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我是網路服飾品牌創辦人,經營自己的品牌已超過十年,商品百分之九十來自韓國成衣市場,百分之十是委託韓國製造的自有品牌設計。從台灣飛到韓國採購,是我的日常。
網拍是個大家都知道,但又不太了解的行業。早期流行奇摩拍賣,只要在家中擺個全身鏡自拍,就可以開始賣東西,現在則流行用FB開直播,說真的,門檻很低,也讓許多年輕人對此十分憧憬。回想從前過年回家時,親戚總會質疑網拍不是個正當行業,近幾年卻以為經營網路商店等於發大財!這個莫名其妙的網拍觀感進化史,我算從頭體會到現在,只是它的甘苦要身在其中才能理解。因此,接下來我是想寫一篇勸退文的。
當初會接觸網路拍賣,不是因為看別人在網路上販售服飾感覺好賺,而是因為媽媽在高雄市場擺攤賣衣服,我暑假無聊又想賺零用錢,只好把腦筋動到她賣的貨上;畢竟把媽媽的貨拿去賣,可是無本生意呢(笑)。我沒有行銷甚至服裝產業的相關背景,但畢業後成為社會新鮮人,離開母親的搖籃至台北工作,總得為了五斗米奮鬥,所以決定邊打工邊繼續在網上賣衣服。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把摩托車當貨車用,穿梭在五分埔。
2013年,我與夥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與官網,同時也發現台灣的批發市場已漸漸找不到我想要的款式,便慢慢走向全韓貨,固定每兩周直飛韓國東大門採購。
初到韓國採購,我對一切充滿韓劇情節的美好想像,夢想著女孩們穿著MIK的美美服裝,遇到心目中的帥氣歐爸。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我真正遇到的,是廠商阿珠媽板著臉,揮手對我說:「安堆!安堆!」(商品布料斷布,無法製作。)是在窄窄的商場小道上,被扛著超過四十公斤服飾、宛如喪屍橫行的運貨大叔撞倒。更別提冬天一到,拖著重重的貨,卻不小心在積雪的路上滑倒的慘狀。
除此之外,由於東大門是半夜營業的,想要找到好貨,就得從晚走到早,再帶著疲勞的身軀回到台灣。不過,這份跨國工作,現在我最要適應的,已不再是語言與民族習性的不同,也不是日夜顛倒的工作時間,而是這整個世代購物習慣的改變。
不斷地思辨,摸索出品牌目標
現在每每到東大門,都好像穿梭在電視購物頻道的攝影棚。每個商場都有人在現場直播販售服飾,大牌一點的中國批發客會直接坐在店家中央,讓韓國店員直接穿搭直播,現場喊價。那個當下,什麼荒唐的銷售話術妳都聽得到,這一頭的中國賣家拿著一件明明就中國製的衣服,卻強調「這跟我們廣東販售的不一樣」;另一邊的賣家拿著一件羽絨外套說:「這件非常的輕盈,因為質料是還沒長大的小鴨子羽毛製成的。」而場中央的賣家嘶吼地喊:「再五個、再五個讚,我們就開秒殺價。」叫賣聲此起彼落,我看著他們,心裡很希望能有個遙控器一鍵靜音。
我曾好奇問過廠商,他們喜歡這樣的現象嗎?他們很坦白地告訴我,當然不喜歡,但是為了業績也只能配合。如今的東大門,有好幾棟批發商城設置專門的直播間,一些飾品店家也會設置小攝影棚,提供給中、台批發客現場拍攝。有趣的是,我一次也沒看過韓國賣家在現場直播販售、拍攝。
征戰的這幾年,我在韓國的商場得到了很多啟發,甚至品牌的養成也是這幾年吸收養分、慢慢建構而成的。他們的商業模式與台灣五分埔有很大的不同。舉例來說,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攤位,款式只有十種,也會有自己的品牌標和設計師,而那些設計款式稍微多一些的商家,則會有自己的專屬提袋。反觀台灣的批發,不僅多以大陸、韓國成衣為主,幾乎沒有商家設計自己的品牌標,即便有,也多是Copy他國商標。此外,我還注意到韓國服飾會迅速地回應潮流,既不排斥任何流行,更會加以吸收進化。像這兩年走復古風潮,以前流行的螢光色系、墊肩、大澎袖統統回來了,但在台灣,除了歌手,我們幾乎看不見這樣的元素在民間出現,可韓國只要出現這樣的商品,絕對會是東大門店裡的NO.1。這一點,在他們的戲劇、音樂中也有跡可尋。
一開始踏上這條路,只是順應一個新興產業,並從中找到賴以維生的方式,可以說是毫無目的性。但跌跌撞撞的創業過程中,我卻經由不斷地思辨及學習,摸索出了未來自己的品牌目標。可是,即便我是正在這條路上企圖發光的人,也還是誠心地建議現在想要到韓國東大門採購服飾、當成志業的人,一定要三思後行,這是一個很需要意志力也相當損耗健康的工作(特別是女孩子,妳沒辦法因為生理期來就罷工,熬夜是很傷身的)。即便我已經這樣工作好幾年了,每次推著行李箱、肩上扛著一個大黑袋,穿梭在東大門批貨,都還是不時地問自己:「為什麼不換條輕鬆一點的路走!」但若你已經鼓起勇氣、肯定自己要踏上未知的北方土地,那我唯一的提醒是:如果有人在路上撞了你,不要生氣,也不要期待韓國人會道歉,繼續往前走,不要回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