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我們這一代:三年級作家之11】吳晟/王拓與我 追憶我們的時代(上)

聯副電子報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1/15 第552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我們這一代:三年級作家之11】吳晟/王拓與我 追憶我們的時代(上)
姚秀山/第一枝鋼筆
【聯副文訊】楊牧書房贈與暨啟用典禮
【慢慢讀,詩】羅任玲/巨大的養雞場

  今日文選

【我們這一代:三年級作家之11】吳晟/王拓與我 追憶我們的時代(上)
吳晟/聯合報
在197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主浪潮中,鄉土文學論戰中,王拓縱身投入,站到第一線,戰鬥意志高昂,從不退怯;他的思想敏捷、才華洋溢、筆鋒銳利、雄辯滔滔,除了創作,同時投入論辯,進而忍不住直接參與選舉,勇猛實踐社會懷抱,終而惹來牢獄之災……

1

老友王拓,和我同歲,出生於1944年,日本時代結束前一年。我們從年輕時候相識相知,逾四十年,雖然我一直定居農村,王拓則四處奔波,大風大浪,我們的生活形態差異太大,卻長久維繫志同道合的同伴情誼,甚多交集。

去年王拓來到我家,告知近況,他已淡出江湖,不再過問世事,終於可以安定下來,專心陪伴牽手,沉潛讀書,重執筆桿,創作醞釀多年的長篇小說,從手提包中拿出一大疊手稿,翻給我看,他說計畫寫三部曲,預計至少五、六十萬字以上。我甚為他高興,無限期待。

2016年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晚宴,主辦單位安排我們坐在一起,同桌都是資深藝文界人士,氣氛熱絡,大家似有默契,不談政治,只談藝文。我告訴王拓,最近剛為一位家鄉醫師小說家的新書作序,特別提到他1970年代中期的一篇小說〈一個年輕的鄉下醫生〉作對照。他很好奇,要我寄這本書給他。

我因路途較遠,要趕搭高鐵,晚宴未結束,先離席,王拓擔心我這鄉下人、路不熟,好意陪我走出會場,一面走路一面聊天;久未相聚,我們有太多話題說不盡,談興高昂,不知不覺竟走了數十分鐘,忘了搭計程車。

回家隔天,我就把書寄去,王拓接到書打來電話,我再次期待他的巨著早日完成。

不料只隔二個多月,父親節隔天,驚聞他去世的訊息,不勝悲傷。

我和王拓不只時代背景相同、成長經驗類似,性情也很相近,文學風格、社會懷抱,許多不謀而合之處。

王拓出身貧困漁村,十二歲喪父,依靠母親挑擔賣雜細養育長大,做過很多勞力工作;我出身偏遠農鄉,就讀大專一年級的寒假,父親車禍過世,依賴母親做農,艱辛供應我和弟妹完成大專學業,從年少就要擔負農事。我們對底層勞動人民,特別了解,有一份深沉情感。

一樣的出發,不一樣的參差。同時代的文學青年,固然受到整體社會教養的影響,有不少共通性;但因各自不同的性情、出身背景及特殊因緣,而形成差異性。在漂泊文學、現代主義風潮正盛行的七○年代,我和王拓並不跟隨台北主流文學風尚,而是泛稱的社會主義信仰者,奉行現實主義,立足台灣土地,關注社會結構,貼近大眾生活。是同時代文學青年中,文學信念最近似。

很巧合的是,1974年我發表了「泥土篇」系列詩作,王拓1975年發表了重要小說〈金水嬸〉,都是以母親為主題。1976年,鄉土文學論戰爆發前一年,王拓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金水嬸》,我則出版了詩集《吾鄉印象》。《金水嬸》是以王拓母親的畫像作為封面,而我稍後出版的詩集《泥土》,也是以我母親的畫像作為封面。我們共同的年輕朋友陳文彬導演留意到,這大概是台灣作家中,「唯二」以母親為題材,並以母親畫像作為封面的文學作品。

