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美國家由於債信危機引爆的金融海嘯餘波盪漾,促使世界的經濟重心朝向亞洲轉移。如果以亞洲區域經濟整體發展來思考的話,當世界經濟重心偏向亞洲時,整體亞洲國家都能藉由獨特的競爭優勢與資源,做出適當的貢獻。 值此亞洲崛起的關鍵時代,海峽兩岸產業經管知識交流的重要平台—— 寰宇生產力論壇在4 月25 日於台北舉辦「2013 第七屆寰宇生產力(UP-MBA)」論壇。
本屆以「兩岸攜手,幸福永續」為主題,邀請中國生生產力中心許勝雄董事長、大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石定寰理事長、大陸科學技術部張來武副部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江丙坤會長,以及專程前來台灣分享趨勢觀察的大陸智庫領導、國內知名的企業家聚集一堂,以專題演講方式,討論當前由於極端氣候的變遷,對兩岸企業經營環境與風險帶來的重大衝擊,如何以共同永續發展為前提,綠色生產力為依歸,更緊密的實質對接,針對兩岸產業發展需求,構建華人企業綠色價值鏈,促進兩岸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進而探討「生產力的持續提升」與「環境資源的有效保護。」使人、物、境三方共榮共生,藉此打造幸福企業,幸福國度。
寰宇經貿論壇 朝野高度關注
由中國生產力中心與中國大陸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共同舉辦的「2013 第七屆寰宇生產力論壇」深受朝野高度關注,總統馬英九更致電賀詞。而遠道而來的石定寰理事長致詞時表示,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與「十八大方針」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未來發展戰略,更要透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各層面全面協調發展,進而達成小康社會、美麗及生態中國的目標。同時,要將過去傳產勞力密集,轉為資本密集,高附加價值產業,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開發海洋經濟。此次希望透過寰宇論壇平台的發酵,攜手打造綠色生產力。
三三企業交流會江丙坤會長致詞時強調,兩岸因經濟發展不同,更能在競合中開創新契機,促進經濟成長的豐碩成果,能讓兩岸人民來共同分享。然而,生活不僅是追求富裕而已,期盼藉由寰宇論壇的充分討論,讓兩岸人民能共同為幸福生活而努力。大陸科學技術部張來武副部長致詞時則表示,兩岸唯有倚靠創新才能提升競爭力,轉型綠色經濟,方能締造兩岸人民幸福永續。
幸福企業 幸福國度
2013 第七屆寰宇論壇專題演講率先由許勝雄董事長以「幸福企業• 幸福國度」為題揭開序幕。許勝雄董事長指出,日前出席不丹總理的新書記者會時,在新書「幸福是什麼?」當中,有一段文字提到「知識和力量若未伴隨著同理與苦難之心,將成為危險的能力;科技發展若與了解世間苦難和悲憫之心背道而馳,亦可能走上歧途。」有感於近年來台灣的發展方向,一直依循著「先進技術、智慧資本、創新研發⋯⋯」等價值主軸展開,各地區在展示狀況時,也多聚焦於各種亮眼的經濟數字,證明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但大多數的民眾卻未感到幸福快樂。很顯然地冰冷的經濟數字,終究還不如有感的生活。國家所追求的願景,終極目標應該是要造就人民更幸福的狀態,這個幸福感的創造,不應該只建立在經濟上的追求,更應是心靈上的滿足。
不丹前國王吉格梅• 辛格• 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 首度提出創新的國家幸福力概念(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 並確立了4 大支柱:1. 公平永續的社經發展;2. 保存脆弱的山林生態;3. 提倡文化與捍衛基本人類價值;4. 良善治理。不丹研究院延伸研究出以GHN 來衡量國家幸福力,包含9 大面向與72 個可以測量的操作變項,以測量一個地方的快樂指數。
