、李昭安、林敬殷/聯合報
海軍誤射雄三飛彈,誤擊漁船釀一死三傷,震驚全國。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下午邀請國防部長馮世寬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外交部、國安局及陸委會等官員說明誤射事件可能肇生的區域影響評估。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江啟臣指出,整起事件發生至今,應給社會一個交代,不該又是由幾位國軍基層弟兄出來扛責。

李姓校級軍官 向蔡正元通報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一日上午臉書公布「今天早上八時廿分金江艦據傳誤射雄三飛彈」,行政院長林全要求徹查洩密。據了解,國防部已掌握事證,是某位李姓校級軍官向蔡正元通風報信;但該軍官不是第一手消息,而是事發當時基地有人告訴該名軍官,動機為何,國防部正深入調查。

 
TOP
陸委會:兩岸聯繫機制 不應設政治前提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聯合報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受訪表示,七月一日早晨雄三飛彈誤射事件發生後,陸委會在當天下午就透過既有的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向對岸傳遞正確的訊息,對岸必然是「收到了」。他表示,從這個突發事件足以顯示,兩岸沒有正常聯繫機制的危害與可怕,兩岸保有正常的聯繫機制,特別是突發事件的聯繫機制,「不應該設置政治前提」。

據了解,陸委會、海基會分別向國台辦、海協會傳達有關雄三誤射的情況與事實,而對方口頭上即向我方說,「收到了」。

邱垂正表示,即使在民進黨上次執政時期,兩岸的聯繫管道也並非全然中斷,海基會去電的信函都有編號紀錄,對方雖未回覆,但信函所轉達的相關訊息,對方都可以收到,而事後都可以依據當初的編號查證。

他表示,這一次飛彈誤射事件,我方也將所有可以派上用場的聯繫、溝通管道都用上了。據了解,對方也在口頭上向我方確認收到了,只不過,對方沒有回應我方。

邱垂正表示,我方盡到了以翔實、正確的訊息通報給對方,以避免對岸產生不必要的誤判的責任。對岸如何解讀,我方只能悉聽尊便。

但遲至下午才向對岸傳遞訊息,若要避免對岸誤判是否太遲?邱垂正說,陸委會必須先跟各部會啟動橫向溝通,蒐集正確而完整的資訊,否則急促地發出函電,事後再來修正,反而可能讓對方收到錯誤的訊息,就時間而言,當天下午即傳遞正確的資訊給對岸,應不算太遲。

他說,對岸以政治理由認定兩岸管道已經「停擺」,但就這一次事件的溝通而言,對岸應已獲得正確完整的訊息。

不過,他指出,兩岸應「盡速恢復既有的常態性溝通、聯繫管道」,雙方有來有往,才能理解彼此立場。他表示,就因為兩岸仍有歧見,為了避免突發事件造成雙方誤判,讓情勢陷入難以挽回的局面,兩岸的聯繫機制,「不應該設置政治前提」。

 
TOP
學者:兩岸沒「市話」 起碼要有119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聯合報
淡江大學國際與戰略所教授黃介正表示,兩岸間即使因缺乏政治互信,不能架設平時可以聊天的「市話」,但起碼要有一支可以報案的「一一九」。

他認為,蔡英文總統應該就此展開行動,要求對岸與我方商談如何建立避免誤判的突發事故緊急通報機制,兩岸以此議題,就此恢復對話。

黃介正表示,這次雄三飛彈誤射事件確實很可能在兩岸之間掀起一場局部性衝突,甚至戰爭,由於事發的時間是七月一日,十分敏感,而發生的當下三軍統帥不在國內,很容易造成對岸的不當聯想,認為這是刻意設計好的劇本。如果當天飛彈再飛得遠一點,恐怕就「剃光頭」(進入戰鬥狀態)了。

他說,一位退休外交官跟他說,這件事的嚴重性在於,若是對岸要刻意開戰,派一個間諜來台就可以了,只要人員滲透到軍中,在選定的時間,替台灣按下那個按鈕即可。因此,兩岸就算某人讓北京不太滿意,或是考卷還沒答完,也不能沒有一個涉及emergency(緊急事故)時,攸關人命、防止戰略誤判的「報案」機制。

