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薛好薰/綠參差

聯副電子報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8/03 第748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薛好薰/綠參差
吳鈞堯/黑與白
【文化現場】王德威/魏海敏的梅派藝術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薛好薰/綠參差
薛好薰/聯合報
蕨類伸出的嫩莖,有時像勾著頭的問號,但有時,又彷彿蘊蓄著力量的小小拳頭,準備奮力反擊什麼,等日後張手,又可以攫住什麼。

比如陽台上鳳尾蕨冒出的新葉,像嬰兒緊握拳指般地蜷曲,直到某個甦醒時刻才悠悠舒展開來,之後,整株看起來便是梵谷筆下絲柏樹的迷你版,那股生命的原慾虯張,伸手擊破初夏厚重的熱度,又攪動周遭凝滯的空氣般,呈現綠盈盈渦漩,有股令人動容的意志。

有幾片較細長的葉子微內捲,又悄悄描深了邊,細看下,原來長了孢子,包捲著粉狀幽微的祕密。這才恍然,也許這是讓我過敏發作,成天猛爆噴嚏、鼻水直淌的元兇。鳳尾蕨不想被局限在陽台,只能吸引視覺關注,便飄進室內每個角落,極力敲扣另一種感官受器,雖然悄無聲息卻又強悍地宣告自己的存在。我因過敏嚴重而就診,醫生詢問家中環境,想找出原因,提醒我可能是蕨類的孢子。當時我尚未發現,只是不信。醫生看我的神情,彷彿懂得,我即使知情,也願意付這個代價,遂開了藥方,淡然說,就等生長季節過吧。於是,我不管自己體質正極力抗拒,仍堅持豢養蕨類,私心希冀,會不會有朝一日它們會馴服我的過敏?

前二年新冠肺炎傳播前,我開始種植幾株鹿角蕨,依循網路的示範影片,嘗試將僅有幾片葉子的幼苗上板,幾個月後竟也冒出小臉般的營養葉。接著,全球疫情變得嚴峻,停班停課,出門怕變種病毒,居家耍廢也擔心「變腫病毒」上身,令人羨慕植物可以毫無顧忌,只要陽光、空氣、水,幾吋的一小盆土和水苔,簡單的條件俱足,便可以滋滋潤潤,將所有的富裕全反映在自身,極力地抽高、變壯、長密。不像人類一方面汲汲營聚身外物,卻計較身上多出來的斤兩。

經過三級警戒、降級恢復日常生活,再到疫情重新升溫,確診人數百、千、萬……不管人世的紛紛擾擾,鹿角蕨自在生長,連日霪雨,鹿角變得挺立,雄姿英發,彷彿木板後有一頭鹿不甘隱藏,即將從另一個平行時空擠冒出來。又先後長出一張張青瓷綠的嫩生新臉,把老皺發黃的過去包覆起來,當夏天來臨時,已經改頭換面。不禁幻想:如果人臉也可以重生,會是何種樣貌?即使人臉無法新生,針對長期以來脫卸不了的口罩,商人已經設計出可以搭配衣服的各式圖色,儼然是可以逐日汰換的新臉。最先找到和病毒共存方法的,應是流行吧。

我陸續從花市帶回適合室內及半日照的耐陰植物,清晨黃昏散步時又在路樹上剪下附生槲蕨、兔腳蕨,綁上木片懸掛。都擠在小小陽台,毫無禁忌地群聚,熱鬧非凡卻一片闃靜,沁人心脾。於是蕾絲蕨和腎蕨齜咧著細密羊齒、鐵線蕨與長春藤披垂茂密翠髮、蝴蝶蘭則長滿虯髯似的白綠氣根。

不同於這些秀氣植物的,是龜背芋擎揚著可以遮覆人臉的巨大葉面,上頭刀疤般的裂縫,每一道都彷彿蘊藏驚險滄桑的故事。但有時,又覺得龜背芋隨機皸裂的孔洞,不同長短、粗細、曲直,似乎也適合仿效古人,拿來占卜詭譎莫測的疫情:「大疫止於壬寅?止於癸卯?清零?共存?」那吉凶、成敗、臆測,以及有待驗證的神諭,都隱藏在紋理縱橫龜背中。每當陽光穿透間隙,地面上影影綽綽,或者又是另一種卜辭解讀。

因應這兩年的疫情,大家減少出門,有人看書、追劇、鍛鍊廚藝、整理環境斷捨離……而我最大的蛻變應是擺脫了過去植物終結者身分。或許看顧它們的時間變多了,才贏得如此溫情回報,不斷茂長,我一一分盆,也讓幾近繭居的生活,從房間走幾步到陽台,便有了置身熱帶雨林的假想。在它們的圍繞庇護之下,形成一道結界,疾疫不侵。

後來看到一則報導,室內植物能「改善空氣」的說法,是被誇大了,效果還比不上一台空氣清淨機,如想憑藉植物達到空氣淨化,得在十四坪大的空間種上五千棵植物才能奏效。

五千棵?很好奇需要多大尺寸的植物?多少面積的綠葉?

