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進入8月份,台股每年的除權息行情也走了一半,對於先前錯過台股除權息行情的投資人,未來只要好好把握選股的重點,仍然可以再搭上除權息行情列車。根據財政部統計,在國內廠商獲利成長之下,民國107年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總額達到1.6兆元創新高,如果併計非上市櫃部分,近年整體股利約達2.3兆元,算是筆不小的資金。
股息將再成除息股買盤
尤其最近又有先前已除權息公司的股息發放出來,例如台積電(2330)股利發放之後,隨後還有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約550億元發放,加上預估台塑4寶共有1777億元陸續配發,這些資金有機會成為未來將除權息個股的買盤來源,這也是本篇探討的重點。
其實投資人如果在每年的除權息操作能夠下一番工夫,此部分所得也不可小覷,如日前財政部根據民國105年綜所稅申報資料統計(如附表所示),其中4成的企業股利,由稅率40%以上的富人賺走,約有4.4萬戶擁有2509億元的個人股利所得,平均每戶股利所得576萬元;獲配股利在百萬元以上,而未達起徵點的股民共111萬戶,占比3分之1,平均每戶申報4.7萬元。
從表1中可看出,戶數最多者落在5%的課稅級距,每戶股利所得約7.9萬元,此部分占整體戶數約38.9%,如再將0%課稅級距的31.1%加入計算,約有7成戶數在稅率上面影響有限,然而,若向上課稅級距提高1級、至12%,占整體比重卻從約38.9%降到17.4%,掉了約一半比重。
如果仔細再去觀察分析,可發現每上一層課稅級距,占整體比重就較前一層下滑約一半比重,目前課稅級距40%以上者占整體比重僅1.2%,因此多數人仍無法明顯感受到股利所得之利,而預期這多數的股利由富人取得之後,未來將伺機逢低買進獲利成長的公司、高股息殖利率股或ETF,以達到理財效益化。雖然多數人不如富人領取那麼多的股利,但不管如何,任何事都是起頭難,只要好好的規畫與分析,您的財富也可逐漸向上一層課稅級距來挑戰。
雖然今年存股族已沒有可扣抵稅率的優惠,而改成股利所得×8.5%(每一申報戶上限8萬元)與分開計稅率28%,二選一的方式來報稅,然而就類股的選擇上仍有一些要留意的地方,以下針對非電子股的部分進行說明。
(1)得分清楚產業特性:如果是原物料相關的傳統產業,參與除權息前宜留意公司相關產品的報價走勢,如果是向下走,有可能會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反之,如果是民生型的產業,則參與除權息的風險會較小,但此類個股歷年股息較無太大波動。
(2)區分獲利來源:除非是原物料族群,否則非電子股中多數產業波動較電子類股小,但產業獲利成長也相對較有限,此時得分清楚公司配息的來源是來自本業或業外,如果長期來自業外,則要當心公司長期老本都被分完。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8/8/3 No.1104】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