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 失物市集人們來到失物市集,不是為了找回失去的東西,而是為了告別。至少,那是一開始的初衷。走近失物市集的入口,O對我耳語。
就像這四年來我們每一次參加失物市集,O不可避免的陷入回憶。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最早,只是她和三個朋友在喝了一打台啤後冒出的瘋狂想法。酒醒後,每個人都發現彼此是認真的,於是坐下來討論、規畫、籌錢、找場地……然後,有了第一次的失物市集。
「在失物市集上,我們不買賣已經失去的東西,而是讓人們帶來失物的故事,進行交換。失物市集的目的是告別,不是找回失去的東西。只有好好告別過了,人們才能繼續走下去。」念心理系的O說。
「妳說得有道理,但是辦活動的錢呢?如果我們不買賣,怎麼會有利潤?別忘了,實現理想也要錢啊。」學商的L提醒。
「我們把它當成社會企業來做,去和政府、企業、社福單位、文化機構和藝術團體合作、申請贊助,同時向社會大眾募款。」O說。
「現在回想起來,第一次的失物市集是最純粹、最美麗的一次。」O沉思的對我說:「那時候大家都年輕,雖然會為現實擔憂,但是對未來都有一種無條件的信任,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收穫,也樂意為了看不到的願景投資金錢和時間。」
在市集上擺攤和參觀的人們也感受到了主辦者的熱情,每個人都把心裡最珍藏、最隱密的失物故事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一個女孩說起兒時丟失的寶物盒,裡面裝滿了她用綁吐司麵包袋子的金線編成的戒指。另一個中年女人提起雪中失而復得的訂婚戒指,以及後來離婚收場的婚姻。一個男孩說他有次在海邊洗臉,眼鏡就被海水沖走了。「我有次坐火車開窗吹風,眼鏡竟然被風吹走了呢!」旁邊的聽眾大笑著回應。
當失物市集變成 失物節
以內容來說,那一次的失物市集是成功的。參加的人都很滿意,網路上也有熱烈的討論。然而從經濟層面來看,這次的活動不但沒有帶給策展團隊利潤,還讓他們賠了不少錢(後來發現,申請經費和贊助沒有想像中容易)。
「如果要把活動辦下去,一定要賺到錢才行!」L說,S和T也同意他的看法。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找上了U,一個精明、幹練、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女孩。「要有利潤,就要把活動做大,把它變成一般大眾可以欣賞的文化節。我建議在市集之外安排一些附加的活動,比如講座、演唱會、課程……市集上的故事可以用交換的,但是其他活動要收費。」U說。
於是,失物市集變成了失物節。在失物節上,人們可以交換故事、聽關於失物的流行歌曲、參加講座(如何收納,不會在家遺失東西)或心靈成長課程(走出失物傷痛,開創擁有人生)。如U所說,活動真的變大了,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也吸引媒體關注和企業合作提案。
一切似乎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只是O覺得彷彿失去了什麼,選擇了離開。
離開,但也沒有完全離開。O還是年年拉著我陪她回到失物市集,在說故事的人之中穿梭,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雖然失物節每一年都變得比前一年更盛大、更商業,我還是在失物市集上看到某些令我感動的東西,讓我無法轉身離開,從此不回頭。」O說。
看著O專注聆聽人們失物故事的神情,我想著,也許就因為O所說的那些東西,失物市集沒有成為O的失物──至少,目前還沒有。
失物節的由來
失物節訂在愚人節和兒童節之間的四月三號,因為失物介於童年和愚弄之間,我們在童年失去許多東西,就像是被失物愚弄了。透過慶祝,我們可以再一次回到童年,獲得療癒。
失物節可以這樣過:
失物節的慶祝活動為期一周,期間可以參加失物市集(免費)、失物講座、失物工作坊、失物演唱會,或者也可以自己選別的方式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