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6-7-01
作為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家,楊定一近期的著作顯得大膽,他探討與回應的問題已經跨越科學、哲學與宗教,一腳踩進神秘領域。
「我是誰」是一個千古大哉問,古代聖賢哲人都在尋找,都在試著定義,到了步調快速的現代,我們每天形色匆忙在時刻表中奔波,滑著手機,緊盯著各種銀幕的同時,也在默默想著同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就是我的全部嗎?」
如何為我定義
科學哲學神學都在討論
無法為「我」定位與定義,成為現代人很大的焦慮與空洞感來源,當物質生活充裕,一切生活所需便捷時,這個焦慮感更大。我們不再需要為了下一餐打獵耕作,不再需要為了交易物資跋涉千里,疾病上醫院或買成藥就可以輕易解決,生存的壓力減輕時,「我」這個議題的能量開始凝聚,每一個人都對「我」更加重視,尋找自我、如何做自己,成為一個就算沒有迫在眼前,也半浮半沉於意識水面的重要問題,因為,人人都想要成就更好的「我」。
這分尋求答案的不安與急切,需要被回應。楊定一決定要在他的新書《全部的你》中,好好回答。配合書本,他也同時錄製了音聲專輯《Are you Here?你,在嗎?》用聲音說給大家聽。楊定一進錄音室的狀況很有趣,他從來不準備稿子或大綱,進去就開始講,每次都會說上六到八小時,不停的,「要特別感謝工作人員,在合作當中是個能量的體會,我邏輯上不用特別去關注,完全站在一個共振共鳴的層面,那個力量其實更大,可以把一個人震動起來。」
但是後續的工程還是很繁浩,需要整理,楊定一就會與風潮的同仁坐下來講解,有時用講得不夠清楚,他還會抓張紙用畫的,留下了許多看似童趣但充滿深意的手稿,也一併被收進這次專輯中。
牆上的貓
把人生虛實顛倒活
人若沒有活在一個框架之內就會沒有安全感,沒有符合某一種標準就不安,不知道自我價值在哪裡,楊定一形容:「我們都像牆上的貓一樣,急著想要抓住牆壁,留下深深長長的爪痕,沒有規畫就好像會從山上被推下去,充滿不確定。到一個年齡就會想要結婚生子,好像一定要有一個規律,要有學術學位,要晉升,我們對人生都有一個規畫。」這個比喻很妙,因為有養過貓的人就知道,貓很柔軟,平衡感很好,還會空中轉體,如果任身軀自由掉落,明明可以安穩著地,但貓咪總是很緊張地想抓住牆,原來我們對生命所做的努力,跟貓一樣傻氣。
追求怎麼來的,是先從二元對立開始。楊定一解釋:「追求,代表我現在沒有。我必須追求什麼,我追求的東西變成一個課題。怎麼來的這個念頭,就是因為我把世界跟我隔離。我認為我需要追求什麼,我認為我在這個瞬間不是完整的,不complete,所以我要學習,要找個對象要生孩子,要追求這些我才會越來越完整,才可以完整自己,我跟你說,開什麼玩笑,你現在就是完整的,你不可能比現在更完整了,但你不會相信我,連修行都是這樣,你怎麼去完整修行,你要練習好多東西。」當我們追求某一種境界時,就離修行越來越遠,因為把「我」先隔離於世界之外了。
一切價值與框架,一切的追求,都是我們用頭腦創造出來的外在世界,卻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也不是真相。楊定一說:「我們把人生顛倒了,因為看不到內心,所以把外在當作一切。只有外面,就是你痛苦的來源,因為你從外面不可能完整自己、完成自己。你找對象生子,他壽命有限會離開你,可能不理你不聽你的話順你的意;工作早晚有一天會結束、肉體也會結束。外在一切都有時限,會結束,真正永遠的只有內在,你的內心從來沒有動過,永遠都在等待你,所以先把這個內在找回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06期/ 7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