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劉崇鳳/小螺旋片

聯副電子報

【明潮娛樂•時尚電子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好心肝.好健康】電子報提供您最正確的保肝之道、最即時的肝病治療新知,以及與您切身相關的健康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12 第585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劉崇鳳/小螺旋片
【墓誌銘風景】李敏勇/突破女性困境, 展現科學光輝
【慢慢讀,詩】廖亮羽/布魯克林

  今日文選

劉崇鳳/小螺旋片
劉崇鳳/聯合報
澎湖望安的無人島,有好多好多貝殼,海浪拍打,遠處有燕鷗飛鳴。陽光很熱,我蹲在岸上瞇眼,好奇地觀察沙灘上的貝殼。
一、撿拾

澎湖望安的無人島,有好多好多貝殼,海浪拍打,遠處有燕鷗飛鳴。陽光很熱,我蹲在岸上瞇眼,好奇地觀察沙灘上的貝殼。

撿了幾個起來,聽見貝殼不約而同的低語,我收下海的祕密。

好美的螺旋紋。為什麼貝殼多數生成螺旋狀?為了在海裡旋轉?每個貝殼都用不同的方法詮釋這符號,圓錐狀的、圓柱狀的、蝸牛殼一般的……螺旋象徵無限的創造力,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顏色、凹陷或突起,海浪侵蝕的痕跡細細碎碎,幻化為宇宙,藏匿其中。

我在灘上蒐集這祕密,握在手裡,輕輕搖晃,能聽見它們彼此輕碰,清脆美麗的聲響。

阿柴走了過來,我分享掌心上的螺紋貝給她看:「無極限的圓。」我說。她笑得很溫柔。後來,她撿了一個遞給我,沒說一句話。我低頭看,貝殼很小,橙紅色的螺旋,像火一樣燃燒。

我說謝謝,今天就留著,跟在我身邊。我知道我不一定需要擁有貝殼本身,只著迷於這大自然沒有說的祕密,平時生活不常見螺旋,但這裡隨手可拾,到處都是,幾乎成為常態。好開心,有人跟我一樣知道它。

二、諦聽

午後,坐在沙灘與海水的交會處,看著大海。一開始只是單純發呆,但後來,我慢慢感覺到海水的湧動,有其韻律,我專心感覺這一波一波,忽然覺得好像回到母親的子宮裡,感覺到那個尚未出世的自己,有被羊水包覆的溫暖心安……沒錯,當初在媽媽的肚子裡就是這樣子的!一想到這裡,就不自禁歌唱了。「咿喔──」唱的不是熟悉的歌曲,幾個簡單的單音,然後一層一層繞上去,如海浪一波一波。

時正值漲潮,我坐在那裡,看著大海母親,想著自己的母親,輕聲吟唱。每一次浪來,身體會不由自主隨浪潮稍稍擺動,我迎接海水一遍遍往來,一波比上一波湧入更多。慢慢的,放平的雙腿逐漸沒入了海水,我可以用海水的律動感覺到時間,翹高的腳趾頭成為尺標,多麼榮幸,可以安安靜靜坐在海陸交界處,感受漲潮,認識海洋與母親。身體慢慢打開,全然放空,我愈唱愈嘹亮、愈唱愈輕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夥伴們的歌聲躍入了我的世界,他們的合唱凝聚且有力量,像遠遠的陪伴。感覺上,這兩部聲似乎沒搭在一起,卻又實在混融一體。我沉溺其中,直到合唱緩緩消失,還戀戀不捨當下,繼續吟唱單音。

直到我的眼睛打開,祥蹲在那裡看著我。我眨眨眼,確認他的存在,因為他不可能平白無故蹲在我面前。他笑了:「齁,唱那麼好聽……」我偏著頭,抓住他兩秒鐘的欲言又止。「集合了啦!」他歪著頭示意另一個方向,我才明瞭方才夥伴們的合唱是召集。

啞然失笑,迅速跑向集合處,加入夥伴們集結的圓中,大家正在討論要不要跨海游泳。我有些羞赧,又難以回神,隔壁的麟撞了撞我,示意我張開手掌,他用手覆蓋著一個物事,將物事遞到我的掌心上,完美移轉我的尷尬。

「什麼啊?」我心裡嘀咕。麟的手離開,如同打開神奇寶盒。那是一個漂亮的扇貝,扇貝裡,裝著好多好多的小螺紋片。好多好多,只比黃豆稍大,一片一片,平整渾圓得不可思議。我震驚地看著掌心,像觸電一樣,又想不通這是什麼東西,是貝殼嗎?被海磨到這麼小?「你蒐集的?」我撫觸著小螺旋片,偷偷問。麟點點頭,在眾聲討論的氛圍中悄聲說:「海灘上很多,覆蓋海螺那個洞的,妳知道嘛!」