從2005 年開始,世界各媒體和機構開始評比全球民眾的快樂程度。2012 年聯合國里約舉辦的地球高峰會,針對全球156 個國家進行評比,結果由「丹麥」獲得全球最快樂的人。在此項評比中,台灣排名第46 名。排名落後於新加坡的第33 名,日本的第44 名,超越南韓第56 名以及中國大陸第112 名。分析幸福國家的特色包括:包容性的財富;幸福的感受;信任的文化。台灣在2012 年開始推動GNH,行政院主計處主要採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規範,預計2013 年8月公布台灣的幸福指數。
他特別針對GNH 對兩岸領導人與企業幾項呼籲與提醒:
1. 重思經濟與物質發展背後的人道悲憫精神:能夠從與人的整體生活、促進以及減少苦難做關聯,企業與政府要多從慈悲、悲憫的出發點來做決 策,走出相互奪取的競爭觀點,讓社會全體生活更幸福。
2. 追求社會整體的幸福心靈狀態:能夠戒除貪婪,回歸人性本質,透過內省,不追求過度,提高人的社會價值,而不是發展自私的個人主義。
許勝雄董事長進一步指出企業與國家都透過追求永續與公平;物質與心靈的均衡發展;良好的政府治理;以同理心消彌對立;用文化多樣性來驅動社群活力,創造人民的幸福。
他特別強調,對幸福的追求,不是政府強加於人民身上一起追求,這是一種引導,而非教導;追求幸福應該是一種天性,營造一種社會氛圍,引導正向力量的發展。
PART 1:綠色經濟 創新藍海 企業永續
2008 年全球經濟深受金融海嘯衝擊,迫切需要新一波的成長動力;2009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提出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 的概念,以期帶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
中國大陸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武文生副所長,以「綠色製造,管理創新」為題發表演說,強調中國大陸企業積極從高污染、高耗能的製造轉為環保、低碳製造,協助勞力密集產業升級,發展綠色產業,新能源開發,朝向低碳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邱求慧主任秘書以「綠色經濟,創新藍海」為題表示,台灣為健全資源永續利用發展環境,提升綠色競爭力,接軌國際潮流,積極推動綠色研發、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產品生產及消費。在擬定綠色經濟政策上,以4 年500 億的預算,投入太陽光電、LED 照明、風力發電、生質能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等產業,目標是在2015 年創造新台幣1 兆1,580億元產值,提供11 萬人就業機會。同時,藉由投入技術研發經費,以成為全球前三大太陽電池生產國以及最大LED 光源及模組工供應為目標。邱求慧主任秘書強調,台灣正努力轉型以及發展綠色經濟及環境保護,將持續透過政府與產業投入大量經費經營綠色經濟,尋求更美好的未來。
隨著全球天災人禍頻傳,產業趨勢驟變,企業如何,邁向卓越企業追求永續經營?
中國生產力中心張寶誠總經理特別以「綠色卓越,企業永續」為題發表演說。他以聯合國2013 年調查數字說明過去十年間,全球天災共達3,852 起,造成超過80 萬人喪生,超過20 億人受災,經濟損失更超過9,600 億美元。例如,今年3 月中國大陸爆發的H7N9 禽流感,已讓全球風聲鶴唳,唯恐2003 年的SARS 病毒肆虐事件再次發生;金磚四國中的印度雖被視為潛力十足的新興市場,但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超過33%的人口每日生活在1 塊美元的貧窮線以下。面對環境的反撲以及社會的公義,21 世紀世界發展趨勢已然以永續農業興起、水足跡漸流行、零廢棄物排放、再生能源運用等蔚為主流。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從十二五規劃與十八大方針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全面達成小康社會、美麗中國、生態中國的目標。
張寶誠總經理分析,從「企業經營績效」與「企業經營歷程」雙軸座標,企業要從過去管理財、景氣財,轉變為創新財與機會財,達到環境永續、社會進步、顧客成功、員工幸福,雇主獲利的卓越企業。因此,產業經濟的下一步會由平衡/分享經濟作為主軸。平衡/分享經濟以幸福人民為核心,在金字塔頂層企業秉持「簡約而富足」的精神,透過企業社會責任、綠能永續管理、節能科技發開來落實;在金字塔底層的企業,則秉持「稀少卻富有」的精神,透過資源回收、節約能源、綠能科技來締造人民幸福。張寶誠總經理以台達電、大愛感恩科技、大陸小米手機為例,說明「以人造物改境」來喚起企業超越卓越的抱負與雄心。
