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協投資問題重重,讓早期台商吃了不少苦頭,本報結合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調,針對問題與困難,提供台商評估投資的最佳寶典。
越南平陽省的一座自行車坐墊工廠內,董事長蔡文瑞正巡著廠房並檢視產線作業及出貨排程,一位操著普通話的陸幹向他報告生產進度,這裡是鋒明集團最重要的基地,生產的坐墊出口到東協、歐美等國家給自行車廠組裝用。
過往向董事長報告的人可能都來自台灣,現在不同,從大陸遷往東協的台商,大量帶著當年一起在內地打拚的陸幹赴海外奮鬥,工廠幾乎看不到台幹在管理。
本報製作東協專題問卷調查,台商前進東協最擔心的是文化融合(包含語言溝通),簡言之,不管是台商還是台幹到東協,水土不服是他們心中最深的擔憂。
「嚴格說起來,台商就算大遷移到東協,台灣人也未必有機會,硬塞台灣年輕人進去,他們在陸幹的管理下活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間在越南投資的台資家具大廠高階主管。雖然言語血淋淋,但卻也反映了台商的無奈。
這當中有其發展背景,早期台商進入中國大陸,大量培養陸幹,按照時間來算,這批人已經成為工廠的支柱,反觀台灣年輕人,在台灣本地就不一定會投入工廠,更何況到海外,講白了目前台灣已缺乏管理工廠的一流人才。換句話說,現在台商在東南亞要找台幹願意到當地工作、生活,並不容易。
蔡文瑞說,會啟用陸幹是逼不得已,「但要我現在把陸籍幹部全都抽掉,我跟你說,工廠運作馬上會出問題。」顯見在台商南進的挑戰中,外派意願高低是一回事,派不出戰將才是核心問題的所在。
台幹派不派,牽涉到的元素有很多,從採訪團隊的觀察,台商進入東協市場,文化適應、語言是背後的問題。台商為因應此危機,發展好的業者有個共通點就是在地化做得很好。在越南專攻機車零組件的越南第一精密(VPIC)1995年設廠,目前擁有超過2,000個員工,台幹不到20個,總經理是日籍、執行副總經理是越南籍,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化公司。
陸幹變工廠支柱
融入在地,說得容易做得難,台商一步一腳印,摸著石頭過河,累計了非常多的血淚辛酸史。
達欣開發總經理邱顯樹回憶,有個中國大陸客戶出手買了胡志明市的建案,簽完約後緊急飛回上海,原本他們興高采烈地拿著合約送審,卻被打回票,原因是越南人的任何合約只能用藍筆寫。他說:「越南人認為黑筆有影印或造假的問題,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儘管只是小事情,但累計起來就很嚇人。」
金車越南總經理游長立也說,他們公司正全力將產品上架到各種型態的通路,包括便利商店、超市、傳統通路等,有一回他為表慎重,親自拜訪某通路的採購, 對方也是主管級人物,原以為相談甚歡,誰知事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消息。「那時我覺得怪怪的,馬上再派越南同事跑一趟溝通,竟然一拍即合。」他說,台商因文化、語言上的隔閡和差距,逼得不得不大量晉用當地人,因「自己人好說話」。
在馬來西亞耕耘22年的鈴鹿塗料董事長魏早增舉例,以前公司有廚房供應外勞們的餐食,但是有很多問題,「像是印度人煮的菜,尼泊爾人就不喜歡吃,還要請三個國家的廚師,後來寧可給外勞餐食津貼,讓他們自己去外面覓食。」
但也有台商認為不需要擔心,泰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永遠名譽總會長張峰豪進一步說明,泰國人對台灣投資者很友善,且很喜歡台灣人,主因台灣人融入當地的在地化程度高,相較日韓企業,比較不會有太大的文化隔閡。此外有許多台資企業在公司穩定後,就會回饋當地社會,不管是救災、清寒獎學金、捐病床和輪椅等善行都會投入,所以泰國民眾對台灣企業的印象很好。
除了文化上的差異,政治不確定性和隱形成本也是台商前進東協的擔心。
2014年,越南發生513排華暴動事件,說是排華,其實當地台商都知道是反中引起,台商只是被掃到颱風尾,當年這個事件鬧得全球譁然,台商揚言撤資,五年過去,儘管台商都沒有離開,甚至加碼投資,可是提到這起事件,「疙瘩」依舊存在。
一位當時廠房被損毀的台商說:「我們都想要賠償,因為那群人就大剌剌地衝進來砸玻璃、搬東西,這不是天災耶!絕對是人禍。」儘管台灣政府積極介入,但越南政府因為沒錢,不理就是不理,台商從「新投資抵稅」中爭取的回饋一退再退,到現在仍無消無息,為了怕越南政府施壓,台商也不願再提起此事,深怕被「找麻煩」。
隱形成本誰來付
再來看印尼,強人蘇哈托掌政的31年期間,由於限制華人在政治、軍事、學術等領域發展,印尼華人只能往經貿發展,也造就印尼經濟多為華人掌控的局面,許多大財團、大通路商都是華人在經營,但也一度導致印尼人對華人「不太高興」。現任總統佐科威就任後,全力發展經濟與推動交通等基礎建設,過去排華的意識,現在已逐漸消散。
不過,印尼中爪哇台灣工商聯誼會理事長郭文賓提醒,在印尼可以跟一般人民談政治,但千萬不要談宗教。對於宗教問題務必要抱持尊重的態度,不可批評,否則可能會發生爭吵,最嚴重甚至還可能引來牢獄之災。
印尼前雅加達華裔省長鍾萬學,2017年因為在競選演說中引述可蘭經、指控競選對手試圖利用宗教影響政治,結果伊斯蘭教保守團體評擊他侮辱可蘭經,並發動大規模抗議遊行,最後鍾萬學不但敗選,還遭到判刑。
相較於越南和印尼經常有排華事件,馬來西亞除了在1969年發生華人與馬來人衝突的「513種族事件」之外,就鮮少聽聞排華事件,因此多數來馬國投資的台商都認為,在東南亞國家中,以馬來西亞的政治穩定度最高。
馬來西亞檳城台灣商會會長暨和泰電子董事長李鴻隆說,1980年代他到馬來西亞設廠時,馬國首相就是馬哈迪,當時他就是親商態度;去年馬哈迪再度上任,他也從反對黨變成執政黨,而檳城過去也是反對黨執政,現在變成執政黨,所以可以想像,政府對於外資進馬國投資的態度應該會更友善。
最後,本次調查中,有不少比例的人擔心隱形成本(包含紅包文化),這種「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在東南亞仍是層出不窮。一位在越南從事不動產開發的台商說,為了投資案要編列預算,卻發現財報上有一筆費用叫做「不可預知費」。說白了,就是繳交一筆過路費,有錢好辦事。但一般正常的公司並未編列此預算,所以進入前還是要多問多聽。
另外一種「隱形成本」則是工會,郭文賓說,印尼近幾年工會勢力快速抬頭,資方必須與工會維持良好關係;此外,敦親睦鄰有必要。「有時公司的申請案也會被村長卡住」,所以平時就須維持良好互動,像工廠所在地的村長或里鄰有舉辦活動時,也要適時給予贊助及支持,道路維修、路燈修繕更不能置身事外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