麟說出的每個字,夾雜在海泳說明的背景聲中,叮叮咚咚落進我耳裡,如冰晶。連貝殼小小的門,也是螺旋紋?我沒追問麟為何會莫名其妙遞來這個扇貝,只是一愣一愣地看著掌心,忽然間明白了一些事情,一些永遠說不明白的事──忽然間懂了這些疼愛與安排。有些事,確實不需要急著追尋答案,只要放心經歷,專心感受與領略。這一天,我在反覆出現的螺旋紋中,收下一圈又一圈的希望與愛。

三、賜予

說好的,裸身跨海。

這不是什麼挑戰自己或突破自我的故事。就是從這一端的海灘下海,游到那一端的海灘上岸,如此而已。就是好好地游泳,和海在一起,這樣而已。

海洋若是子宮,我理當裸身其中,如同準備出世的孩子。

海水迅速竄入每一個毛細孔,蔓延全身,海流鮮明,冷暖自知。不用看我就能感受到海下的身體起了雞皮疙瘩,抑或舒緩鬆弛。擺動雙手,像一條被放生的魚。熟悉了場域以後,就放心前行。

游、游、游。

母親喜歡游泳。小時候,我們會全家到就近的戶外游泳池游泳,母親對我們訓練有素,晨泳很早,我總是揉著惺忪的眼繞著游泳池跑三圈,然後不情願跳入冰冷的泳池中,完成母親給的功課。一切只為了結束練習後可以得到泳池門口阿伯賣的熱狗一支。那個大熱狗烤得熱呼呼、黃酥酥的,淋上鮮紅色的番茄醬,一口咬下,脆脆甜甜,好吃極了!

那時候,我認定,游泳,是為了得到大熱狗。

母親說,我的蛙式游得很好。我不以為意。高中時被選去游泳比賽,我根本沒把比賽當一回事,完全不想練習,比賽當天,我為了生理期有點不知所措,不願用棉條又必須出席,就硬著頭皮站上去,槍聲一響我就跳下去拚命游,只想趕快上岸免得血染泳池,就這樣拿到第六名。那時對那些努力練習卻落在我後面的人感到很抱歉,糊里糊塗,也有名次?我不在乎要游得多快多好,它不過是一項表現還不錯的技藝,我從未享受過游泳的快樂。

我沒想過我會在海裡,如此想起過去游泳的諸多畫面。太久遠了,久遠到幾乎忘了長泳的節奏。後來愛上在溪谷游泳,就沒再穿過泳衣,也沒再去過泳池了。只是溪谷無法長泳,總是深潭划划水就開心了,但海泳可不是這麼一回事,你得認真游啊!不用心游,游不到岸啊!

我沒有意識到什麼時候自己開始專心游泳的,只是不知不覺地就回到了小時候,那一踢腿就迅速夾起水的力道,如一隻青蛙。母親的臉龐不停在心底湧現,如海水環繞,以極其溫柔的浪擺弄著、盪漾著,手撥出去,像鰭一樣劃開水面,我看見陽光落入海水折射在手臂上的光線,隨水波擺弄,就像金色搖曳的海草。我訝異於我所撥開的世界,我的手臂好美,我著迷不已,一划再划。一旁戒護的獨木舟上有夥伴喊著:「你知道嗎?你剛好是順著夕陽這一道光游的耶!」以抬頭蛙之姿起身,發現海上的世界更美,漂浮在海中央看陸地,落日餘暉遍灑,海面就像粉紅色的果凍,夕陽拉出一道金光,長長迤邐直到天邊。我想高中時代,最愛在黃昏時,騎車到高雄西子灣追這一條日光大道,現在卻游在這條光道裡,被大海輕輕托起,一切如此真實。

我不是人,我是被太陽與水厚愛的生命。

海底,是深深的藍,幽靜的藍,沒有極限的藍;海上,則璀璨輝煌、熱鬧繽紛。於是我一會兒浮窺看望陸地上的世界、一會兒像飛旋海豚一樣側身翻滾、一會兒安安靜靜仰漂、一會兒又努力認真前行……一邊游一邊浮現感謝之情:謝謝母親教導我游泳,謝謝大海母親乘載,太美妙了,游泳怎麼會這麼舒服、這麼快樂!

