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壇天后蔡依林在1999年出道時,臉蛋有些嬰兒肥,長相不算特別,肢體很僵硬,跳舞同手同腳,被嫌沒舞蹈天份,還被專業音樂人評為10大爛歌手。
10年來,蔡依林為求完美體態,長年努力控制體重,「連吃沙拉都要過水」,穿著打扮也力求走在時尚最尖端,成為台灣公認的「時尚教主」;曾被專業舞者譏為「舞蹈白癡」的她,每天十數小時不間斷練習,白天趕不上其他舞者的進度,就回家繼續練。近幾年她挑戰人體極限,像是在《舞孃》專輯MV大秀專業彩帶舞,在青少年掀起一股模仿風潮;在演唱會上賣力表演只有男子體操選手才辦得到的鞍馬與吊環體操;07年為拍攝專輯《特務J》的音樂電影,特地去學鋼管舞與無重力旋轉彩帶;今年她再求突破,為最新專輯《花蝴蝶》挑戰芭蕾舞最高難度動作「鞭轉」,拍攝MV時NG 60次、旋轉超過1,000圈,終於完成連續20圈的鞭轉,這是連芭蕾舞者都得花20年才能練成的境界,她硬是濃縮到兩個月苦練而成。
身為金曲獎最年輕的「最佳女歌手」得主,蔡依林每張專輯都坐上唱片銷售冠軍寶座。很多人說,蔡依林不是天才,是靠努力才有成的「地才」,蔡依林自己也說:「我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
多一點努力還不夠 要多努力好幾倍
蔡依林入行10年,每一次發片前都一定花費數個月、每天10幾小時秘密操練一項表演絕技,目的就是要讓觀眾驚豔,算下來,蔡依林所付出的練習時間至少超過1萬個小時。
社會趨勢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Outliers)書中,歸納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以鋼琴家來說,業餘鋼琴家小時候1星期練琴平均不超過3小時,到20歲練琴總時數也不過2千小時;而職業鋼琴家,練琴時數卻是逐年增加,到20歲練琴時數總計已突破1萬小時。因此,沒有天生的演奏家,最後出類拔萃的,不光是比別人努力一點而已,而是比別人努力好幾倍。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Gladwell指出,要成為某一領域的高手,需要10年的功夫,而10年常代表著1萬小時的苦練,這項發現與「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說法不謀而合。
事實上,許多成功者在專業領域用功之勤,不用幾年就達到1萬小時的境界。像是中國搜尋網「百度」執行長李彥宏,1991年大學畢業後到美國深造,前後待了8年,當時網際網路剛起步,他成天泡在網路世界,若以1天至少鑽研網路8小時,等於在8年累積23,360小時的功力。1999年李彥宏創辦「百度」,不到1年就成為全球最大中文搜尋引擎公司,在中國的市占率更打敗搜尋龍頭Google。
沒有長年準備,縱使天才也枉然
「1萬小時成功論」不只用在一般人,連「神童」莫札特也不例外。歷史記載他6歲就會作曲,但心理學家Michael Howe在《天才的解析》書中指出,莫札特早期作品實在沒有過人之處。他兒時創作的曲子,如最早的7首鋼琴協奏曲,大抵是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成。能展現他原創精神最早的一首經典作,是他21歲寫的第九號鋼琴協奏曲,雖然看起來很年輕,其實當時他已持續創作協奏曲長達10年了。
Gladwell說,心理學家研究天才的生涯,發現成功的關鍵在於「準備」,而非才能。本期封面故事特別專訪在不同領域闖出一片天的知名人物,包括:拿下兩屆奧運跆拳道獎牌的朱木炎、去年發行第一張專輯即走紅的校園歌手盧廣仲、藝人與名媛最愛的彩妝師游絲棋、總統「御用日文翻譯官」蘇定東、多年蟬連業績第一名的台灣大電訊北區業務處經理陳駿銘、有「創意料理達人」封號的名廚詹姆士、開發出國內第一顆自主架構的32位元嵌入式處理器並於去年與王建民並列十大傑出青年的凌陽核心科技副總經理梁伯嵩、國內軍事評論「第一人」的名嘴張友驊、擔任立委期間推動多項重大法案的律師郭林勇、獲得青年創業楷模獎的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等10人,分別針對每一位的家世背景、天份、機運、長期努力等4項元素做評分,同樣也歸納出「長期努力」超過1萬個小時,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
天份與家學背景 不能取代後天努力
