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美國的《Fast Company》刊出一篇很有趣的長文,它是在講,這世紀最新的趨勢,叫做──「流動世代」(Generation Flux)。
他還給了一個簡稱,叫「GenFlux」。
什麼是「流動世代」?
這是一個新的世代,不再是「Y世代」或「N時代」,它是「流動世代」,它的標記就是「動盪」──這個世代不懼於動盪,習慣於動盪,甚至enjoy於動盪。我們都聽過以動盪來形容世局、經濟、股市、職場,但沒聽過以動盪來形容世代,作者意思是,我們這一批人,不只可能有些天災人禍,還有可能碰到產業或社會不斷的變動、變動、變動!
在接下來的世界裡,要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何事?會變得愈來愈困難。比方說,誰會是今年的科技老大?文章舉例大家都知道的,五年前,Nokia、RIM、Motorola還佔了64%的市佔,短短五年後,就被蘋果和Samsung打得落花流水。這只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還有很多故事,是大家不知道的。
還有,誰會是下一屆的美國總統?哪裡會是下一個發生大地震的地方?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真的,尤其是到了這一年,事情變得愈來愈難以預測!想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何事,已經變得「倍數的艱難」(Exponentially difficult)!大的事,中的事,小的事,細微至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家庭,在在隱藏著很多很多可能的「變數」。
怎麼辦?
想在這些變動之後趁勢而起、提升自己的實力與狀況?「流動世代」最重要的競爭優勢、最重要的人格特質,就是──「善動」!
文章提到一位矽谷知名創投叫Patil,他一開始是在大學研究氣象的,後來創業,還參與公共事務,也來教書,最後落腳在做創投、做金融。這傢伙之所以敢「動」得這麼厲害,都是因為他擅長於分析「混沌」(Chaos),他深深知道,人生要成功?最重要的並不是「知道」下一步在哪裡,而是「覺悟」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混沌」中。
文章說,「流動世代」的特質,就是要「以『動』制動」;當你夠「動」,你不再怕任何的動盪,你本身就是一個動盪的人,自然就可以輕鬆的活在動盪的世界。
文章以這個Patil為例,他的職涯換了這麼多方向、換了這麼多家公司,最後他自認他「什麼也不是,但什麼都是了」(none of those things and all of them)。當有朋友問他,他知道接下來什麼會發生嗎?他說,「我無所謂,我永遠都找到某些事情做的!」
在這個注重「趨勢」以及崇尚「預言」的時代,要說出「我對下一步不知道、亦無所謂」,乍聽之下好像是自找死路也不合道理,但,當你這樣做,你反而是走出正確的一步。
因為,你認清了真正的「事實」。於是,別人只是不斷的「猜錯」,而你一開始雖然不知道,當你沒猜錯,你就是猜對了。了解我的意思嗎?
此外,「以動制動」也算是一種心理學,記得我剛回台灣很怕「地震」,偏偏這裡地震特多,大多發生在早上;在過去寫作的二千多個日子裡,已經無數次在早晨,因為地震桌子搖晃而從書桌上跳起來,跑去開大門,差點就要衝下樓梯……後來我發現,要克制這樣「一直地震」的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地震來臨時我自己在室內走來走去、跑來跑去,就沒感到地震了。這招聽來愚蠢,但也是真的有效克服恐懼──當你「正在動」,就不怕動。
入社會以來不斷的閱讀各種預測趨勢的文章,每一次讀到,哇,EQ時代來了,我就趕緊想,應該怎麼做才能提升我的EQ、成為好員工?或是啊呀,「關係」時代來了,我要怎麼做才能提升我的人際關係?但,從來沒有一次讀到的趨勢,比這一篇「流動世代」還要簡單的指令──
這指令就是,不必學什麼,只要「動起來」就好了!
動,第一步,就是檢視你現在「靜」的一切。
換個地方住住看?
換輛摩托車?
換個方式上班?
還是乾脆換個工作?
「流動世代」不必學習任何事,只要「動起來」,真是最簡單的趨勢,或許,對一些人來說,也是最困難的趨勢。
面對這一個經常變動的世代,「善變」的人遠遠比「不變」好。
別想太多,人家都這樣講了,動吧!
(本文為舊文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