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數位閱讀、也就是在電子畫面閱讀文字,曾無數次與傳統紙本閱讀比較,比速度、比記憶、比對內容的瞭解程度,但也無數次顯示傳統的紙張優於電子屏幕,從兒童到成人都有近似的結果。是習慣、是比較的方法、還是電子畫面的確不適於文字閱讀,科學家都非常小心,不做紙本優於電子的定論,因為變數太多,需要繼續研究與實驗。 歐洲為此新成立了一個「數位閱讀網路」(Digital Reading Network),由挪威 Stavanger大學的Anne Mangen教授主持,專業研究數位時代的文字閱讀,方式、效率、與影響。數位化的環境,大家花在閱讀長篇文字的時間減少,同時使得閱讀成為斷續與瑣碎的行為,從一些經驗與研究結果,逐漸傾向電子閱讀影響閱讀的認知與情緒的可能性。 Mangen教授最近在義大利一個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她的一份實驗報告,實驗的目的是觀察紙本閱讀與電子閱讀的差異,實驗的結果,在閱讀內容的完整與順序上,電子閱讀的表現大幅度低於紙本閱讀,歐洲媒體多有報導這一實驗結果。 這次的實驗是以50名博士研究生與博士後研究員為對象,所用的內容取自美國懸疑小說作家 Elizabeth George 的小說,份量是28頁,25份印製成平裝書的式樣,另25份則是下載到 Kindle 閱讀器,50名實驗對象分兩組各25人,一組閱讀紙本書、另一組閱讀電子書。讀完之後的測驗,兩組人在多項測驗上差異不大,但在對故事中14件事發生的排序上,電子書讀者則大幅度落後。 學者對這一現象有兩種的解釋,一是紙本書的翻頁感覺占很大的優勢。紙本書的閱讀流程不光是用眼睛,還用手翻頁,從讀過的頁數與沒讀過頁數紙張厚度的比較,配合故事發展的順序,或可以減輕感官的負擔,相對增加視覺的效率,但手握電子書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第二種解釋是一個假設的理論,就是人類對電子閱讀的吸收方式不同於紙張閱讀,或者說讀者「浸泡」於不同的閱讀工具,產生不同的效果,這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證明。 Mangen教授認為,不同閱讀工具的浸泡會影響讀者的情緒反應,她上一次的實驗用了一篇煩悶的短篇小說,兩組人分別用紙本與iPad閱讀,發現紙本書的讀者在同情心、對故事的投入、內容的相干性,高度優於iPad讀者。她去年也以72名挪威高中二年級學生做類似實驗,兩組分別以紙本與PDF閱讀,讀後內容測驗的結果,紙本書的學生優於讀PDF的學生。 儘管電子閱讀的負面效應層出不斷,而另一方面電子書又快速成長,Mangen教授的研究就是要在這一矛盾之中給出版業提供正確資訊,用科學化的證證據告訴出版業數位閱讀的特質,哪些數位閱讀工具(PDF、iPad、Kindle)與那一類別的書,最沒有障礙、最適合電子閱讀,又哪些類別的書在紙上閱讀反而最合適。 一本不太需要思考的「翻頁書」,或是輕鬆閱讀的書,紙本與電子閱讀的差異或許不大。但數以萬字的論著,需要集中精神反覆思考,紙本與電子閱讀應會有更明顯的差異,這可能就是數位閱讀網下一步要做的實驗了。 至於這次實驗50名對象之中僅有兩人用過Kindle,是否對實驗結果產生偏差,是否要增加熟悉Kindle的人數重作實驗,Mangen教授認為可行。但她警告大家先不要假設「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就會表現得更好,因為這不完全是使用習慣的問題,年輕學生都是數位原住民,他們仍經常閱讀紙本書籍。 雖然如此,還有更多的變數要考慮,例如在家裡自己讀書與作為實驗對象閱讀是否相同,休閒閱讀與學習閱讀是否有拆差別,內容本身的連慣性是否緊密,實驗對象的年齡、學歷、社會階層的差異,都需要考量。電子閱讀是嶄新的技術,與印刷的紙本閱讀的差異是必然的,現在為兩者論定,或讀電子書是否讓我們變笨,為時尚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