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寶春師傅的成長,做好麵包到管好2.5億公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第180期】
2013.09.19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訂閱
 

我們的孩子有一種魔力:引領大人再站起來

【作者:王美珍 │ 攝影:蘇義傑】

捨棄高片酬邀約,導演楊力州選擇留在八八風災區甲仙,記錄災後重建,過程裡,他看見許多小而堅的力量,引領著災民往前進。

 

    近年來,台灣社會處於一種負面的情緒中。打開電視新聞,宛若打開一只憤怒的黑盒子,一連串投訴、抱怨、批評傾瀉而出。然而,導演楊力州的最新作品《拔一條河》,紀錄了八八風災災區甲仙一群拔河隊小朋友與社區居民,如何在最糟糕的絕境中重新站起來,重新看見這片土地裡蘊藏的美好與力量。2009年的八八風災,使得高雄縣甲仙鄉(現改為高雄市甲仙區)100多戶住家遭到土石流覆滅,491人失蹤,是繼921大地震後,台灣最嚴重的一場天災。

記錄新聞沒說的「後八八」

    然而,片子裡沒有控訴,沒有抱怨,只有孩子們努力專注的拔著一條河,磨破了小小的手與腳,仍奮力為鄉爭取榮耀的精神。首映會的會場上,許多觀眾都掉下了感動的眼淚。

4年前,風災發生時,楊力州在台南拍攝另外一部紀錄片。當時的他本來想一路開往高雄進入災區,只因風雨太大而作罷。直到2年半前,統一超商委託楊力州拍攝微電影,主題本來是各地店長的社區服務。同事建議,不如直接在台北辦公室樓下的超商拍攝,省時又省錢。沒想到,楊力州看到選項中有「甲仙」兩個字,就馬上選了甲仙。

    原來,八八風災還在他的心裡。楊力州說,之前新聞報導,多半只呈現災民呼天搶地的痛苦或慘重災情。然而,台灣需要一部「後八八」的影片,關注後續的重建。「硬體的重建很容易,困難的是,人們受傷的心靈要怎麼站起來?」他說。

楊力州認為,台灣颱風、地震多,透過甲仙的故事,或許可找到一種災難共存的生活之道,給後來的人參考。因微電影深受歡迎,遂擴大拍攝,延長為一般電影長度。

    回想起剛進入甲仙時,楊力州的第一印象是陰鬱而沉悶。甲仙愛鄉協進會理事長陳敬忠在《拔一條河》片中貼切形容當時的處境:「只要眼睛一睜開往外看,就會看到喪家。佛教辦完辦道教,道教辦完辦功德會。」

孩子的努力 讓大人再站起來

    楊力州說,由於道路斷了,沒有遊客,居民生計受到嚴重影響。經營冰店的陳敬忠常在頂樓喝悶酒,對著老天爺埋怨:「為什麼是我們?」然而,甲仙國小的小朋友,卻以參加拔河隊為起點,找回自信。由於學校沒有資源,就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練習。向別的學校借拔河鞋、以便宜床板代替專業拔河道,在努力不懈的練習下,終於得到全國第二名。但是隊員們還是哭成一團很失望,因為沒有拿第一。

    當楊力州詢問隊員,為什麼那麼想拿第一?孩子只回答四個字:「榮耀甲仙!」後來,他才知道,每次得獎,地方報紙都會有一小小格的版面,而學校都會把這個新聞放大,影印好幾倍張貼,「原來在小朋友的世界裡,這件事是這麼大。」

    孩子的努力,成了大人改變環境的動力。「當孩子都站起來了,我們大人能不站起來嗎?」陳敬忠擦著眼淚說。於是,甲仙慢慢有了改變契機,大人們開始想辦法,找出社區新生命。

新住民媽媽是災區無名英雄

    楊力州說,從前他總覺得由小孩子鼓勵大人很牽強,應該是大人教小孩怎麼做才對。直到看了宮崎駿的動畫,才發現往往都是小孩在提醒大人,這世界哪裡不對了。「以前,我都覺得孩子的魔力只存在於宮崎駿的卡通,到了甲仙,我才發現,這種力量就在生活中發生!」楊力州說。