我常比較王拓與我,社會思想相近、文學信念相合,際遇卻大不同的關鍵。

我偏居農鄉、遠離台北,實際務農,農民性格傾向安定,況且我的個性情緒起伏不定,容易淪陷在無謂的感傷中,不夠勇往直前,又有暈眩宿疾,太激動就很容易發作,天旋地轉、頭疼欲裂、全身冒冷汗,往往要平躺著睡一、二天,才慢慢平復,從年少糾纏至今,苦不堪言。偶爾參與一些黨外活動,每逢選舉,積極為黨外人士助選,自知不足以擔當重任,只能站在第二線,雖然多次被情治單位調查,都有驚無險度過。

但在台北,出身中文系、中文研究所,又與尉天驄等人交往密切的王拓,「海洋」性格強悍開闊,重江湖義氣,社會使命感比我更強烈。在197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主浪潮中,鄉土文學論戰中,王拓縱身投入,站到第一線,戰鬥意志高昂,從不退怯;他的思想敏捷、才華洋溢、筆鋒銳利、雄辯滔滔,除了創作,同時投入論辯,進而忍不住直接參與選舉,勇猛實踐社會懷抱,終而惹來牢獄之災。

2011年5月19日,趨勢教育基金會舉辦了一場名為「向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致敬」的活動,主要是歡迎寫作計畫靈魂人物聶華苓返台。主辦單位安排了白先勇、瘂弦、香港董啟章和我(瘂弦戲稱是士、農、工、兵),代表去過愛荷華的作家致歡迎詞。

我特別提到,我是台美斷交後第一位受邀赴美的台灣作家。當年愛荷華寫作班和台灣當局關係不良好,我的邀請函是透過鄭文韜(鄭愁予)悄悄寄給我,瘂弦老師再三叮嚀我不可張揚,低調進行出國手續。我到了愛荷華才知道,原來前一年,1979年,邀請王拓,受到阻擾,未能成行,接著爆發美麗島事件,恐怕我也會有麻煩,才「祕密進行」。我確實遭到重重刁難,因為從縣政府到省政府到教育部,「人二室」我的「安全資料」都記載:思想偏激、有安全顧慮。每一關卡幸賴「有力人士」出面才得以通過。或許我的資料案底沒有王拓那麼「黑」,「關係」才有用吧。王拓直到出獄後,1986年終於應邀赴美,因此也在歡迎會現場。

2

1979年十月下旬,我到台北市耕莘文教院演講,講題大概是「文學與社會責任」,我的措詞頗為激昂,最後交流時間討論十分熱烈。聽眾滿堂,王拓也在座。

演講結束,王拓帶我到他的雜誌社。雜誌社在羅斯福路三段240巷,和耕莘文教院相距不遠,我們步行,一面交談。

七○年代中、後期,民間泛稱的黨外政論雜誌,紛紛出擊,一波接一波。陳鼓應為名的《鼓聲》,1979年九月出版第一卷第一期,被查扣;王拓接辦,重組,更換名稱《春風》,已經編輯完成,預計十一月出版創刊號。我們到了雜誌社,總編輯蘇逸凡(蘇慶黎)也在場。

王拓意氣飛揚,亢奮暢談如何挑戰國民黨威權體制。

彼時,十月三日,我和王拓都敬重的陳映真,半夜被逮捕,審訊數日,因國際人士壓力而釋放,同時間逮捕的還有李慶榮,則被羈押。以「美麗島雜誌社」為核心的民主運動,在台灣各地捲起澎湃風潮。王拓也是重要成員。

黨外聲勢越滾越大,敏感人士隱隱嗅聞得到當權者肅殺之氣潛伏其中。

要去台北耕莘文教院演講前數日,我曾和幾位關心時事的在地文學朋友,去彰化大村民主前輩黃順興家。黃順興憂心忡忡說:這群少年仔不知死活,國民黨不可能如此大度,放任黨外勢力快速蔓延,免多久必定會出手捉人。