此外,在政府、民間機構的支持下,中國生產力中心進一步提議在我國成立APO 綠色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on Green Productivity, COEGP),希冀藉由國際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機制,協助APO 會員國發展綠色生產力,並透過專家經驗的分享提高綠色競爭能量。期待透過綠色卓越中心平台,將我國推動綠色生產力的技術與輔導認證推動成果,與各會員國相互切磋琢磨,進而早日達到成為亞太地區綠色生產力的領導者之願景。
PART 2:綠色再造 簡約奢華 福慧常留
行政院於2008 年核定的「永續能源政策」,訂定台灣2020 年及2025 年節能目標為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2015 年較2005 年下降20%以上;在減碳目標則是在2020 年回到2005 年排放量,2025 年回到2000 年排放量。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胡耀祖副所長在以「綠色能源,簡約奢華」為題演講時表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3683MW,希望到了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目標為12.5GW,主要的能源來自離岸風電的發展。目前是採在陸域優先開發優良風場,再開發次級風場;海域則以淺海區域推動業者設置示範風場,再逐步擴展至深海區域。他強調,在全球環境變遷下,節能減碳才能維繫地球永續發展。台灣在穩健的減核政策下,從供應端加速建設綠色能源,並以台灣完整的資通訊技術結合綠色能源,達到節能減碳,環保永續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以慈濟「證嚴法師」所言:「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在證嚴法師的啟發下,集人文、公益、環保科技於一身,創造永續循環。他表示,大愛科技從社會資源的角度及責任,將格局放大,做利益地球、利益眾生的事,以環保、人文的價值觀與慈善公益,作為企業經營方針。因此,從2009年至今回收2.6 億支保特瓶,節省了435 萬公升的石油,減排二氧化碳170 萬KG,節省水資源7 億2 千公升。大愛感恩科技真正落實做事業是以志業為目標,事業是過程,志業才是最終目標。
PART 3:綠色服務 智能生活 永續發展
台達電子集團鄭崇華榮譽董事長以「綠色生活,永續發展」為題表示,台達電的電源管理產品,在多年累積技術基礎及不斷創新研發下,不僅提升客戶產品的用電效率,對環保節能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有貢獻。台達電也以電源作為基礎,發展各式節能產品,如投入太陽能產業,並完成垂直整合。他強調,台達電親身實踐環保節能,2005 更在企業總部成立專責組織,並由自己擔任環保長(Chief Environmental Of_cer),讓節能環保在台達電成為風氣。鄭崇華榮譽董事長表示,從台達台南廠開始,希望台達電所有的建築都必須是綠建築,目的要讓所有員工都能在舒適的環境裡工作。而2015 年更要打造國際綠能智慧園區,以綠能的解決方案為主軸,結合台達電在綠能科技的實力,帶動一種簡約富足的新綠能生活型態。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林志森董事長演講時強調,綠色服務是成功企業的「第六力」。面對21 世紀全球追求綠色經濟發展,也是綠色服務的新世代。綠色服務強調的是綠色技術和綠色管理,企業或組織在服務的過程中,將環境友善化的觀念納入服務中,也將滿足顧客更前瞻的需求。
明基電通陳其宏總經理表示,明基電通(BenQ) 從產品設計改良、節能減碳、包裝改良、綠色環保標章,充分將綠色產品設計概念融入研發。例如,在材料設計改良上,採用可回收塑料,並與數家原料廠配合開發生質及生物科分解的材料以達到降低石油使用,深耕綠色產品,促進BenQ 以永續創造價值,面對全球市場。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3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