片中另一條故事線,則是來自菲律賓、柬埔寨等地的新住民媽媽。片中拔河隊的小朋友,大約有1/3都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新住民。一開始,這些女性時常要遭逢異樣的眼光,去買菜時總是會被問:「妳先生是花多少錢把你買來的?」讓有些小孩不太敢告訴同學自己的媽媽是外籍配偶。

    楊力州回憶,自己出生於彰化農家,父母只有國小畢業。國小到了台北讀書時,每當要填寫家長資料的學歷欄,他總是會猶豫,填「小學」會不會很丟臉?就像是這些小孩,填媽媽的出生地是「越南」時,心裡是不是也會有所顧慮?然而,這些女性任勞任怨扛起家計,如今都能說著流利的台語,有人即使大肚子還是自己開小貨車載芭樂去賣,其實是默默扛起災區經濟的一群無名英雄。

    在片中,新住民媽媽也在當地義工的幫忙之下,透過烹飪家鄉菜與自辦劇團公演,讓社區民眾與孩子都能多了解她們的語言與文化。一開始,這些媽媽擔心自己表現不好,然而,楊力州認為,攝影機的作用像是一種酵母,當她們被拍攝、被注意,也逐漸會愈來愈有自信。很少人知道,就在拍攝《拔一條河》時,楊力州的工作室接到大陸湖南衛視的電話,邀請他去拍攝歌唱選秀節目的素人故事,為期半年。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遠見紙本訂戶請按此立即升級VIP

寶春師傅的成長,做好麵包到管好2.5億公司

他想當文化創業家,問台灣人為何不敢衝?

【作者:林士蕙│ 攝影:董旭官】


8月份吳寶春店台北松菸分店開幕,在成功的背後,這位世界麵包冠軍師傅的創業歷程,念EMBA是他不斷學習創新的思惟展現。8月18日,又是一個近攝氏40度高溫的盛夏午後。

    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東2B館,一個室內演講兼展覽的侷促場地裡,竟湧進人山人海的聽眾。這群人不怕擠也不怕熱,只為了看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親臨演講。

    這是由四度獲葛萊美獎提名的唱片設計師蕭青陽所舉辦的「IIIsland我我寶島」系列講座,每週邀請一個他的好朋友上台對談,大多是音樂、文創界人士。這天的對談人吳寶春是唯一以麵包製作見長的嘉賓,主辦單位BIOS Monthly執行人員徐紫柔驚喜地說,這場是人數最多的,活動結束後等著索取簽名的人潮,也比想像中熱烈,事先沒預期到。

    對現場觀眾來說,吳寶春這個屏東鄉下出身的麵包大師,象徵著台灣在地的希望。甚至,一位遠道而來的單親媽媽,專程跑來,只為請教吳寶春,台灣是否還有能力向前走,台灣人是否應該對自己保持信心?還好,就吳寶春近年的成果而言,給了她一個肯定的答案。

從麵包師 走進創業家角色

    現年44歲的吳寶春,從2008年獲得世界麵包大賽亞軍,及2010年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後,由他帶起的一股台灣麵包熱,至今愈燒愈旺。演講前幾天,吳寶春在台北位於誠品松菸店內開台北第一家店,在8月14日試營運時,立即在短短5小時內賣出3000個麵包,當天現場搶購熱潮驚人,有時難免推擠,讓負責展店宣傳活動的吳寶春經紀人曾文怡,一直對抱怨擁擠的現場客人說抱歉。

    2010年於高雄開設的首家吳寶春店,第一年就獲利,年營業額破億,到第二年營收增加至2億,今年8月開了台北店面後,年底南北營收合計可望達2.5億元新台幣。海外包括大陸、新加坡等地都有人邀約開店。吳寶春已從得獎師傅,成功邁出實業家的第一步,未來更有可能把格局做到世界級。

    然而,台灣至今也仍未出現過一個世界級的專業麵包製作集團,從一個屏東鄉下小孩,吳寶春現在要面對的挑戰,的確是空前巨大。在這條漫長的創業路上,吳寶春有一部分已在調整改變,但是也有不變的部分。