我並沒有被這說法當頭澆了一盆冰水般,熄滅了種植的熱情。自忖陽台大大小小葉片湊起來也不足五千吧?但又如何,我原不是為了可以家居美化、淨化才栽種,它們也不是為了陪襯紅花而那樣地本質先於存在,甚至也不為了以滿眼綠意暫時消釋我對疫情的焦慮而存在。但我還是感激。它們畢竟還是建築一道屏障,為我阻擋許多生活落塵,在灰敗中增添蒼綠。

有一回看著陽台滋蔓的蓊鬱,不知怎地,聯想起芙烈達□卡蘿〈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引人矚目的二道濃眉,如展翼欲飛的雙翅,似乎企圖飛越重大車禍後不斷修復重整肉體的痛苦,飛越丈夫屢次出軌背叛的精神折磨。而她的嘴唇有著堅毅線條,唇上冒出的髭鬚,也充滿熱帶雨林的生猛勃發氣息。除了令人震懾的畫像主體,襯在背後的觀葉植物層層疊疊、深深淺淺,沒有景深與透視,葉脈分明,展現出無法規訓的野性。芙烈達一生坎坷,那鮮活蒼翠似乎成為她面對苦痛現實的生命底色。

記得理察.鮑爾斯《樹冠上》書中寫道,人類和樹來自共同祖先,共享四分之一的基因。或許是這樣億萬年的久遠淵源,植物總在隱隱召喚和撐持需要力量的人。這些靜默而頑強的植物,不管初生莖葉伸出的是對世界稚嫩的疑惑,或者是敲叩命運之門的拳頭,那樣的姿勢,一直在疫情間陪伴著我。多年以後,卻顧所來徑,不管一切是否會變得模糊難辨,我仍會記得,陽台的一片綠參差。


吳鈞堯/黑與白
吳鈞堯/聯合報
得跟緊才不會看見

他右腳有疾,拖著沒寫好的捺

坐下來,快炒店啤酒幾手

甭管肉體餘記

我貼近,抗衡背景油炸、切剁

聽他微弱氣音打開瓶中信

做人不能喬裝退兩步

實則進化為陸地鯨魚

擁抱人間他藏起來

帽子壓低、戴上墨鏡

為了流淚時雙重掩護

他討厭崢嶸

因為容易長角,誤會牴觸是招

加速傾向失速

由人變殭屍,都是速度的故事

我與許多冷鋒熱對抗時

他的信念被模擬成逆風勁草

我們算老幾

狗、麻雀,享有同理街道

我極可能沒有跟準他寫得長長的捺

或者他與風向靠太緊

堅信洗腎病患無法過濾病毒

新冠與打噴嚏是等式

亡故只是點名早晚

別怪送鐘人的時間沒有刻度

我想起捺與書法簿

到底是磨擦還是跟蹤術

他不擅走路的腿偏偏習慣打擺

越擺越是拉長他的嘴

不曾猶豫的菜單一一上桌

黑白切中,我們夾取各自喜歡的臟腑


【文化現場】王德威/魏海敏的梅派藝術
王德威/聯合報
魏海敏公演海報。(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魏海敏是海峽兩岸京劇旦角的領銜人物之一,也是當代台灣京劇成就的重要見證。魏海敏藝宗梅派,八十年代已經獨當一面,一九九一年師承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後,藝事更是突飛猛進。她的唱腔清亮大方,做表雍容優雅,在在體現梅派藝術端莊華美的特色。

傳承梅派經典同時,魏海敏也積極開創京劇表演潛能。她曾參與吳興國領軍的當代傳奇劇場,從希臘悲劇系列到莎士比亞系列,屢屢創新京劇演出理念和形式。九十年代末她成為國光京劇團的台柱,演出多齣新舊大戲,包括已經成為經典的《金鎖記》。她更與國際戲劇大師如Robert Wilson合作,詮釋英國文學《奧蘭朵》。

魏海敏的成功不是偶然。因為尊重師承典範,她的創新才有了厚實的底氣;也因為勇於接受當代挑戰,她對古典的詮釋才有了獨到的品味。一路走來,魏海敏贏得兩岸和世界觀眾無數掌聲,但這一切無不源自她忠於表演藝術的初心。而在這方面,她其實回應了梅派創始人梅蘭芳先生的精神。

梅蘭芳(1894-1961)是現代中國戲曲界享譽最高的大師。梅出身菊壇世家,出科即大受歡迎。他天賦過人,唱作出類拔萃,但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京劇審美意境的提升。京劇從傳統舞台轉化為精緻的視聽劇場,梅蘭芳可謂是最重要的推手。他不但對唱腔身段琢磨再三,更對舞台上下進行改革,從劇本到化妝、服裝、演技、場景、燈光、舞台布置,都可見用心所在。他明白越是傳統的劇場,越需要推陳出新的詮釋。

唱腔與流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表演者省視一己所長,觀察、模擬對象的心血結晶。更有甚者,唱腔和流派代表演出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演繹。梅蘭芳如果具有神話光暈,正是由於戲裡戲外一以貫之的風格派別。

