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以助人減輕、脫離病苦為使命,但世界上有很多病,醫生無法逆轉病程的下坡,即便苦其所苦,也愛莫能助。●
九十歲的L爺爺,因為發燒、呼吸會喘,從養護機構送來急診,診斷為肺炎收住院。因為高齡、失智及許多慢性病,家屬已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婉拒插管和電擊等侵入性急救,以緩和症狀及順其自然為治療方向。不過,在抗生素治療一周後,症狀及檢查皆顯示肺炎明顯改善,因此請看護詢問家屬(兒子及媳婦)接下來哪天方便接L爺爺出院。
不巧的是,出院前一天,L爺爺灌食發生嗆咳,接著發燒、呼吸變喘且血氧濃度下降,X光一照──典型吸入性肺炎。我立即聯絡家屬說明情況並暫緩出院計畫,告知得繼續住院治療並密切觀察至少一周。
「可是機構那邊持續計費,這樣子住院住太久了……」收到這樣的通知,聽得出家屬相當焦急。
「目前病況不可能回機構,您們要不要先中止機構床位保留,即將出院再去尋找床位?」我明白經濟上的擔憂,畢竟住院還須負擔看護費,著實是兩頭燒。
兩天後的早上,護理師通知:「昨晚病患的兒子和媳婦前來,似乎是想要幫老人家插管,但我不太懂他們的意思,不是已經簽DNR了嗎?總之,他們說今天下午兩點會再過來,想與醫師商量。」
收到這段傳話,我也是滿心疑惑,但還是依照約定時間來到病房,與家屬碰面。「醫生,請問您可以幫我爸爸插管嗎?」兒子見到我,開門見山地問。
插管這個詞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可真正了解意涵的卻不多,甚至常和鼻胃管混為一談。氣管內插管──簡稱插管──並連接上呼吸機,是幫助呼吸衰竭的病患度過缺氧難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們藉此爭取時間治療呼吸衰竭的原因,待病因矯正後評估移除氣管內管,回到正常呼吸。不過,喉嚨插著一根硬管非常不舒服,因此插管患者常須加上鎮靜藥物。
「您們為什麼突然想要侵入性急救呢?雖然L爺爺有肺炎,但目前使用鼻導管氧氣就能維持不錯的血氧濃度,呼吸功能沒有差到需要插管的程度。」
「爸爸這次住院後,機構那邊的床位費還是得照繳,可是我們又不敢把保留退掉,因為還有很多人排隊等著,取消之後根本不可能馬上排到。我們聽說,好像呼吸照護機構(長期依賴呼吸器患者住的病房)有一些空位,而且床位費每天算起來還便宜幾百塊。」
姑且不論這個消息正確與否,因為花費考量而給病人不必要的治療是不符合醫療常規及倫理的,何況插管還是具侵入性,會使病人感到不適的醫療行為。我心裡暗自以為家屬荒唐,以醫療及病患的角度分析恕難配合的理由,可愈是解釋,愈有種不忍繼續說下去的悵然感。
●
「機構一個月三萬、住院看護費一天兩千、家裡兩個孩子需要教養費,還有我媽媽也住在機構……我做清潔一個月才兩萬多,壓力真的好大……」家屬似乎能了解要求插管於理於法不合適,沉默了一會兒,欲言又止,最後媳婦娓娓道出了背後理由。
那眉間皺褶深處彷彿懸著兩頭燒的蠟燭──不,多頭燒的蠟燭,燭火燃在那根焦黑燭芯上,煎心照亮家人影子,灼熱的蠟淚卻往自己腳下流。那是我看過最無助的眼神。
「我們有一間小套房……我們也只有年輕時努力買下的那一間小套房,卻因此不符合中低收入戶標準。一家四口擠在裡面,根本沒有空間能容納長輩。」我詢問是否尋求過社工或社福單位協助,得到如此的答案,頓時語塞,不知道還能如何幫助眼前不亞於病患辛苦,卻鮮少被關心、難被照顧到的家屬。
看得出醫生的愛莫能助,兒子提出了最後的懇求:「可以的話,希望爸爸能儘快出院……」
目送家屬落寞的背影,護理師小聲哀嘆:「抽痰時爺爺還會對我微笑耶,這支管子怎麼可能忍心插下去。」久病床前無孝子嗎?家屬已經很盡力孝順了,賣力工作苦追照養家庭的燒錢速度,可是背上的負擔與日俱增,重得他們不得不試圖找一個支撐,怎知抓了一支不能用的硬管子。
慶幸的是L爺爺狀況逐步穩定,讓家屬如期在一周後接他回機構。我再三叮囑要接續服用口服抗生素,萬不能中斷,且要回門診複查評估以調整用藥,家屬點頭,辦理出院手續。
後來我查閱病歷,想追蹤L爺爺是平穩下來或因過早出院而惡化,但發現在約定的門診時間並沒有紀錄。時至今日,數個月過去了,沒有丁點消息。看著那一串偌長但日期終止於上次住院日的就診資料,我暗自希望只是因為一切都穩定下來了,家屬認為無須複查而省下再跑醫院的負擔,但怕的是狀況惡化可家屬選擇了不再繼續醫院與機構之間的迴圈。
無論L爺爺後來怎麼樣,我常想起的是他兒子與媳婦眉間深不見底的哀愁。那時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其實想告訴他們,您們辛苦了,再累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這些話後來成為了一根蠟燭,插在心底標誌著自己的無能為力,燭光幢幢,默默地、深深地遙相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