念EMBA 求一個學習機會

    先談談改變。成名後,邀約太多的吳寶春也有了經紀人。經紀人曾文怡透露,吳寶春已給自己今年的目標是專心學習與創新,其他外務盡量降低,因為他深恐成長的腳步追不上事業規模。也因此,今年初吳寶春才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EMBA學程,今年7月中剛完成第一階段學業,預計接下來每3個月去新加坡一次,每次上半個月的課,花兩年時間完成學位。

    吳寶春興奮地指出,上EMBA課程讓他學到企業領導,如何把公司做大,不只是做好麵包,還要學組織管理架構,這些都是他上課進修的學問。光是第一階段上課,他聽了幾個同為學生的老闆分享,企業該如何實踐對社會的責任,就覺得很有收穫。

    這場求學記,因為吳寶春只有國中學歷,不符合國內大學申請EMBA學程的最低要求,讓他只能到新加坡就學,消息披露後,意外讓吳寶春變成新聞輿論的焦點,質疑國內學校審核學生的思惟過於老舊。這中間,馬總統曾表示願意為吳寶春放寬標準,以留住人才;然而也引發了某些人批評吳寶春有炒新聞嫌疑。

    面對爭論,吳寶春相當單純地說,他要的,只是一個學習機會!不管是台灣或新加坡,有學校願意收,他都很高興。他也婉拒了馬總統的好意,謙虛地認為國內教育體制要改革,也是要問專家,不是找他。在還沒改變之前,如果因為他一人而放寬,他就成破壞制度的元兇。

從大老闆經驗談 也能學創新

    然而,對吳寶春來說,學習創新,從來都不只限於校園或書本。他指出,今年為了開台北店,他還曾親自請教許多業界人士,分享事業擴展後,領導人要怎麼跟著公司一同成長。包括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以小籠包聞名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都給了他很有用的教誨。

    善於帶領員工的戴勝益建議他,公司一定要設立好分紅制度,以及激勵員工的措施,給員工夠豐厚的收入,才能長久留下人才。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則指出,魔鬼藏在細節裡,食材的品質衛生管理,不管公司做多大,一點也不能妥協。吳寶春也確實把這些建議融進公司改革中,目前已經從個人獨資經營,逐步規劃改為開放師傅入股。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作者:王思涵 │ 攝影:董旭官】


家產身價達160億美元,是郭台銘的三倍,年僅33歲的鄭志剛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定位自己非接班人而是文化創業家的他,認為台灣有獨特原創文化,可惜膽子太小,且缺乏整合,限制了發展格局。

    今年6月底,上海黃浦區淮海中路上,聚集來自全球150多家的媒體,他們都是為了見證第一間結合當代藝術與商場的購物中心K11開幕。商場主人,當天戴著黑色粗框眼鏡、穿著學院風白色西裝與青蘋果綠的長褲,站在政府領導間舉杯歡慶,看來比較像當代藝術家。他的名字是鄭志剛,33歲,但來頭顯赫。

    他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純珠寶商周大福第四代經營者、香港新世界集團的第三代掌舵人,旗下員工合計至少超過7萬人。他的身價更高達160億美元,足足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身價的三倍,使他成為當今全球企業與藝術市場都特別關注的名字。

    香港四大家族、《富比世》全球華人四大富豪包括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江與郭炳聯兄弟與鄭裕彤。其中88歲的鄭裕彤,就是鄭志剛祖父。鄭志剛身為年輕一代接棒者,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外商銀行工作,2006年加入新世界集團,2009年以1.4億港幣舉辦世紀婚禮,迎娶香港海味大王的女兒余雅穎。2012年正式進入集團董事會,至今股價仍持續「靚爆」翻漲。不但個人經歷漂亮、能力受肯定,至今也無緋聞傳出,格外引人矚目。

鄭志剛:家族很平凡低調

    7月中,鄭志剛來台灣參加活動。一身休閒,輕鬆來到飯店接受《遠見》專訪。在香港總是隨扈不離身的他,曾接受過路透社、《富比世》等國際媒體報導,這是他第一次面對台灣媒體。閒聊到外界對他是「人生勝利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評價時,鄭志剛忍不住大笑:「唉呀,你們太膚淺啦!」「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但我們不是電視劇的家族,我們是很平凡低調的家族。」