他並建議,七月十二日海牙國際法庭將就南海案仲裁,蔡英文總統這兩天就應向對岸釋出訊息,台灣願就南海仲裁案之後的南海形勢,與對岸通一通氣,否則難以因應南海可能升高的情勢,並以此要求兩岸就此恢復對話、協商。

他表示,南海情勢升高,兩岸也可能發生進一步的誤判,蔡英文可拋出這個訊號,而北京一向認為兩岸應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勢必接下這個提議。

 
TOP
話題
中研院院士晚宴「暗潮洶湧」 項武忠開砲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研院院士會議今起一連舉行四天。院士晚宴昨先登場,由院長廖俊智款待院士及其眷屬,這也是新手院長和不少資深院士首次碰頭。院士項武忠率先開砲:「我認為廖是不合法的中研院長」,並放話會議若無「令人滿意的結果」,將申告新、舊總統。

昨晚宴氣氛因這次院長遴選風波顯得「暗潮洶湧」。提案修改中研院組織法的項武忠除指廖是不合法院長,也說若會議結果令人不滿,「有兩個事情可能發生」,一是幾位參與連署的院士會退席抗議,「不再幹了」,二是申告前總統馬英九及現任總統蔡英文,「告他是無效的」 ,項預告屆時會像誤射飛彈一樣,「日子就好看了!」

中研院日前院長遴選作業傳出不少爭議,當時項武忠等人發起連署,要求馬前總統退回遴選名單,隨後蔡總統認定遴選過程合法,在六月初圈選廖俊智為新任院長。

廖俊智昨致詞時先感謝院士們參與四天的院士會議,並對海外遠道回來的院士說「特別、特別感謝大家大老遠飛回來。」廖俊智說,未來四天會有很多討論,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為院內、國家社會做出最理想的建言,也請院士們「enjoy」(享受),多交換意見。

中研院統計,二六三位院士中有一九五位報名院士會議,日前發表聲明退出院長遴選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也有報名,昨晚約數十位院士出席晚宴,但郭位並未現身。前院長翁啟惠、李遠哲等都出席。

昨與廖俊智同桌的包括中研院前副院長羅銅壁、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中興大學前校長李德財等。中研院表示,主桌通常會安排學術聲望高,或擔任本次會議分組審查主持人、主題演講主講人的院士與院長同桌,其餘自由入座。

項武忠座位就在廖俊智隔壁桌,但兩人沒明顯互動,廖俊智昨也未對項的發言或提案發表任何回應。

項武忠等五十三位院士連署提案修改中研院組織法,希望將院長改院士直選,評議會一分為二為「院士」及「院務」評議會,掌管不同權責。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交大校長張懋中、院士曾志朗都在連署名單。

 
TOP
選出企業家院士? 「學術才是最重要資格」
記者洪欣慈、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過去中研院院士只有生命科學、數理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組,上屆院士會議通過新增「工程科學組」,今年院士會議將首度選出新科工程院士。 由於工程科學組過去一直有人認為是「企業家院士」,究竟選拔走向為何、未來是否牽動中研院內部研究領域發展,備受關注。

中研院院士蔡明道指出,新增的組叫「工程科學組」,從名字上就看得出來雖是工程相關,但還是要有「科學」成分在其中,不能只以企業家院士眼光來看待。他說,工程科學組現只存在於院士,院內目前沒有相關研究所,整體領域分配還是以原有的三組為主,應暫不會影響院內資源分配或走向。

擔任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多年的中研院院士李壬癸指出,中研院內少有工程科學組領域的研究人員,目前看不出來排擠效應。但他比較擔心的是,此組選出來的院士會缺乏學術成就,「這才是院士最重要的資格。」

二月曾討論工程科學組院士選拔標準,特別強調「學術影響力、學術成就、知識上的突破」, 屆時是否有「企業家院士」出爐,各界都在看;今年工程科學組院士遴選名單中,曾傳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等人名列其中,但未進入最終候選名單。

