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成就導致的人生挫敗 一九一五年,戰時柏林。 愛因斯坦剛創造出一道了不起的方程式: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式。它是有史以來最美妙的成就之一,和巴哈或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偉大。愛因斯坦的一九一五年方程式只有兩個核心項,但是它竟揭露了難以想像的空間與時間特性,解釋黑洞為何存在,說明宇宙如何開始、可能會如何結束,甚至為革命性的科技奠定基礎,例如GPS導航。愛因斯坦因為自己發現的理論而欣喜若狂。「我最大膽的夢想,如今已然成真,」那年,他寫信給他最要好的朋友。 但是他的夢想不久便中斷了。兩年後,就在一九一七年,他發現有關宇宙形狀的天文證據,似乎和他的廣義相對論相牴觸。他無法解釋此矛盾,只好修改自己的方程式,額外加入一個項,破壞了它的簡潔性。 結果,妥協只是暫時的。若干年後,新的證據證實,他原始的絕妙概念才是正確的,於是愛因斯坦又恢復了原始的方程式。他稱呼這個暫時修改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因為這破壞了一九一五年簡潔的原始方程式之美。然而,即便這項修改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大錯,最嚴重的錯誤還在後頭。 愛因斯坦認為,他過去的錯誤,錯在遵循那些不完善的實驗證據,應該只管保持冷靜,總有一天,天文學家會明白他們弄錯了。但是他從這次經驗得出另一個結論: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再也用不著遵循實驗證據。當批評他的人試圖提出證據,反駁他後來的理念,他一概置之不理,深信事實會再次證明他是對的。 這種反應雖是人之常情,卻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它對愛因斯坦接下來的嘗試造成愈來愈大的傷害,尤其是在蓬勃發展的超小尺度、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諸如波耳等好友都懇求他講講道理。他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絕頂聰明可能再度改變世界,只要他願意接受新一代實驗學家不斷揭露的新發現,那些都是證據確鑿的。但是愛因斯坦卻辦不到。 他私底下曾有幾番疑慮,但是都忍住了。他用一九一五年的理論揭開宇宙結構的奧祕,當時其他人都錯了,他才是對的。他不會再受誤導了。 正是這樣的堅定理念,使他孤立於新一代量子力學研究之外,使他的聲譽在嚴謹科學家之間蕩然無存;正是這樣的堅定理念,害得他在默瑟街的研究生涯孤獨至極。 到底是怎麼回事?天才是如何達到巔峰、又如何走下坡?我們如何面對失敗、面對衰老?我們如何喪失信任的習慣、能不能失而復得?這些都是本書探討的主題。再者,本書也探討了愛因斯坦的概念本身(有對的,也有錯的),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得出這些概念。就這層意義上,本書可說是雙重傳記:這則故事敘述一位會犯錯的天才,這則故事也敘述他的錯誤,錯誤如何起始、滋長、令人深陷其中,甚至連愛因斯坦這麼睿智的人也無法自拔。 天才與傲慢,勝利與失敗,可說是密不可分的。愛因斯坦一九一五年提出的方程式,以及它背後的理論,或許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壯舉,卻也為他最驚人的失敗埋下種子。為了瞭解愛因斯坦在一九一五年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成就,為了瞭解他怎麼會出錯,有必要更進一步回顧過去,回顧愛因斯坦的早年歲月,回顧當時令他深深著迷的種種奧祕。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