許多跡象,依我的直覺和判斷,我也認為這是山雨欲來、暴風雨來臨的前夕。我將這疑慮直率提醒王拓,王拓手一揮,截斷我的話:驚啥小,打斷手骨顛倒勇。他那豪氣干雲的氣勢,我永遠折服。蘇慶黎也跟著說:對付國民黨,不可以說怕。語氣中有些教示意味。我不敢再多言。

1979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高雄一場大遊行,演變成震驚海內外的政治大迫害「美麗島事件」,執政當局羅織意圖判亂罪名,大肆逮捕,王拓列名第一批首謀重犯逮捕名單。

1980年年初,旅美作家陳若曦,去國十八載,特地首次回國,帶著一份海外學者作家要求釋放王拓、楊青矗二位作家的連署書,透過「社會賢達」安排和蔣經國見面,直陳叛亂罪名的不當。當時講了一句名言:「未暴先鎮,先鎮後暴」,即軍警先有強力鎮壓行動,民眾才因驚慌發生暴亂,顯示事件乃是執政當局存心設局的預謀。

若曦女士返國不久,由陳映真、黃春明具名邀集藝文界人士,舉行了一個歡迎會,中南部作家似乎只有我和洪醒夫北上參加。名為歡迎會,實則是聲援若曦女士回國的重要任務,營救被拘捕的作家王拓、楊青矗。

歡迎會上,多位前輩作家針對事件表達憤慨,我也忍不住起來發言,痛斥媒體勿充當不義政權施行政治迫害的工具和打手。記得王拓夫人也在場。在滿室凝重、戚傷的氣氛下,更催化了我積鬱多日的悲憤心情,即時草擬了一首詩〈不要忘記〉,以兄弟相處作比喻,訓誡大哥要有包容批判的胸襟。經數日修訂,終於完成了這首詩,而於三月間《現代文學》雜誌發表。每當重讀這首詩,其中的隱喻,固然有詩藝的必要性,有更寬廣的想像空間,然則總覺得太軟弱,深憾未能披肝瀝膽、直接表達抗議。(上)


姚秀山/第一枝鋼筆
姚秀山/聯合報
時間約莫來到午後四點,黃昏天色俯貼在窗玻璃時,老先生憶及了自己的第一枝鋼筆。

一切得從他的小學時代談起。他說自己當時熱中養蠶的消遣,母親太寵溺他了,每晚特地為此出門,菜園、林間四處逡探,只為摘整鮮綠桑葉。日日地蠶食,雪紡般暗裡軟嫩蠕動著,果斷且偏執的專食性,彷彿沒回頭路那樣地拚命啃吞。真是不能回頭嗎?彷彿也不是這樣。成蟲更增腴肥後,白蠶會開始造繭,破繭的蛾會再排出纍纍蠶卵,那些細小零碎的卵像是裹著一層糖液,色呈淡黃,卵面微微隆起,漸漸內裡似有了呼吸與脈搏,陣陣輕浮,不幾日便長成黑色幼蠶,最後又會轉回白淨的成蟲。

未久,他所哺養的蠶群開始暴增,一位同學商議,兩人遂開始了同儕間賣蠶蟲的生意,收益共分。幾個學期下來他攢了一些錢,才會買下那只派克牌鋼筆。

小學畢業,同學赴台中念武訓中學,他去讀了師專。這同學生性浪蕩,揮霍成習,時時來向他賒錢或借宿。像是為了聊表謝忱,一次便領他去闖了兼營色情的茶室。

他說那茶室其實不過一間半敞半幽閉的小包廂,活像燜燒的熔蠟室,空氣全沒流動地凝滯在靠抵地面處熬煮,廂裡清清簡簡,端放了一席矮塌的長沙發,還有一張木質矮桌。他侷促又羞怯,只敢將一只小茶杯掬握於手心,暖意在指縫間竄跑,但又不僅只在指縫間。天花板懸垂一盞五瓦小燈泡,光暈似懵懂如眠昏,探照得一間斗室更添晦暗,但也並非闇夜那種深濃的漆黑,是近破曉時分那種視覺的曖昧朦朧。