目前工程科學組已有五十三位院士從其他組轉來,包括交大校長張懋中、清大前校長陳力俊等,兩位都從數理科學組轉來。

 
TOP
新團隊接受提問… 院士、閣員 將迸新火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聯合報
院士會議今起一連四天召開,四天議程各有「看點」。今開幕式將由過去曾任中研院副院長的副總統陳建仁「回娘家」出席致詞;晚上將舉行總統晚宴,蔡英文總統將宴請所有與會院士,就國家現況、政策等進行交流。

此外,中研院定期邀集海內外院士針對重大政策議題提出建議書,這次院士會議也在明日下午安排議程,將分別就大規模地震災害防治策略及深度減碳兩議題,提出政策建議書。

明下午包括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環保署長李應元、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陳玲慧等行政官員都將與會,接受院士提問,將會是新政府團隊與院士們的首次公開接觸。屆時院士與內閣官員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也令人關注。

中研院日前確定第卅一屆院士正式候選名單四十一人,包括數理科學組九人、工程科學組十人、生命科學組十七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五人,候選名單不公布。依規定每組每屆最多選出十人,今年最多將誕生卅四位新科院士。

 
TOP
新聞眼/「潘朵拉盒子」廖院長的挑戰
本報記者洪欣慈聯合報
兩年一度的院士會議今起登場,但會議還沒開始前就波濤洶湧。儘管新院長廖俊智已上任,但之前遴選爭議陰影仍在,廖如何在院士會議展現領導能力、廣納各界聲浪並圓融處理不同意見,將是他此次院士會議最大挑戰。

昨院士晚宴上,院士項武忠已直言「不認為廖是合法院長」。廖俊智在院士會議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將是如何弭平院士間對遴選過程的質疑、院長身分被院士們認可,否則院士會議為國家提建言、選拔優秀新科院士的主要目的將失焦。

此外,從前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案到新院長遴選爭議,讓中研院長久以來的「潘朵拉盒子」被打開,從評議會到院長遴選制度等都被放大檢視,五十多位院士將提案修改中研院組織法,挑戰行之多年的評議會及院長遴選制度。

院內研究人員也有不同聲音,曾公開聲明反駁院士們提案建議的改革方向。如何傾聽不同意見,降低院士與研究人員間的歧見,並在其中找到未來確實可行的方向,也是廖的一大課題。

院士會議聚集了海內外上百位優秀學術人才,外界無不期待,藉由會議為中研院的未來找到具體改革方向;國人也有期待,盼院士在政策建議或人才培育等各面向,能有具體建言,而不只是唇舌交戰。

 
TOP
要聞
政院瘦身 官員:恐肥了地方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上周核定人事行政總處所提方案,明年度行政院所屬機關公務員預算員額,將通案裁減百分之一。外界擔憂政府重要施政人力將受影響,人事總處昨強調,長照、食安、勞動檢查等民生焦點議題,人力一定會另外調控處理,不受此次刪減預算員額影響。

人事總處表示,各部會過去幾年都有尚未運用的預算員額,這次通案裁減百分之一後,多數部會應該都還有一定員額空缺可運用。各部會現有人力、正在辦理遴補的人力應不致受影響,實際人力調整狀況,需等八月明年度預算編製程序完成後才明朗。

至於全國警消人力是否受影響?人事總處表示,地方政府人力並非本次通案裁減範圍,現行全國警察人力員額七萬人,其中將近六萬人隸屬地方政府,基層消防人力員額也屬地方政府,因此現行警消人力不受影響。

人事總處指出,內政部正擴大招訓基層警力,全國八千警力缺額,預計一○九年起,可降至兩千人左右。

一位熟悉人事業務的官員昨表示,每年中央政府公務員退休、離職、轉到其他非行政院所屬機關任職的「自然離退率」約百分之二,除刪減現行未運用的員額外,光是「遇缺不補」要達到裁減員額百分之一目標並不困難。

不過,官員提醒,部分縣市升格直轄市後,秘書、人事、政風、主計等公務員人力都增加,近年呈現「中央人力緊縮、地方人力增加」景象。若地方政府沒跟著瘦身,恐瘦中央、肥地方,全國公務員數量反而「越減越肥」。

