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創投業者最好的管道是:向友人或其他企業人士打聽,從他們口中聽取交好的創投業者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創投業者如何幫助他們。這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因為由雙方都認識的企業人士,為你引介創投業者,肯定比冒昧寫信接洽公關信箱要管用許多。
如果人脈不廣怎麼辦?想想早期的創投業,創投業者連地址都很難找,也很少將資訊放上電話簿,即使工商服務版也很難看到。如今,創投業者有自己的網站、部落格,也常發推特,甚至把自己的聯絡信箱放在網站。
關於創投夥伴人選,創業者能發現的資訊絕對不只聯絡資訊。你可以找到對方投資哪類公司、偏好的發展階段、實績、挫敗、方法及策略(至少知道行銷手法),以及重要人物的背景。
若創投業者有使用社群媒體,你還能到上面找各種情報,並且臆測對方的嗜好、對投資的想法。
不難想見,從社群媒體找上素昧平生的創投業者,是建立關係不錯的起點。因為成為創投業者的粉絲,可以滿足對方的虛榮心;在創投業者發布的文章底下謹慎地發表評論,也可以讓創投業者留下印象,甚至開啟彼此合作的關係。
評論的內容不見得都要扯上商業話題,不妨站在私人的立場,提出建議、維持互動,秉持「施比受更有福」的公關鐵則打好關係。還有,千萬別忘了,想要到錢,你得先開口向對方討教。
募資之前要先做好功課。以我們為例,如果我們收到醫療科技業者的營業計畫書,或對方堅持要簽保密協議(NDA),才肯給我們看營業計畫書,那我們就知道,對方在找上我們之前沒做好功課。如果對方夠幸運,我們會讓資料齊全、服務周到的募資公司優先,而這種不用功的公司就排在後面慢慢等;倒楣的話,我們連理都不會理。
一般創投業者每年會收到上千次的徵詢,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不熟的人或陌生人的探聽。所以如果想提高收到創投業者回覆的勝算,可以上網查詢、找人推介,而且要用有望打中對方心坎的方式出手。
創投業者如何做投資決策? 創投業者是怎麼決定投資一家公司?一般流程又是如何呢?創投業者千百種,我們就從最一般的講起吧。
找上創投業者的途徑,會影響接下來的流程。有些創投業者只募資給本來就有聯絡的企業人士,有些則偏好同業引介,有些只投資增資的標的,謝絕初次的創業者,也有像我們這種,會募資給各種階段及生命週期的企業人士,也幾乎不回絕任何找上門來的創業者。不管怎樣,重點是:無論經由適當的管道牽線,或從零開始,一旦和創投業者搭上線,一定要迅速做出判斷。
接著,搞清楚創投業者主要聯絡窗口的角色。如果你接到投資副總的電子郵件,先想想對方的工作是物色生意,生意做不做得成,不太可能由他決定,但不是說這個人不見也罷,而是別高興得太早,等到有普通合夥人或常務董事出現,而且真的理你時,再高興也不遲。
你和創投業者最早的少許互動,由對方的作風及一開始的窗口而定,通常待遇差別很大。不過,等到創投業者終於不再只是一時興起,就會著手盡職調查的流程;這道手續並不是正式法律上或技術性的關注,而是代表「我要邁向下一個階段」。
在盡職調查階段,創投業者會問起很多事,像是簡報、預測、客戶管道、目標、開發計畫、競爭力分析、團隊背景等,這些都很正常。有些創投業者比較老經驗,你拿什麼東西募資,他們就看什麼;有些創投業者會交代很多工作,讓你忙到雞飛狗跳。不管如何,提供資訊前,要確認自己是在和合夥人(常務董事或普通合夥人)層級交手,而不是對方的投資副總在探底細而已。
創投業者進行盡職調查的同時,記得要討回人情,要求創投業者介紹其他經手過的企業創辦人;你可以和對方合作過的創業者聊一聊,打聽到的消息會最清楚實在。別擔心問到創投業者沒做起來的企業人士;創投業者心知肚明,既然他們會四處打聽你,自然不會顧忌其他創業者對他們的看法。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