快上岸前,我有些捨不得,珊瑚群如海底的森林,魚群忙碌穿梭其間,我在海下逛著轉著,漫無目的,著迷於光線折射的海底世界,然後,我停在海中,帶點羞赧地端詳起自己的身體。

緩緩踢動的雙腿帶我走過無數的路、輕輕擺動的手臂做了好多事情,身體的曲線、肌肉的紋理,連飄動的陰毛也如海草般自在,沒有什麼好遮掩,沒有什麼不可見人,不論我生得如何,我都被完全接受──日光和海水讓身體更清楚、更透明。我從未如此清明地感知到:身體快樂。她真的很快樂,全然地被打開,舉手投足,一呼一吸,熱情宣示活著真好,我才意識到過去的壓抑和禁錮,原來這麼隱晦、這麼漫長。第一次,我學會不害臊欣賞自己,坦然正視與珍惜,這母親賜予的禮物。謝謝母親生下她,我得以用她承載靈魂經歷所有。身體和海洋一樣,有孕生的本事,我看見了。一併看見母親所傳遞的,有那麼一瞬,我相信過去的辛苦、忍耐、叛逆與輕佻,都是為等待這一刻恍然而生。生命跟小螺旋片一樣,得以無極限地創造。

我好喜歡游泳,我還想游得更好!我何其有幸,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泳池中,面對自己,好好前行。

努力延長海泳的時間,終究是上岸了,真想再那麼游下去,直到世界盡頭。頹喪地穿上衣服,悵然看著大海:「啊──還是好想動啊!」身體欲罷不能,只得在沙灘上跳舞了。身後的夥伴小量像被啟動了什麼,跳起她多年未跳的東方舞(肚皮舞),我吹口哨歡呼。小木遠遠地跑來了,她飛奔的腳掌踢動黃沙滾滾,高聲嚷嚷:「我也要、我也要!」就這樣,夕陽西下,我們在沙灘上,一邊跳舞一邊等待後方夥伴海泳歸來。三個發神經的女人,三種不同的律動,或細膩柔媚、或瘋狂野性、或隨性自在,跳吧跳吧,管他的好或不好,不要害怕,盡情釋放,跳給大海看、跳給落日看,海潮就是音樂,身體正在高歌,這是對天地的禮讚,啊,多麼痛快淋漓!

一直跳到天色暗沉,最後一艘獨木舟回航,最後一個泳者起身,我們喘著氣上前迎接,一切自然而然,沒有任何人覺得奇怪,似乎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這個樣子的。

四、祕密

離開前,我們圍著炭火,用沙子輕輕掩埋,哼著歌,讓一切不著痕跡。我拿起口袋裡那顆阿柴送的,火也似的螺紋貝。蹲在曾經是火的地方,輕輕把它放在中央。

麟撿的扇貝和小螺旋片都散落了,不在原來的位置,因為曾經有故事。那一圈又一圈的圓,會留在這裡,持續訴說祕密,那些動人心弦又無人知曉的,古老宏大的智慧。

面朝大海母親,深深頂禮。每個來海邊的人,都是為了要回去而來的。


【墓誌銘風景】李敏勇/突破女性困境, 展現科學光輝
李敏勇/聯合報
從未失去人性的物理學家

──莉澤.邁特納(1878-1968)

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以第一個理論解釋奧托□哈恩(Otto Hahn, 1879-1968)1938年發現的核分裂,在奧托.哈恩194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時,未能分享榮耀。三次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都落空。但她作為一位女性物理家的榮耀是掩蓋不了的。

生於維也納的邁特納有奧地利和瑞典國籍,後者是納粹德國反猶運動迫使她流亡瑞典,並在諾貝爾研究所工作的二戰時期經歷造成的。最早,她在維也納大學學習物理、數學和哲學,是維也納大學第二位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因為女性的緣故,她曾經以不支薪客席在柏林大學奧托.哈恩的實驗室工作。

1909年,她在學術界就建立名聲,一系列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改善了她的研究身分與工作條件,但成為正式的研究成員是1913年,有自己的研究團隊和相當的薪水則是1918年。1922年她獲得教授職位,並在1926年成為柏林大學實驗核物理學特聘教授。但她的猶太人身分曾使她喪失許多研究和教學許可。

二戰時,邁特納流亡瑞典時,以一個堅定和平主義者立場,拒絕美國曼哈頓計畫的邀請,這項原子彈研究計畫曾讓美國物理學家費曼,因為參與而耿耿於懷。但二戰後的1946年,她赴美國的大學客席講座時,仍被以「原子彈之母」譽稱,並以「1946年度婦女」(woman of the year)頌讚。在瑞典皇家工學院領導核物理學研究以及在美國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一段時期,她移居英國劍橋與姪子一起生活,終身未嫁,致力於核物理學研究。在德國和奧地利有許多中學和研究所以她為名,一直到死,邁特納都努力爭取核分裂的和平用途。


【慢慢讀,詩】廖亮羽/布魯克林
廖亮羽/聯合報
一顆子彈穿梭少年當中

尋找歸宿

像父親為他們溫的酒

一手接過杯子

與宿命對飲

死神在少年當中

離開的念頭在母親腦海

敲擊高音

彷如鑽出的彈孔

以粗糙的掌繭按壓

那道傷口,流洩著聖歌

孩子的氣息在指縫之中

監視器圍攏人群的視線

代替歷史

成為拯救正義的英雄

百年的暴風雪

與大樓逃生梯對峙

積雪在白人四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