 
TOP
綠委加碼 擬提案增勞工特休假
記者胡宥心/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提案修勞基法落實一例一休,雖引發勞資雙方爭議,但民進黨團態度一致支持,民進黨的勞工不分區立委鍾孔炤昨天表示願意撤回提案,並支持政院版一例一休。他並將研擬「勞基法」第卅八條修正案,增加勞工「特休假」天數。

今年三月民進黨立委鍾孔炤、賴瑞隆及李昆澤曾提案修正周休二日應為「一例一休」,由於他曾任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他的提案曾遭網友砲轟。鍾孔炤昨天表示,當初是因為勞動部毫無配套政策,提案修法是拋出議題引發討論,讓周休二日明確入法,不過現在他覺得提案內容不夠完整,將撤案並支持政院版一例一休。

但勞工對原已增加的「七天假」又將消失感到憤怒,鍾孔炤想在特休假上替勞工補回,他將研擬「勞基法」第卅八條修正案,增加勞工的特休假天數,像是自到職後的第二年起,就可依比例取得特休假,不需等到工作屆滿一年;另外三年以上未滿六年者,他希望從十日特休增加為十四日;六年以上未滿九年者,有廿一日特休等。

他同時將研擬檢舉雇主違法的「吹哨者保護條款」,以落實勞檢。鍾孔炤表示,有許多民眾擔心無法落實勞檢的問題,未來將要求勞動部會同地方,徹底落實勞動檢查,並鼓勵勞工勇於檢舉雇主違法行為。

 
TOP
Steadfast Diplomacy…「踏實外交」英譯敲定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英翔專案」訪問巴拿馬與巴拉圭兩友邦,提出「踏實外交」的外交思維,但「踏實外交」的英譯,外交部遲未定案;外交部長李大維今天應邀到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報告,確定將把「踏實外交」翻譯為Steadfast Diplomacy,steadfast的中文意思就是踏實、專注,對人或信仰的忠誠。

李大維說,蔡英文總統在巴拉圭國會演說,以及各次的雙邊會晤,揭示了「踏實外交,互惠互利」的新外交思維。

「踏實外交」的具體意涵,他說,第一,就是「Unwavering and fixed in direction」,穩健地朝正確的方向往前邁進,以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精神,克服台灣的各項外交挑戰,開拓我國的國際空間;第二,就是「Firm in purpose」,對自由民主價值的堅持,與理念一致的國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密切合作,對國際社會做出實際貢獻,以堅固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

李大維說,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應擺脫過去「單向援助」的思維,改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思考。在經貿外交的推動上,同樣地應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經貿利益、一起發掘商機,創造雙贏。

 
TOP
焦點新聞
今年首颱大遲到 周四最靠近台灣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首颱尼伯特(Nepartak,米克羅尼西亞命名,戰士名)昨上午八時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形成,創下十八年來首颱最晚生成紀錄。氣象局預估,尼伯特可能持續增強,七日將最靠近台灣,但實際對台灣的影響程度要看北轉時間及角度,還需持續觀察。

在颱風接近之前,氣象局預報,六日受太平洋高壓與颱風靠近的外圍環流沈降作用影響,北部地區高溫可能上看卅七度,中部地區也有卅六度。未來幾天都是白天氣溫偏高、下午有午後雷陣雨的天氣,不過明後兩天台灣附近風向改變,午後雷陣雨以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為主,北部略為趨緩。

氣象局預報員洪甄聲表示,尼伯特目前仍為輕颱,但未來有可能增強,目前持續往西北西、台灣東部海域方向前進,預估七日最靠近台灣。

不過洪甄聲說,目前預報看來,尼伯特因受太平洋高壓導引,路徑將在七日左右北轉;對台灣的影響、是否侵台等須看北轉時間及角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就連世界公認最好的模式、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五天後的預報距離誤差都還超過五百公里,屆時颱風離陸地的遠近,颱風本身的強度以及範圍的大小,都已超過現今科技所能模擬,現在斷定颱風登陸位等都言之過早,需持續觀察新資料。

