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馬龍 領息100萬元時就退休


【High Cut韓星畫報】精選一線韓星拍攝獨家攝影寫真,分析韓星時尚品味,網羅各類韓國偶像資訊、韓流新鮮貨! 【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2013/03/21 第125期 Money 錢雜誌
Money Talks 話題 馬龍 領息100萬元時就退休
Money Learning 教戰 公告現值調高 節稅趁早規畫
Money INFO 熱訊 買有機食品 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 Events 活動 【朱家泓老師3月、4月系列講座】
【林奇芬老師基金系列講座】

 
馬龍 領息100萬元時就退休
撰文/李兆華/ Money錢雜誌
為了投資賺錢,你可以多認真?目前在台中某機械廠擔任工程師的馬龍(化名),即使不是資訊本科出身,為了寫期貨操作程式,卻可以連續幾個月挑燈夜戰,曾經在凌晨邊寫程式,邊幫寶寶餵奶。

一路自學投資的馬龍,原本期望靠期貨邁向財富自由之路,他費盡心思寫程式,經過多次修正、回測,以及財富大震盪的驚魂壓力,終於讓報酬率逐漸穩定。而當累計了千萬身價後,他卻開始想念起另一個好工具:台灣50(代號0050)。

他發現,真正的有錢人,絕對不是靠單押期貨致富,而是懂得把資產分散在穩定報酬的工具上,因此他也下了決心,把期貨的部分獲利轉投資台灣50,保住戰果。

曾經排斥投資

因經濟學開啟興趣

在中興大學念機械系時,當時身邊已經有幾個同學開始投資股票,馬龍本身卻非常排斥。因為他愛買股票的家人是超級反指標,買什麼就跌什麼,又看到同學只是看看電視,就決定買哪檔股票,「2000年萬點崩盤時,本來愛談股票的朋友全都沒了聲音。」他深深覺得買股這件事害人不淺。

不過,馬龍大學時選修經濟學課程,又感覺太有趣了!談到市場的供需法則、邊際效應,均有其邏輯性,能夠說服理工科系的他,因此開始訂閱多種管理和財經雜誌,從一知半解到儼然成為半個專家,他笑說:「像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類口號開始影響了我。」

還有複利的觀念,看到雜誌上常說每年賺10%,複利的威力有多驚人,馬龍用Excel試算表一拉下來,「哇!真的很誘人,不過很久之後,我才明白複利是有錢人的玩意兒,有資金借人才能收回年年穩定的獲利。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穩定的年複利,實在有難度。」

讀了萬卷書,總是要來行一點路,馬龍在家人的要求下,報了兩檔「明牌」,分別是華碩(2357)和國�(已被鴻海購併),都是看好長線產業趨勢。結果因為沒有立刻上漲,家人不耐久候,在賠錢的狀況下賣出,後來這兩檔股票都有不錯的漲幅。

這讓馬龍體認到,短線來說,基本面和股價不見得直接連結,但長線趨勢對,股價最終還是會反應。只是股價看來很難捉摸,他決定把自己的錢交給專業經理人幫忙操作,因此轉戰基金投資,適逢全球景氣走多頭,投資1年就得到10% 的報酬率。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絆腳石。」馬龍有感而發。成功的經驗讓他開始短線買賣基金,結果浪費一堆交易成本,投資功力還是沒有精進,之後還帶來更大的災難。當他開始逛網路論壇尋求更多投資知識後,發現眾多高手都在談股票和期貨,越看越心動,一頭栽進了期貨投資的世界。

鑽研期貨交易

存款一度賠光

從厭惡投資到鑽研期貨,這中間的轉變之大,馬龍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尤其是太太一家人,對期貨的感受就像是洪水猛獸,「因為我岳父岳母買下的房子,前屋主正是一個投資期貨大賠、不得不賤價賣房求生的人。」當太太看到馬龍在研究技術線圖,表情非常不悅。

在龍蛇混雜的投資論壇中,馬龍注意到有位期貨高手,每次判斷趨勢都神準無比,並且私下吸收客戶代操,也找上馬龍詢問。買基金賺錢的經驗,讓馬龍覺得找厲害的專家代為操作,是條可行之路,於是把50萬元積蓄全數拿出,讓這位高手處理。

奇怪的是,自從把錢拿出去之後,這位高手就開始屢戰屢敗,很快就把馬龍的50萬元賠到只剩3萬元。當時是2007年,台股正準備攻9000點,投資氣氛一片熱絡,馬龍的心情卻如同寒冰,他痛下決心,一定要搞懂投資,再也不讓他人經手自己的錢!

