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慰安婦像,我們注意到什麼?她代表人類對和平的渴望嗎?」日本愛知國際藝術中心最大的國際藝術節,八月推出「表達不自由:在那之後」主題創作,不斷引起爭議。
這次藝術節以兩件作品最受矚目,且還未展出就受到恐嚇和揚言縱火的威脅。
日本藝術家島田美子的「一幅被燒毀的畫」,觸碰日本天皇形象的禁忌。這幅畫約三分之一是被燒毀的畫面,但從剩餘部分仍能辨別畫中男子是昭和天皇。
但引發最多爭議的是韓國雕塑家金瑞京夫婦製作的「和平女孩」慰安婦雕像,女孩肩上還有一隻小鳥,似乎在撫慰少女孤寂的悲哀。
開幕第一天,策展方就收到二百多通抗議電話和逾五百封投訴信,要求立刻撤下慰安婦少女像與昭和天皇像作品。甚至有人用傳真發來恐嚇信,宣稱「如果不撤展,將縱火破壞以表達抗議」。
「表達不自由」主題展最早於二○一五年在東京舉辦,大部分作品主題被日本藝術界視為禁忌,例如慰安婦、天皇與侵略戰爭、殖民統治等。
這次展出三天就以安全為由結束。善於操作民粹的右翼政客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曾經否認南京大屠殺,第二天觀展後立刻開記者會,抨擊這次展出「令人髮指」,還說「這場展覽得到名古屋市與政府資助,卻公開展出慰安婦少女像,傷害日本國民感情」,指責「以言論自由為名,挾持公眾輿論」。
很多藝術家和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卻以為期期不可,大村秀章並批評「行使公權力的人對內容褒貶,容易被視為言論審查」。負責展覽的藝術總監也大吃一驚,認為等於對言論自由的表達下了禁令,應該讓觀眾自己建構詮釋。
一位日本學者跟我說,極右派的安倍對教科書的做法,造成很多年輕一代甚至不知道美日曾經交戰,這是日本的悲哀。
在台灣,蔡英文親日與去中的明確立場,在「慰安婦」的言論表達不但缺少基本論述,更在課綱裡選擇性遺忘。蔡英文三年多執政,完全沒有把慰安婦納入應有的「轉型正義」中,她找來的新課綱課審委員,有人說阿嬤就是性工作者,她們可能是出於自願。
台灣的亞洲地位和歷史角色在蔡英文由上到下的媚日政策下,不但不能反映完全的真實,更讓年輕一代對亞洲歷史和現狀無知。除了在假象中炮製狹隘的台灣史觀,更讓許多人盲目認為「親美靠日」足以解決台灣自身面臨的困境。
日本這次展出和平少女像,右翼雖然極度不滿,但在民間引起熱烈迴響。經過媒體報導,反而揭露一整代人「隱忍不言的傷」,讓對立雙方有機會瞭解彼此如何凝視戰爭、女性尊嚴以及生命價值。
雖然主辦方八月四日宣布停展,但事情沒有落幕。有市民團體反而在網路發起迷你和平少女像擴散活動,網民可與手掌大小的少女像一起拍攝日常生活照,上傳社交媒體分享展現,傳達日本人也認同「戰爭暴力不能重演」的共同心聲。也因為各方強力要求,慰安婦像本月九日再度復展到月中。
歷史不應是政客的棋子,但是台灣政客經常拒絕面對歷史真相,更選擇性遺忘慰安婦的創傷。看到日本民間能用包容立場,擺脫官方史觀的捆綁,讓民意自由抒發不同的心境,豈能無愧?(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