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經濟界中人,說看中國經濟大勢,現在既要回看中國又要外看中美,而看來看去,關鍵的一條線在金融,而金融變局在兩道門,所謂收放一念間。這種說法,會有人質疑,說不論中國經濟還是中美關係,現在最熱的不是貿易談判嗎,而那貿易談判,不論中國國內經濟界還是國際傳媒,熱點不都聚在2,000億美元的逆差上嗎,現在這貿易談判談成了,對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有重要影響,怎會關鍵在金融?
中國副總理劉鶴率領的政府代表團,近日在美國與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見面的照片,前兩天在中國熱傳,不同的人加了不同的評語,但有人注意到,中方座次,劉鶴一左一右分別是翻譯和易綱。
作為中國的央行行長,易綱從一開始就進入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陣容中。當時北京傳媒的解讀,是貿易跟貨幣有關,貿易戰真要打就會引發成貨幣戰,所以易綱在場。
但最近北京有另一種說法,說中美談判,從一開始就沒有局限在貿易摩擦中,中共領導層的深意,其實是想以此為契機,一舉解決中美間的經濟問題,所以才刻意給劉鶴戴了頂「牽頭人」的帽子。
而對中共領導層來說,這外界高度關注的中美貿易戰不是大戰,中國的金融治理和金融開放才是大事。而中國金融今年主要是一開一關兩道門,開的那扇門,跟美國有關。
中國金融今年要關上的那道門,要看大熱的劉鶴四句話,即「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還要回看劉鶴出任副總理後的三次講話,分別是3月27日在人行等「一行兩會」的調研、4月8日中銀保監掛牌儀式的講話、5月15日全國政協「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上的報告。四句話和三次講話,其實都在說一件事,要關上金融風險之門。
關門之舉,講了這麼多,開門之舉,沒有公開去講,但正透過中美貿易談判來談。
甚至有人說,中美貿易談判真正的成功,不在於2,000億美元的貨單能否變成1,000億美元以減壓,而在於金融開放、人民幣出門的議題私下溝通得好不好。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中方特別在開放前加「自主」二字,那意思是很委屈,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跟中美貿易戰威脅無關,去年的中共19大和今年3月的人大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了今年要擴大開放。
而擴大開放的重要一步就是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同時人民幣國際化要加快。事實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4月博鰲亞洲論壇上,已宣布11項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和時間表。
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重點在打開大門,把金融服務業的開放給外資,這其實也是在準備一個市場條件,為中國資本項目的自由化創造條件。所謂資本項目自由化,說複雜點就是資本項目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關口,也是中國是否能步入「強國」進程的重要標誌。
而在中美談判中,中方會主動與美方談金融市場開放的話題,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雖然近年不再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只可能要求提高匯率形成機制透明度以及減少人行的匯率干預。美方如提資本項目下的開放,反而正中北京下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