    的確,傳奇,總是從平凡開始。談起鄭志剛,不能不從祖父鄭裕彤講起。鄭裕彤出生於1920年代廣東順德,因抗戰來到父親好友周至元開的周大福金行打工,從掃廁所的小伙計做起,勤快又精明,爾後入贅繼承周大福。鄭裕彤在當時極具先見的以四條九足金(成色達99.99,成本較高)打出品牌,在金行滿街的香港拿下最大市占率,1964年又成功引進南非鑽石,從此有了珠寶大王之稱。

    周大福做為香港首間成立公司的珠寶店,鄭裕彤很早就派發股利給元老。做為老闆,他始終保有華人社會的人情味,從不開除員工。而他奉行「勤」與「誠」,從小伙計變成四大首富的故事,更使他成為是香港人津津樂道的「彤叔」與「鯊膽彤」。鄭裕彤在1970年代成立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後,揮軍地產,代表作如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現稱洲際酒店)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012年當他宣布正式退位時,集團早已跨足酒店、服務、基建與百貨等。

是文化創業家而非接班人

    鄭裕彤退位後,由長子鄭家純接任集團主席,但外界一致認為,鄭家純已退居幕後,第三代鄭志剛才是實質接班人。聽到別人貼上「接班人」標籤,鄭志剛笑著澄清自己的定位,「接班這個字眼太舊了,我感覺自己是文化創業家,價值的創業家,」他認為,所謂家族企業,每一代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

    相較於祖父面臨資源缺乏,什麼都要自己開創的年代,他所處的這個新時代,訊息太多、太過快速,反而缺乏人文歷史感,這個缺口,正是他創業的切入點。「不是說我要成就整個社會,我沒有那個能力,最重要的是看準,哪方面最需要就去推動,做為一個創業企業家,這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鄭志剛13歲赴美讀書,一直過著獨立自主生活,直到2006年加入集團,主導新世界百貨上市。那段時間,他認真分析貴賓資料發現,25至40歲客戶消費力愈來愈強,而且特別重視商場與商品的特色與個性。求學階段一直以人文藝術為主軸的他,遂萌生結合藝術、自然與購物中心的想法,沒想到家人非常支持。2009年,K11在香港最熱鬧地帶尖沙咀最高建築現身了。隔著維多利亞港,與他祖父鄭裕彤的代表作香港會展中心遙遙相望。

K11為香港帶來文化新氣象

    香港購物中心何其多,但也被批評太重金錢物質,沒有文化。K11的出現帶來嶄新的氣象。想像一下,逛街時可以同時欣賞世界各地最新潮,及最有特色地的當代藝術品,購買的時尚精品也不是一般名牌,而是歐美亞各地精選的設計品牌,不是很有吸引力嗎?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遠見紙本訂戶請按此立即升級VIP

 

 

 

【超值限量200組】訂《遠見》送蕾伊花邊23件餐具組

優雅閱讀.品味生活
《遠見》雜誌二年24期+蕾伊花邊23件餐具組
《遠見》雜誌一年12期+蕾伊花邊23件餐具組
質感價 2,2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訂閱遠見 + GQ 或 VOGUE,總價最低3折起!

卓越品味.深得你心
《遠見》雜誌一年12期+《GQ》一年12期
《遠見》雜誌一年12期+《VOGUE》半年6期
時尚價2,08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中國合夥人》:創業英雄的神話
《中國合夥人》(台灣片名《海闊天空》)在香港與台灣也分別上映,不過,熱度卻難以與中國相提並論。為何這部電影獨獨在中國引起狂潮?延續近年來創業英雄的神話,是最主要的原因。

英雄不怕出身低,鼎王、日船、清玉實現夢想奇蹟
放眼引領全臺味蕾的餐飲集團創辦人,多半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在尚未成功前,有人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有人在夜市擺攤,從底層做起,他們共同的信念,都是在開創夢想奇蹟。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