至於為何今年首颱這麼晚才出現?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解釋,今年和一九九八年一樣都是強聖嬰後一年,通常強聖嬰後一年赤道東風會增強,東風強垂直風切就大,不利於颱風生成。

氣象局提醒,七日、八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七日東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會出現短暫陣雨,花蓮、台東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八日北部、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另六日開始北部、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會開始出現長浪,提醒民眾留意,並隨時掌握颱風最新動態及天氣訊息。

 
TOP
熱氣球降落壓壞農作 農友喊付費
記者潘俊偉/台東縣報導聯合報
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日前在台東鹿野熱鬧登場,昨天一個準備降落在農田的熱氣球,遭農田主人林義隆趕走,林指出,他不反對熱氣球活動,但私人農地不應該被無條件降落,在付費制度未建立前,「只要熱氣球降落,我就趕走」。

不過,台東縣府觀光旅遊處表示,目前所有舉辦熱氣球活動的國家,都沒有訂定降落費,縣府不會考慮訂定相關規範。觀旅處長江慧卿說,活動由業者承攬經營,業者直接與農地所有人洽談賠償,是最合理的方式。

承攬台東熱氣球的天際航空表示,對熱氣球落到農田造成的損失,多和地主私下洽談賠償。

台東縣政府自二○一○年起每年暑假舉辦熱氣球嘉年華,吸引許多遊客到訪,被視為年度盛事;但這幾年發生多起熱氣球降落稻田、茶園、鳳梨園或黃豆園,造成農損;農民大多認為這是地方盛事不願追究,少部分會要求承辦活動廠商賠償,私下和解。

昨天早上六點五十分,受邀參加熱氣球挑戰賽的荷蘭飛行員,降落在鹿野永安村農民林義隆剛收割的稻田裡,林發現高喊「不可以停在我的農田裡!」要求離開,荷蘭飛行員被農民激烈反應嚇了一跳,將氣球上升,改落到數百公尺外農路上。

林義隆在臉書發文說,去年趕走一個降落農田的熱氣球,昨再趕走一個,荷蘭飛行員用英文說他很不友善,他回「是的,我很不友善」。從四年前起鳳梨園被熱氣球壓壞十多株鳳梨,始終沒有回應補償,「我就成為不歡迎熱氣球降落的農夫」。

他表示,不反對熱氣球活動, 但「為何私人農地就該被免費降落?」一項收費九千元的自由飛行熱氣球,為何不能編列一點點降落費?他四年前就寫信向縣府反映,得到「會妥善處理」回文,但一直沒處理;之後每降落一次就反映一次,依然沒有具體解決方案。

林義隆指出,他要的不是對他一個人補償,而是要求建立制度化降落付費標準,「這是一種尊重私人財產的對待」。

天際航空表示,每次都會在空拍圖中標示不歡迎熱氣球降落區域,本地飛行員都熟知,外國飛行員較不清楚;加上熱氣球只能控制上下,攜帶的瓦斯有限,要完全避開農田實在不容易。

 
TOP
社會新聞
爬陽明山 登山老將命喪虎頭蜂
記者王宏舜、甘育瑋、卜敏正、鄧桂聯合報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鄭姓副隊長昨天攀爬陽明山荷蘭古道,卻遭虎頭蜂螫擊,其他山友見狀,急忙通報消防局救援;鄭被螫後,無呼吸、心跳,空中勤務總隊派遣直升機出勤,將他吊掛、送往台北長庚醫院急救,仍回天乏術。

另外,嘉義縣連日發生多起蜂螫意外,有民眾過敏性休克反應,幸送醫後無礙。養蜂達人張耿銘指出,過去曾有養蜂者為捕虎頭蜂被螫死,像他長期養蜂、體質不怕蜜蜂螫,也禁不起虎頭蜂螫兩針。

六十九歲的鄭姓男子是山岳協會歡樂登山隊副隊長,夫妻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一起登山健行,經驗老到。昨天早上登山隊攀爬荷蘭古道,鄭妻有事沒參加。

