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組織就要開會,開會就需要委員
我恨透了「選賢與能」,即使本人不賢又不能。我更怕聽到「能者多勞」,因為能者的下場往往是過勞。
我在一所中學任教,國高中生加起來約有一千八百多人,因此,教職員的總數也有百餘人。有群眾就需要有組織,所以我們有各處室各司其職,而有組織就要開會,開會就需要委員,像是教務處下有「課程發展委員會」、學務處下有「性別平等委員會」、人事室下有「考績委員會」和「教師評審委員會」,就連總務處都有「伙食委員會」。
那委員如何產生?當然是最公開公平的票選囉!新學年度的第一次校務會議,每位教職員就會拿到一大疊的選票,大夥兒就會利用會前或空檔,勾選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選。
我的「噩夢」大約開始於入校服務的第三年,在團體中稍具知名度之後。起初也還好,至少身兼一個委員,最多兩個。後來就「變本加厲」,由一個兩個變成三個到四個!
或許有人會說,又不是天天開會,沒那麼嚴重吧?可是私校老師本就鐘點多,要找到能共同開會的空堂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開會通知不是午休的十二點四十到一點五分,就是放學後的五點十分到六點。而會議豈是說停就可以停的,記得有一次的教評就從放學後一直開到七點半才結束。
送出後的第三天,我如願以償
青年守則勉勵我們:「助人為快樂之本。」也說:「和平為處事之本。」前面的幾年,因為年輕有體力,又是為眾人服務,倒也相安無事。但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漸漸不堪負荷外,最讓我介意的,是「同酬不同工」--被同事認同,固然是一種肯定,可委員多了額外工作,卻沒有額外收入。再說,「服務眾人」不也應該是「眾人之事」嗎?除了分擔,也要經驗傳承,讓其他同仁有學習或服務的機會,才能永續。
試著反映這樣的情況,就在期末校務會議上舉手提案,建議每一學年每人擔任的委員職,能否以兩項為限?人事室允諾會檢討,沒想到新的學年,我還是「眾望所歸」(其實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吧),被票選為教評、考績及性平三個委員。
等著被救不如自救!就在公布的同一天,我利用空堂,打開電腦,用鍵盤果斷地敲下了「請辭書」。憑藉著當年商場上的訓練,我用白紙黑字,完成了一份簽呈。主旨是請辭教評委員,說明裡詳述了我的苦衷跟難處。就在送出後的第三天,我如願地卸除了一個委員,並且心甘情願地繼續執行另外兩個委員會的工作。
體制內的事,當然要在體制內解決;而當尋求「外援」無效時,千萬別放棄「自救」。
評審短評/汪詠黛
文章一開始以簡單的兩句話迸出心聲,簡直聽得到作者氣惱的磨牙聲,道出私校老師難為啊!
青年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和平為處世之本」,為何會與「選賢與能」、「能者多勞」犯沖?耐人尋味。作者的校園求生技適用各職場:「體制內的事,當然要在體制內解決;而當尋求外援無效時,千萬別放棄自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