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專訪《不抱怨的世界》作者

 
每週 一 出刊.2013.05.27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專訪《不抱怨的世界》作者
魅力男人
魅麗專訪大師 

專訪《不抱怨的世界》作者

專訪《不抱怨的世界》作者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威爾•鮑溫
快樂是一種選擇,由我們自己決定
快樂是一種主觀的幸福感,跟賺多少錢、多漂亮、住在哪裡、外界的一切都沒有關係,它純粹只存在你的內在,快樂不用上網搜尋,應該去自己內心裡搜尋才對。


「喔,我的媽呀,我實在很受不了那個某某某,跟他在一起真的很煩,他一直抱怨、一直抱怨,講也講不聽,他死命不改,我快被他煩死了。」

「嗯,那你現在在幹嘛?」

「蛤?」目瞪口呆。

當我第一次聽到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覺得這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書名,前瞻性十足。我們早已厭倦那些穿梭在我們身邊喋喋不休的抱怨聲,通常對於別人抱怨的事,我們根本無能為力。除了充當垃圾桶、聽他吐吐苦水外,我們能插手的地方相當有限。

再則,如果發現對方只是抱怨成性,根本不想改變時,更會激起我們的反感。

對於別人的苦水,一開始我們難免會出自好奇,像聽八卦一樣的你來我往,說到感興趣的部份,偶爾還會插個話、多問幾句,甚至再給一點建議。但如果對方一次次持續的發牢騷,我們就會開始覺得無趣、浪費時間。

想想,當我們聽別人抱怨時,怎麼好意思表現出我們對生活的滿意與快樂?怎麼好意思分享我們愉快的心情?抱怨的人通常會緊緊抓住不悅的心情不放,即使我們好意想扭轉他的心情,他可能還會覺得我們不關心、沒有同裡心、不夠朋友,不懂得體恤。

磨久了,我們都想逃之夭夭。但話又說回來,我們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樣的毛病?我們這方面的自覺通常都很低。

有一點我可以證實,一個常抱怨的人一定不快樂。因此,想要快樂就必須很有自覺的改變這個愛抱怨的習慣。看別人,我們都很清楚,看自己,我們可就糊裡糊塗。

《不抱怨的世界》價值在於他的紫色手環運動。威爾實在太聰明了,腕上的手環目的在於提醒我們自己所許下的承諾;承諾自己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自我期許,因為聰明的人已經知道抱怨所產生的種種負面效應。當自己決心要修心時,手環可以是用來幫助我們提升覺知的工具。

此時,腕上的手環像極了一位開悟的貼身師父,時時提醒自己快快從抱怨中覺醒。

威爾說,真的有人花了長達八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紀錄。對那位仁兄來說,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這樣的改變,真是「哈里路亞!」,功德一件。

寫這篇文章時,我的電腦當機不下十次,我又聽到我再一次的跟老公抱怨。這次,脫口而出前我對自己說:「賴佩霞,閉嘴,趕快拿你的電腦去修,別再污染家裡的空氣了。」

———————————————Q&A—————————————————

賴佩霞:什麽樣的因素讓你想成為一位牧師?

鮑溫:我的童年生活充滿挑戰,非常艱辛,雖然我的家庭很富有,但只有很少的愛。一個孩子在他小的時候,很自然覺得父母就像神一樣。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肉體上,如果父母對孩子刻薄,沒有愛心、耐心,甚至虐待,面對這樣的父母,小孩會慢慢發展出一種想法,認為一定是自己本身有問題。我父親就是一個虐待成性的人,他很努力不要這樣對待我們,但是他對我和我的兄弟都非常嚴苛。三年前,我五十嵗的時候去打禪七,禁語七天,我開始問自己到底怎麽了,哪裡出了問題?結果,我什麽都沒有找到。我那時才發現,原來,我根本就沒有問題。對我來說,這是人生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這並不是傲慢,而是我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

紫色手環
看待愛抱怨的行為

賴佩霞:你怎麽會以《不抱怨的世界》這麼直接的書名作為你的第一本書?