早上十一點半,台北市消防局獲報,指北五指山附近有民眾遭蜂螫,因位置偏僻且無車道,兩市救護人員都徒步馳援。傷者狀況危急,空勤總隊出動UH-1H直升機與特種搜救隊共勤,下午一點半時飛抵北五指山,山友立刻拿出鋁箔紙「反射」光線,大喊「在這邊!」直升機將傷患吊掛上機,載運至台北長庚急救。

歡樂登山隊表示,昨天鄭在隊伍中「殿後」,但隊員發覺他沒跟上來,才驚覺他出事。隊友說「就只叮他一個人,也不知道虎頭蜂是從哪裡飛出來的」,昨天也沒人帶藥物,加上山路不好走,錯失搶救時機。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一旦遭蜂螫,應趕在患部冰敷,有過敏體質者到郊外踏青時,最好隨身攜帶抗過敏、抗消炎藥物或類固醇,蜂吻後可馬上注射,以防過敏休克。最重要是盡快送醫急救。

若有虎頭蜂接近,顏宗海呼籲民眾先別動,慢慢蹲下後離開,若已出現攻擊,建議先把頭縮進衣內,護住頭後順風快跑。

 
TOP
落雷 七星山賞景婦不治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聯合報
顏姓婦人昨天和家人上陽明山,一家人在七星山東峰頂欣賞風景時,一道落雷突劈到顏婦身邊,她當場沒了呼吸心跳;台北市消防局獲報,原想請空中勤務總隊協助搜救,但因天候惡劣,救護人員徒步上山。顏婦胸口、左大腿遭灼,全身約有百分之卅三灼傷,急救仍不治。

五十歲的顏姓婦人昨天中午和丈夫、兒子從小油坑往上爬,下午四點到達七星山東峰,三人正休憩,雷卻劈了下來。顏婦當場昏厥,丈夫和兒子也感覺「觸電」,旁邊的遊客目擊,急忙打一一九求援;因三人位在山巔,救護人員無法立即救援,消防局勤務中心以電話指導民眾CPR(心肺復甦術)。

救護人員在傍晚五點半找到傷患,以人力將她搬運到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七星山發射台,再將一家人送至台北榮民總醫院救治。父子表示,聽到轟然巨響,回頭時發現媽媽倒下、失去意識,意外發生在一剎那,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事發地點在七星山東峰,當時下大雨、起霧,現場也無任何遮蔽物。消防局表示,落雷應是擊中婦人旁邊的地,沒有直接命中婦人,但因距離過近而重傷。這家人被發現時,身上沒有雨具。

中央氣象局提醒,一般民眾遭雷擊,都不是直接命中,而是打到附近,若直接擊中後果慘重。登山客避免雷擊,別走在陵線上,也不要在空曠地成為高點,下雨出現閃電 ,要找山洞躲避,千萬不要躲在大樹下。

 
TOP
兩岸新聞
陸追外星人 啟用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即將在大陸貴州啟用。這座直徑達五百公尺的望遠鏡(FAST)可追蹤來自宇宙天體極其微弱的信號,尋找外星人發出的信號。

新華社報導,這座位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巨大天坑中的望遠鏡面積相當於卅個足球場,是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天文工程,總投資近十二億人民幣,二○一一年三月動工,今年九月全部完工。

與一般的光學望遠鏡不一樣,這塊鏡面由四四五○塊、一八六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反射板組成,每一塊可以不斷變形,追蹤移動的天體,形成拋物面匯聚電磁波,就像一口大鍋中又套著個可以移動的大碗。

報導稱,建成後的望遠鏡將對全世界科學家開放。科學家甚至可在北京等地遠程遙控觀測。

大陸科學家說,這座射電望遠鏡在未來十至廿年將保持世界一流地位。與號稱「地面最大機器」的德國波恩一百米望遠鏡相比,FAST靈敏度將提高約十倍;與被評為人類廿世紀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三百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十倍。

千百年來人類只通過可見光波段觀測宇宙,實際天體的輻射覆蓋了整個電磁波段。射電望遠鏡是在無線電波段觀測天體。由於無線電波可穿透宇宙中大量存在而光波無法通過的星際塵埃,因而射電望遠鏡可以觀測更遙遠的未知宇宙。射電望遠鏡幾乎可全天候、不間斷工作。