一般觀眾對梅蘭芳男扮女裝的功力著迷不已,然而他的成就更在於將反串技巧昇華為表演藝術。他所詮釋的古典女性人物或幽嫻貞靜,或婀娜娉婷,或英姿颯爽,完美超越現實、時空或性別局限。舞台上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達到他的良師益友齊如山所謂「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境界。梅蘭芳形成的典範影響如此之大,如何揣摩甚至超越成為梅派傳承者巨大的挑戰。

以本次演出的三齣劇目為例。《洛神》首演於1923年,時值梅蘭芳進入全盛時期。此劇得曹植〈洛神賦〉的啟發,充滿文學氣息。「洛神」源自中國神話傳說,承載著淒美的人間情韻,為京劇舞台前所未見。演繹這樣一個人物,演員必須兼具表演才能與一定的藝術修養。梅蘭芳創作《洛神》既遙擬〈洛神賦〉的辭藻,甚至服飾梳化也參考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的描繪。全劇載歌載舞,完全以氣氛、意境見長,梅派抒情特色盡現於此。

《霸王別姬》應是梅派藝術最為觀眾耳熟能詳的劇目。此戲為老戲(明傳奇《千金記》)新編,呈現梅蘭芳另一種創作方向。全劇觸及楚漢相爭的關鍵一戰,經過梅的改編,將重點置於虞姬與項羽面對大勢已去的訣別。其中虞姬舞劍,項羽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堪稱絕唱。此劇1922年首演後即成為梅派經典劇目。梅蘭芳舞劍既凝重又幽美的風格,將悲劇氛圍帶向最高潮。

《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創作生涯的最後一齣戲,首演於1959年,演繹楊家將民間傳說。此劇原以豫劇演出,梅蘭芳改編為京劇,由此顯現出他汲取地方戲曲資源、兼容並蓄的能量。梅創排此戲時已過中年,台上台下人生經歷無不精采,他發展出適合自己身分的劇目,甚至為旦角行當創造新的形象。其中「捧印」、「掛帥」數場,描繪穆桂英雖盛年不再,但壯心未已的心情,不啻成為梅蘭芳個人寫照。 □

魏海敏在梅派眾多戲目中精挑細選,以洛神的神話底蘊呈現梅派高華典麗之美,以虞姬的歷史悲劇演繹梅派貞烈多情之美,以穆桂英的傳奇丰采呈現梅派深沉洗練之美。她的選擇也代表她個人面對大師所曾爨演的角色、心嚮往之的典範。

也因此,這次演出至少包含三層意義:第一,魏海敏縱橫兩岸菊壇多年,從骨子老戲演到新編京劇。她的多才多藝,早已經創下口碑。但下一步要走向哪裡?她曾以「變」為主題,演出專場,可見心情殷切。歷經各種實驗,她回顧大師經典,儼然有了返璞歸真的自信與自覺。

其次,師承梅葆玖後,魏海敏琢磨唱腔身段,不僅求形似,進而求神似。在京劇這樣風格化的舞台上,魏海敏詮釋梅派女性必須層層疏離又層層逼近。如此,她的表演一方面是對傳統戲曲「寫意」美學的回歸,一方面也是自我對話的呈現。

第三,魏海敏此次演出以「在梅邊之緣」為主題,固然點出她跨海習藝,追隨梅派的因緣,也表示雖然名列梅派門牆,仍有待一窺堂奧的自謙之意。但更有意義的是,這些年魏海敏遊走京劇和現代劇場之間,早已經為傳統流派的邊際作出種種串聯,營造更多創新可能。

京劇在台灣落地生根將近一世紀,魏海敏的世代曾經向當年渡海來台的名伶習藝,也得以在兩岸開放後親炙京滬大家的風範。比起大陸同輩的旦角演員,魏海敏何其有幸,能夠盡情展現她的創意和才華。也正因為能夠出入傳統與創新,跨越重重有形無形的局限,魏海敏再次喚起了當年梅蘭芳的魅力所在:繁華落盡見真淳。

●2022北藝開幕季:魏海敏《在梅邊之緣》8月12日至14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

  訊息公告
到野溪澗谷裡盪鞦韆品風味野炊 嗨玩夏日消暑激流泛舟
花蓮壽豐鄉鹽寮這一帶還暗藏了有著峽谷風情的清淺野溪,這趟我們在擅於規劃戶外活動的溪餐町帶領下,於台11線14.7公里處附近的無名野溪,溯溪探秘之外,還感受了一場宛如日本京都川床般意境的野溪餐桌,一邊玩水泡腳、一邊品嚐主廚現場烹煮的創意料理。

每天提不起勁?關鍵食物幫助恢復體力
人體的精神是透過外來食物的營養,與本身內在的元氣所組成,為了消除疲勞,食物中有許多唾手可得的食材,對於抗疲勞都有功效,只要透過簡單的烹調,加點調味料,不但可口好吃,又能幫助恢復體力不疲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