鮑溫:二ΟΟ六年我在教會工作,當時身邊有太多既愛抱怨又愛嫌棄的人,我就請人們戴上紫色手環,只要發現自己又開始抱怨,就必須摘下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當初的構想,主要是希望人們能更有意識的看待自己愛抱怨的行為,完全沒想到後來會大受歡迎,有那麽多人跟著響應。主持人歐普拉因為得知參與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邀請我上節目談這個話題。不久之後,就拓展成一個世界性的活動,這時,我才開始著手寫《不抱怨的世界》。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68期 / 5月號】

特別企劃 

魅力男人

魅力男人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音樂傳教士
風潮音樂楊錦聰


綽號洋蔥的楊錦聰,走過剝洋蔥般的內心探索之路,洋蔥令人流淚,卻也是美味的神祕關鍵,從熱愛音樂的莽莽少年,到沉浸在蘇菲旋轉的心樂天籟,透過整合自己的身與靈,航向音樂的藍海。

聲音是最奇妙的載體之一,透過聲波的傳遞,媽媽可以叫張君雅小妹妹回家吃晚飯,里長伯可以通知里民來參加活動,人跟人可以傳情達意有效溝通,而音樂家透過聲音,不管是歌唱還是樂器演奏,可以輕易讓人歡笑也讓人落淚。

當聲音變成音樂,它作為載體的本質不變,卻因為裡面蘊含的情感,成為最動聽的一種聲音。多數人與音樂的關係是聆聽,而少數人選擇創作,或者投入音樂生產的鏈結裡,那是心中有股難熄的熱情之火不斷燃燒,非得讓自己全然浸潤其中,才會舒坦與解脫。「為了音樂,雖千萬難吾往矣」,應該是退伍之後就進入唐山樂集賣樂器和演奏會門票,後來創辦風潮唱片的楊錦聰最好的寫照。

就是愛音樂
打雜送貨也願意

一九六〇年出生在新竹香山貧窮農家的楊錦聰,成長的過程一如這個世代的其他小孩,大家都赤腳上學,看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與藏鏡人在電視上相搏,不同的是他比其他的孩子更喜歡上音樂課,連校長也會指定他帶著同學唱歌,他回憶道:「小學時,哥哥給我一支五塊錢的塑膠笛,我在放牛時總是自己吹著一些簡單的單音,卻樂在其中,現在想起來,這也許就是我音樂生涯的啟蒙。」

進了香山國中之後,楊錦聰參加管樂社,學會吹小喇叭,後來考進學風自由的新竹中學,還是一樣參加管樂社,還是一樣吹小喇叭,不同的是,因為開始接觸古典音樂,視野逐漸展開。畢業之後考上交大運輸工程管理系,楊錦聰自認不是愛念書的好學生,甚至因為難以兼顧課業,兩度萌生休學的念頭,最後還是挺緊牙關撐過去。但是大學四年,他組了合唱團,學會吉他演奏,更重要的是,確立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甚至暗暗下定決心,畢業後要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

雖然大學時他立下了這樣志願,退伍之後既無裙帶關係,也非相關科系,於是只好進入唯一願意用他的唐山樂集,做些庶務性的工作,「那時候薪水低,又辛苦,常常要騎著摩托車到處去賣國樂演奏會的門票,連下雨天也不例外,但是即使如此,因為跟音樂還有一點點關係,我還是甘之如飴。」楊錦聰如是說。

音樂不一定要有主張
而是產生氛圍

只可惜,再多的熱情也難以力挽狂瀾。唐山樂集三位股東之間的爭執簡直如家常便飯,不多久即陷入困境,楊錦聰於是離開是非之地,考入牛頓雜誌擔任行銷工作。不過有趣的是,楊錦聰人雖然離開了唐山,心裡卻依然掛念,常常利用假日回去幫忙。

一九八八年,政府開放兩岸文化交流,唐山樂集的老闆見機不可失,於是來找楊錦聰共同成立新公司經營中國音樂市場,「那時我才二十八歲,初入社會不過幾年那有錢,於是回故鄉請父母幫忙,他們和一些親友合湊了一百萬,風潮這家公司才得以成立。不過那時雖然實現夢想,可以經營音樂事業,但是沒兩年就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入不敷出,背債幾百萬。那時候我非常痛苦,每每想要放棄。後來家人來台北了解現況,我們坐下來仔細檢討,發現所有發行的唱片中,只有一張詢問度最高,叫做『中國梵樂』,白話來說,就是一張佛教音樂。」

這個發現後來成為楊錦聰音樂事業的轉機,接下來的一年風潮一共發行六張唱片,每張都是精緻的佛教音樂,張張銷售長紅。這個事件給楊錦聰很大的啟示,他發現音樂其實不一定要有所主張,而是可以作為一種氛圍,或是直接貼近生活,於是從這樣的概念發展出一系列的健康音樂、風水音樂、環保音樂等,直接脫離主流音樂的範疇,自闢藍海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68期 / 5月號】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3-05-20 過了青春期還長痘?
2013-05-13 拒絕曬出黑•斑•老
2013-05-06 做個新3好女人
2013-04-29 黃鼎殷 身體是全世界最好的醫...
主編推薦  
悠閒漫遊大阪逛街趣∼
國烤肉香嫩多汁大口吃!
動畫看太多表妹想上熱氣球
子公寓躺臥疑似身體不適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魅麗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