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26日進行人事改組,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接替陳雲林出任新會長,他表示將爭取在上半年舉行兩會領導人第9次會談。由於27至29日適逢辜汪會談20周年,海協會此時人事換屆,彰顯承先啟後的意義十分明顯。1993年4月辜振甫及汪道涵代表海基、海協兩會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標識兩岸關係破冰的新里程碑,確立以協商代替對抗的兩岸互動主軸,並建立兩會制度化協商管道。當年辜汪會談的成功召開,關鍵在1992年香港會談達成擱置「一個中國原則」政治爭議的共識。
雖因時移境遷,兩岸雙方乃至台灣內部對92共識有不同解讀,但「擱置爭議,存異求同」原則迄今仍是兩岸關係推進的最重要基石。
辜汪新加坡會談後,因兩岸關係波折及台灣政黨輪替因素,兩會協商長期中斷,2005年辜、汪兩老相繼辭世,辜汪會談遂成絕響。直到2008年520馬政府就任後,雙方重新確認92共識,江丙坤及陳雲林分別接掌海基、海協,從2008年6月到2012年8月共舉行八次江陳會談,簽署18項協議,將兩岸關係推向嶄新階段。
鑑於兩岸會談中斷長達15年,面對的國際和兩岸形勢和辜、汪時代截然不同,因此,江陳會談大幅降低辜汪會談展現的政治意涵與身段,從掌握時效、務實解決問題著眼,簽署以經貿為主軸的18項協議,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的經貿關係;簽署ECFA更是戰略性的突破,為開啟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建構兩岸自由貿易區,奠定穩固基礎。總結八次江陳會談,確實開啟兩岸經貿協商的新時代。
但不可諱言,兩岸經貿協商持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是大陸方面對台灣釋出善意及「讓利」的結果,北京意在將兩岸協商從經貿、文教等層面,加速推進到對未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安排、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及達成和平協議等兩岸政治層面協商。
然而,馬政府受制於國內政治情勢及日益升高「圍堵中國」的國際政治氛圍,仍是堅守「先經後政」的協商原則,不願跨入政治協商的雷區,甚至連可能觸及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爭議的兩岸文化交流協議,皆猶豫不前。兩岸雙方對協商目標和進程的不同盤算,已明顯導致最近兩年協商步調變緩,而且因協商格局無法突破,大陸在經貿協商對台「讓利」的尺度也大幅縮減,因而讓人擔憂仍在協商中的ECFA服務貿易及貨品貿易協議的品質。
若將兩岸會談以1.0、2.0及3.0作階段性的區分,辜汪會談兩岸關係破冰可視為1.0階段;江陳會談兩岸經貿協商新時代可視為2.0階段;未來進入難度高的政治協商時代則可視為3.0階段。現在則是進入介於2.0和3.0間的2.5階段,一方面,須加速完成ECFA後續協商,深化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另一方面,則須在當前兩岸分歧中找出過渡性安排,讓兩岸協商可以局部突破,打開僵局。
在陳德銘接任海協會會長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提出鞏固和增強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等四點希望;國務委員楊潔箎指大陸鼓勵展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為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陳德銘則表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仍是現階段兩岸協商的優先和重點,惟他亦強調簽署兩岸科技、文化、教育領域的協議,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勢在必行」;展露出擴大兩岸協商格局的決心。
我方海基會在去年9月下旬已完成改組,接任江丙坤的新任董事長林中森早已積極進行兩會高層會談的準備,馬政府也宣布將具有一定政治意涵的兩會互設辦事處納入協商議題,並付諸行動。在兩岸會談進入2.5時代,林陳會談可以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將繫於兩岸當局的政治智慧與決心魄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