報導稱,科學家從約四百個備選洼地中選定貴州「大窩」作為傾聽宇宙的地方,因為它不大不小,深度合適,形狀很圓,適於施工建設。附近五公里半徑內沒有一個鄉鎮,廿五公里半徑內只有一個縣城,無線電干擾較少。為了人類最大的望遠鏡,「大窩」的居民搬遷到鎮裡居住,「外星人讓他們搬離了這個地方」。

國際著名搜索外星人的SETI計畫首席科學家丹.沃西默表示,希望能與FAST望遠鏡合作,一起尋找外星人。

 
TOP
國際新聞
IS連環炸 巴格達130死200傷
編譯陳韻涵/報導聯合報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商業區及北部市集二日晚間分別遭炸彈攻擊,造成至少一百卅人喪生,近兩百人受傷。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犯下這兩起爆炸案。

首起爆炸案發生在巴格達卡拉達商業區,一名自殺炸彈客二日晚間駕車到一棟綜合商場附近引爆炸彈,造成至少一百廿五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傷。這是巴格達今年死傷最慘重的單一攻擊事件,也是伊國政府軍六月從IS手中奪回戰略重鎮法魯賈以來,發生在首都的首起重大攻擊。IS顯然是因為在戰場失利,因此轉向城市以炸彈進行恐攻游擊戰。

另一枚汽車炸彈二日半夜在巴格達北部夏布區的市集引爆,造成五人死亡,十六人受傷。新華社報導,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的IS在爆炸後即刻發表聲明,宣稱犯下這兩起案件,目標是什葉派穆斯林。美聯社則說,IS僅宣稱犯下首起爆炸案,但夏布為什葉派穆斯林聚集地,推測IS為第二起炸彈案的幕後黑手。

 
TOP
日本240萬首投族 對政治超冷感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日本十日要進行參議院改選投票,這是日本投票年齡上月十九日從廿歲降至十八歲以來首次全國選舉。路透報導,這批首投族對投票結果影響似乎有限,因為日本年輕人對政治極度冷感,認為候選人主要為年長者服務,針對年輕人提出的政見並不可信,而且一九六○年代的學生暴力示威,讓年輕人對「從事社會運動以改變現狀」印象不佳。

廿一歲大學生古井光亮參加一個鼓勵年輕人關心政治的非營利組織,他說:「年輕人覺得非常無力,現在的政治人物都是因為被老人支持才當選,如果有哪個政治人物像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一樣,受到年輕人喜愛,對政治冷感的人才有可能去投票。」

日本調降投票年齡,讓兩百四十萬人獲得投票資格,不過年輕選民不只人數輸給年長者,投票率也不如。二○一五年,日本廿到卅四歲選民只占全體選民百分之十九,五十歲以上選民卻占了百分之五十五。上次大選時,廿歲世代投票率不到六十歲世代(投票率六成八)的一半。

日本各黨都在這場參院選舉中拉攏年輕人,尤其是首投族。執政黨自民黨推出一則漫畫,描述一個高中女生為了吸引男同學注意,變得對投票有興趣。在野黨民進黨則設立「十八歲投票」網站,特色是訪談穿著校服的青少年藝人。

不過,多數年輕人似乎不買帳。卅歲的原田健丞創辦非營利組織「青年創造」,旨在促進政治人物與年輕人互動,他說:「政治人物跟年輕人接觸時,表現得像是什麼都懂,看不起年輕人。」

各黨都提出改善年輕人處境的政見,包括大專院校提供更多助學金、政府提供更多托兒服務等,但都未能交代如何在兌現這些政見時不刪減年長者的福利,尤其在首相安倍晉三推遲調漲消費稅之後,日本財政更加困窘。

原田說:「每個黨都說要延後調漲消費稅,沒有人說實話:政府沒錢了,忍著點吧。」

日本年輕人在學時很少接觸政治,因為一九六○年代的學生暴力示威讓學生運動蒙上汙名。學運團體「學生為自由民主緊急行動」近日在東京辦活動、呼籲年輕人出來投票時,在會場附近閒晃的廿歲學生木村佳己聳肩說:「這好像不干我的事。」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