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馬龍偶爾放起無薪假,於是趁某日放假時來試期貨水溫。看到台指期開盤重挫,他跳下去放空,沒想到指數隨即反轉一路往上拉,趕緊轉空為多,指數偏偏又由漲轉跌,等於被兩邊呼巴掌,1個交易日就慘賠了10萬元,是之前整年投資基金的獲利。

熱切想賺錢

埋頭苦寫交易程式

「這一天的打擊很大,讓我明白一定要嚴設停損。」馬龍說,之後收假恢復上班,他仍然繼續投資期貨,但是這嚴重干擾上班,為了怕錯過停損、停利點,必須不斷地偷看網頁,或跑出去打電話詢問。「只有寫程式來自動交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本身是機械系畢業,只學過基本的程式設計,但憑著想賺錢的熱切動力,馬龍花1個多月熬夜寫了一個自動交易程式,一上線使用就大賺40萬元,沒多久又全賠回去。馬龍檢討,他用歷史最佳化報酬去推測未來,且只用了2年多的資料,當然不夠周全。於是「砍掉重練」,再寫第2次。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66 2013年3月號

 
公告現值調高 節稅趁早規畫
撰文/劉育菁/ Money錢雜誌
過去3年,全國土地公告現值連年調升,加上實價登錄後,不動產持有稅及交易稅都將提升,未來更不排除實價課稅,國內數百萬戶屋主想省稅,得提早規畫。

房價上漲多年,反應在各地的土地公告現值,幾乎年年調升。以台北市為例,已連續3年調升,累計調幅達3成;新北市部分地區調幅達5成,不少富爸爸擔心實價登錄後,政府加快調升速度與幅度,紛紛展開「贈與」不動產大行動。

根據內政部最新的統計,去年全國不動產贈與件數高達4萬7000件,寫下歷史新高。新北市以1萬223件拔得頭籌,其次為台北市9061件,光大台北地區就占了4成,其他縣市如台中市、桃園縣、高雄市也有4、5000件。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2009年政府將遺產贈與稅率自50% 降至10%, 不動產贈與的數量增加就特別明顯,主因是海外資金回流,房地產成為富人的資產配置之一,加上不動產贈與可有效將財富移轉下一代,具備節稅誘因。

停贈與或當遺產

移轉前先評估

漢唐地政士事務所代書柯玉秋指出,不動產是以土地公告現值為課稅基準,目前公告現值仍遠低於市價,因而產生節稅空間。

柯玉秋近期就處理了1間市價約1億元的敦南店面,目前公告現值只有2千萬元,在實價登錄後,屋主擔心日後土地現值年年調高,更憂心政府採取實價課稅,原先只用2千萬元當課稅基準的不動產,未來若改採市價1億元當成稅基,上繳國庫的稅費勢必翻上好幾倍。

歸納屋主憂心的問題,包括土地公告現值年年漲,如何節省土地增值稅(以下簡稱「土增稅」)?若欲提早做節稅規畫,究竟是贈與下一代,還是乾脆當成遺產?對此,柯玉秋建議,單純從「節稅」考量,不妨從以下3個條件評估。

評估1 是否符合土增稅的優惠與免徵資格 

土增稅是交易稅之一,不動產只要移轉(包含出售及贈與)就要繳納土增稅,其計算方式是以移轉時的土地公告現值,減去取得時的公告現值,計算持有期間的土地上漲差額,再乘上規定的稅率。原則上,持有時間越長、公告現值漲幅越多,稅賦負擔也越重。在實價登錄後,政府已有真實行情的價格依據,若將公告現值調到與市價相同,稅基勢將大幅增加,土增稅只會多、不會減,影響深遠。

