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上海老房子「絞圈房子」,上海七旬女建築師徐大緯花了一年時間走訪上海,記錄這些房子,並歸集成冊出書。澎湃新聞報導,「絞圈房子」,上海的「四合院」。老一輩上海人把四面圍起來的院落稱為筶圈房子,取其諧音,演變為絞圈房子,有說是來源於上海木工師傅的術語,在四面均取45度搭接的物件成型時,稱為「絞圈成功」。
「絞圈房子」的特點是四面(或三面)有房圍合而成的中軸對稱、一正兩廂的天井庭院院落,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天井作採光和排水之用。屋頂是在與檁條垂直的方向上鋪設椽條、望板和青灰瓦, 各個方向所鋪設瓦的坡度要求統一,轉角處形成45度的絞接狀態。
徐大緯發現,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比如松江的華亭老街和秀野橋灘、嘉定的南翔古鎮、川沙的老城廂、青浦的朱家角古鎮、練塘古鎮、浦東地區的高行古鎮、新場古鎮和高橋古鎮以及寶山區的羅店古鎮等,都還保存一定數量的絞圈房子。這是因為這些古鎮當年曾經是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地方,大量官宦商賈在此經商從政,攜帶家眷居住於此,絞圈房子四面圍合,私密性強,中間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正是一種理想的商住兩用建築空間。
徐大緯認為,上海絞圈房子分布與當地的經商史具密切相關。以沿海的南匯地區為例,千年的鹽業在元明時期達到鼎盛。當時,與鹽業生產有關的人員大量遷入,並定居下來,娶妻生子,繁衍後代,人口數量迅速增加。
徐大緯說,除了古鎮以外,鄉間也有很多絞圈房子,一般是地主或官宦商賈們榮歸故里、衣錦還鄉置地建房的結果。她發現,有些郊區的絞圈房子的數量非常少,因在抗日戰爭期間被大量毀壞。
隨著發現的絞圈房子愈多,徐大緯有新發現-上海的絞圈房子有四合院和三合院兩種形式,且三合院絞圈房子是演變為上海石庫門房子的母體。
四合院的絞圈房子一般是單層的,而三合院的絞圈房子往往是雙層的,其中也與鄉鎮發展史有關。
她所尋找到的80多座絞圈房子,有的已經修繕,有的陳舊但仍有人居住,有的則是斷牆殘瓦、瀕臨倒塌,拆遷浪潮之下,不知還能留存多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