他又說起那時代茶室裡的規矩,較沒那麼粗魯直截。客人劃一根火柴,從火柴頂頭紅磷粗暴摩擦刷亮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光火滅盡,期間,小姐會讓你看她私處。

腿胯的陰影,呼吸的韻律,充滿細節感的視覺探觸,挾淡微卻鋒利的硫磺氣味,眼前且有細微一道黑煙纏縷飄散,耳裡有燒焚的粗礪躁動,這一切實在太過真實,也太不真實,幾乎教他險險暈眩過去。

後來呢?

後來同學考上警專,畢業又被派任到東北角,兩人才告闊離。

多年以後,他在報上讀到對方車禍身亡的報導。

小小一幀黑白的照片,炭漬如燒焚後的遺物,汽車車體已經燃成廢鐵。那時候,他只感覺到自己也在青春高溫的那一頭冒火,彷彿見了當年那根柴桿,慢慢溫熱起來,慢慢萎去,最後徹底彎曲變形,只餘一梗頹敗的焦黑。


【聯副文訊】楊牧書房贈與暨啟用典禮
桂樨/聯合報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院長詩人楊牧(王靖獻)教授眷懷家鄉花蓮,念及學成回饋鄉土的承諾,於2013年秋重返東華擔任客座講座教授迄今。近年來,海內外楊牧研究蔚然崛起,楊牧個人藏書若能完整保存,必將成為台灣文學研究珍貴的史料。東華圖資中心特闢楊牧書房專區,商得楊牧本人允諾逐日捐獻個人藏書,同時獲得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生掖注經費並提供設計協助。經過精心施工與縝密規畫,這個坐落東華校內,粲然成形於鯉魚山與月眉嶺雲瀑環抱中的「楊牧書房」已於近日落成。

楊牧書房位於東華圖資中心一樓,啓用之後將成為東華校園內最優質的人文空間,適合閱覧和舉辦小型演講和導讀活動。東華大學將於11月18日(星期五)下午2時舉行「楊牧書房贈與暨啟用典禮」。歡迎文友蒞臨觀禮。


【慢慢讀,詩】羅任玲/巨大的養雞場
羅任玲/聯合報
夏日的黃昏

我走過半個童年


去幫母親買雞蛋

養雞場在歌聲裡邊


晚餐外面

絳紅的銅鑼晚雲


浮貼在裙襬

我走完一整個夏天


終於走進

巨大的養雞場


母雞們不停下著

秋雨一樣的蛋


用狐疑的眼神看

我,後來冬雨


也落下

綿綿密密


蛋一樣的雨

那一年我不滿十歲


沒有名字的素顏母雞

她們的蛋


在溫熱的瓦楞紙裡

孵育沒有姓氏的夢


多年後一個冬日夜晚

我翻開楞嚴經翻到


為渴愛河

漂溺生死大海


那一頁

忽然就看見


早已不在了的她們

晚雲一樣的眼神


  訊息公告
全球第一部人工智慧電影《魔詭Morgan》
電影《魔詭Morgan》描述一位企業分析解決專家在進行某次的意外事件調查時,發現事件起因於─Morgan,Morgan不斷在進化,開始對人帶來威脅,當創造她的科學家已經無法再控制她時,他們決定終止Morgan的應用程序,然而,一切似乎都為時已晚了。

犀利4招!實現女王般的更衣殿堂
每個女人的夢想清單中,絕對少不了有個能「換裝」的時尚更衣室。其實並非只有大坪數的空間才能擁有女王級的更衣室,設計師教你善用燈光、鏡片、挑選對的衣櫃及實用的收納技巧,讓妳成為享有高雅華貴更衣室的女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