柯玉秋提醒,想要節省土增稅,一是尋求「優惠」、二是尋求「免徵」。前者只要符合「自用」原則,就能以目前政府制訂的「一生一次」及「一生一屋」等優惠稅率(10%)計算稅賦。

至於免徵土增稅的條件,目前有繼承與夫妻之間的贈與。因繼承而移轉的土地,免徵土增稅,但須繳遺產稅;夫妻之間的贈與也不用課徵土增稅,但未來出售時,還是要繳納土增稅。

評估2 根據屋主年齡 決定是否當遺產

不動產若成為遺產,要考量的不是土增稅,而是遺產稅。但自2009年起政府調降遺產稅率至10% 且採單一稅率後,若屋主年齡目前已經7、80歲了,柯玉秋建議,最好當遺產處理,因為繳遺產稅可能比繳土增稅還划算。

遺產淨額的計算是:遺產總額減去1200萬元免稅額,扣除額配偶445萬元、直系血親卑親屬每位45萬元,喪葬費最高111萬元等,若有配偶、但無其他直系血親,至少有1756萬元不用課稅,超出的金額才以10% 稅率繳納。

中華繼承贈與基本權益保護協會理事長王文杞進一步說明,依照稅法規定,生前將不動產贈與給子女,若未特別規畫,除了須繳納土增稅、契稅外,尚應繳納贈與稅;但若將來以遺產繼承時,因繼承取得土地免土增稅,取得房屋免契稅,只須繳納遺產稅,因此生前贈與未必比身後繼承取得較划算。

評估3 土增稅金額不高時 先贈與子女較划算

將不動產贈與子女,須考量的稅賦為贈與稅,目前贈與稅和遺產稅相同,都是10% 單一稅率計算。柯玉秋表示,土增稅的一般稅率為20%~40%,稅率比贈與稅高,若土增稅金額不大,不妨先考慮贈與給子女,把土地公告現值墊高,未來真的要賣出,再以贈與子女時的公告現值計稅,就能少繳一些增值稅。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66 2013年3月號

 
買有機食品 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撰文/賴韋廷
大家都認為想找尋健康、無污染的食材,買「有機」就對了,然而市面上商品充斥著「無毒」或「安心」等字樣,似與有機相關,卻又不明其內涵,且有機商品昂貴的價格也令人卻步。其實稍加認識相關法規與通路屬性,還是能買到價格相對低廉的真正有機食品。擁有10年以上有機通路銷售經驗的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告訴我們購買有機食品時要知道的10件事。

1.無毒≠有機

許多商品標榜「無毒」,但無毒不等於「有機」,朱慧芳表示,隨著2008年台灣的有機法規正式生效,「有機」已成法律名詞,「如果沒有取得有機標章,卻在包裝上宣稱有機,就是觸法。」 她說明,「有機」是某種基礎門檻,須經一定的程序,例如一塊田地休耕3~7年,土質經檢驗沒有重金屬與農藥殘留,再加上水源也沒有問題,這塊田地所栽種的作物才能接受有機檢驗,但3年內所收穫的作物,還只能稱之為「轉型期」,待持續通過相關驗證後才能授予有機標章。

2.國產須具有機雙標章

在台灣本地所生產的有機產品,一定要有「有機雙標章」,一個是政府頒發的CAS有機標章,另一個是檢驗機關所授予的檢驗標章與證書字號。

「如果是有機蔬果,因為有新鮮度的問題,出貨前才檢驗,所以檢驗機關核發的標籤一定是貼在包裝袋上,而非印上,且要標明種植者、驗證單位、連絡電話等資料。」朱慧芳強調。

3.進口須列有機農糧字號

進口的有機商品,不論化妝品、保養品或食品,經我國政府審查合格,才能給予「有機農糧字號」,因此辨識或衡量進口有機商品是否可信的辦法,就是認明包裝上的這組字號。

也許有些消費者會認為某些進口商品雖未經我國政府檢驗,仍具有他國政府或其他國際單位授予的有機相關標章,而有意購買。朱慧芳提醒,各國與各種國際組織的有機法規標準不一,譬如美國的有機認定較為寬鬆:

「商品內含有機成分70%以上,即可將『Organic(有機)』字樣列於背面」,要分別了解諸多有機法規並非易事,所以建議仍以我國政府頒發的核可字樣為依據。

4.產銷履歷≠沒用藥

很多人看到蔬果的包裝袋印著產銷履歷的條碼、資料,或是檢證單位的標章,就以為這代表「有機蔬菜」,事實上產銷履歷僅代表農民為作物負責,亦即「該作物在安全的用藥範圍內」。其次,包裝袋貼上的可能僅是「安全用藥」的標章,譬如台灣最常見的「吉園圃GAP」認證,就是一種安全用藥標章。

「GAP是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的縮寫,代表優良農作物。」朱慧芳說明,此為農委會數年前為鼓勵農友減少農藥使用而推動的標章,只要按照安全用藥原則,在一定的劑量與時間下,施用農藥所種出的農作物,經抽驗合格,都可以申請標示為吉園圃安全蔬果。

5.大賣場有機蔬果較便宜

朱慧芳表示,許多大賣場都設置有機蔬果區,供貨來源其實與多數有機商店或頂級超市都相同,因大宗購買而得以降低成本,也因賣場客群屬性,價格較有機商店大幅降低,所以建議可到大賣場買有機蔬果,選擇性多,價格也較低廉,唯獨要注意的是因大賣場的主動下架率不高,消費者可能得仔細挑選,才能挑到價格相對低廉且物美的商品。

6.安全用藥產品有保證

擔心農藥殘留,卻又認為有機蔬果價格昂貴,朱慧芳建議,「安全用藥且當季、當地生產的蔬果是中間選擇」,因為安全用藥的蔬果雖算不上是有機,但多半具備產銷履歷、生產條碼與安全用藥標章,代表產銷過程可追溯源頭,用藥在政府認可的安全範圍內。

「比起一般使用慣型農法,大量噴灑農藥的作物,安全用藥作物還是安全得多,價格可能只有有機蔬果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再加上當季、當地生產,農夫較不須添加農藥促使生長,不僅新鮮度高,生產成本降低,價格更划算!」

7.有機蔬菜外觀不見得醜

許多人以為不放農藥的有機蔬菜易遭蟲咬,外觀必定是破爛不完整,事實上不然,「品質高的有機蔬菜,外觀是挺立飽滿,表面無破損的。」

朱慧芳提醒,千萬不能以外觀美醜當做判斷是否有機的標準,因為看來脫水起皺,或被咬的坑坑洞洞,很可能是因為土壤貧瘠,作物生病不夠健康或種植季節不對所致。此外,體積大小也不能作為判斷標準,「蔬菜的大小可能來自品種差異、肥料種類或種植技巧。」她強調,不會因有機栽種而導致蔬菜外型較小或較大。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66 2013年3月號

 
【朱家泓老師3月、4月系列講座】
【林奇芬老師基金系列講座】
朱家泓老師3/23~3/24【期指當沖贏家進階班】、3/30~3/31【第5梯次技術分析進階班】課程熱列報名
●報名請上《Money錢》官網「購書專區」線上刷卡付費報名!
●或上《Money錢》官網下載「課程報名表」或電洽(02)2511-3511分機8803

【朱家泓老師-K線進階、波浪型態】課程,熱列報名
●上課時間:2013年4月6日~7日
●報名請上《Money錢》官網「購書專區」線上刷卡付費報名!

【林奇芬老師「4月20日基金百戰百勝」】課程,熱列報名
●上課時間:2013年4月20日
●報名請上《Money錢》官網「購書專區」線上刷卡付費報名!

 
4G行動網路對通信產業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未見到任何關於 5G 規格的理論基礎,這意味著 4G 將是中期未來最重要的通訊技術,不論語音或行動數據的傳輸都無法輕易超越。

召喚美國夢下的騷動靈魂:大衛林區電影
大衛•林區大概是這世界上最懂得如何用影像打造夢境──正確來說,應該是夢魘──的天才。光是從他的海報就可以看到這位導演的獨特視覺美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