以梁伯嵩為例,就讀雄中時,測出智商高達136,數學、物理成績排名全校前1%,是不折不扣的資優生。父親是中學電腦老師,梁伯嵩從小三就開始玩電腦,父子都拿過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他走上科技研發,是標準的「父志子承」。雖然有天份和家世背景兩大優勢加持,但梁伯嵩對於研發沒有絲毫懈怠:讀研究所時,除夕還窩在實驗室熬夜趕論文,沒回家吃年夜飯;進入凌陽科技後,他形容自己是24小時頭腦開機,半夜浮現什麼靈感,立刻跳下床打開電腦寫程式,終於開發出台灣第一顆自主架構的32位元嵌入式處理器。
軍事記者出身的電視名嘴張友驊,同樣有家學淵源,父親是追隨蔣介石來台的侍從將官,退役後常教他戰史、用兵、戰術等知識,但他專業的養成,主要還是靠大量「讀」與「寫」:在陸軍士官學校服役時,學校上千本軍事藏書,幾乎都被他翻過一遍,至今每月花上萬元買書的他,家中藏書有5萬冊,其中軍事書籍就高達9千多本,堪稱國內私人軍事藏書之冠。早年他幫黨外雜誌寫軍事文章,有時一星期就寫上5萬字,奠定國內軍事專家第一把交椅的地位。
「台灣戰神」朱木炎也認為:「我也許有一點天份,但努力絕對不比別人少。」2004年奪得奧運金牌之前,朱木炎連續7、8年每天練習6小時不間斷,他說:「這一路上,我也看過很多比我有天份的選手,可是都輸在沒有持續下去。」
年少得志 是因早就準備好
彩妝功力連時尚名媛孫芸芸都由衷佩服,想把她「放在包包裡,帶著到處走」的游絲棋,入行擔任造型助理不到1年,就受邀到電視台接案子,為主持人化妝,在業界知名度大增。
看似少年得志,際遇令人羨慕,但其實游絲棋從小時候起,就喜愛蒐集美麗事物,長大立志要從事「美」的工作,因此專科時期跑到美容沙龍打工,畢業後密集參加美容芳療專業課程,取得在業界頗具有公信力的CIDESCO國際美容執照與IFA國際芳療師認證。後來擔任造型助理期間,每天一大清早便跟著造型師趕通告,忙到深夜才回家。雖然本身很有天份,又很幸運地,入行不到1年就有機會上門,但若沒事先準備好,她不可能再有第二、第三次的幸運機會。
動力來源 1: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1萬小時,是成為達人最基本的要求。問題是,為何只有這麼少人能勤耕1萬小時,坐上專業領域的第一名?他們與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
精通多國料理的詹姆士,12年前在自家餐廳推出親手研發的創意料理,卻落得「惡評如潮」的下場,當時異國菜在台灣不風行,詹姆士不僅在菜單中放入各國元素,還將看似不相干的食材放在一起烹調,創新手法嚇壞了顧客,甚至有人等不及菜出完就急著買單,但他堅信自己的創意不是「胡搞」,是憑豐富料理經驗創造出的新風味,客人嚐過一定想再來。果然,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最初被罵臭頭的料理,後來都成了店內的招牌菜,而創意料理也掀起台灣的新料理風潮。
曾任法務部次長的律師郭林勇,當年花了11次才考上律師,屢試不第的原因就出在「太認真」。別的考生懂得取巧,準備1科只讀1本書,還會看命題教授是誰,調整讀書與考試作答方向,但郭林勇為求全盤瞭解,看的書多又雜,考試時即使知道主考官是誰、偏好見解為何,他照樣寫他認為「對」的答案。「對的事就會堅持到底」的郭林勇,把律師當成一輩子的職志,在考律師的11年間,他有6年在調查局任職,常為辦案徹夜未眠,但他自制力很強,下班再累都要讀書。雖然繞了很長的路才考上律師,但廣泛的知識汲取、調查員的實戰經驗,等於為郭林勇的律師生涯預做了完善的準備。
動力來源 2:吃苦當吃補 不輕言退縮
持續努力1萬小時,除了要有「信念」的堅持,也要能「吃苦」。入行11年的游絲棋說,彩妝師除了工時長,還得配合藝人、扛著很重的化妝箱上山下海,被客戶嫌更是家常便飯,曾有藝人對她化的妝不滿意,當著她的面打電話給經紀人要求撤換彩妝師。碰上這種事,一般年輕人可能會負氣不幹了,但游絲棋回家哭一哭,調整好心態,隔天又是新的開始。
陳駿銘在進台灣大電訊前,連續5份工作都以失敗收場,他事後檢討,雖然自己每一次都很拚,但問題就出在吃不了苦,只要一碰上困難他就想逃避,算算每份工作都不超過2年,即使每天投入10小時,2年也只有幾千小時,5份工作沒有一樣達到專精。
陳駿銘痛定思痛,進台灣大電訊後,每天最早進公司準備資料、練習簡報,平常有如客戶的7-ELEVEn、隨傳隨到,即使鑽骯髒的下水道、跑工地都在所不惜;談了半年的大案子,簽約前夕敗在競爭對手的低價策略、痛失7成業績也沒打倒他。「吃苦當吃補」,讓陳駿銘從一個電信門外漢,變成許多科技大廠的問題解決專家,8年就有6年業績拿全公司第一。
動力來源 3:130分的自我期許
有「總統御用翻譯官」響亮名號的外交部秘書處翻譯組副組長蘇定東,從事日文口譯超過20年,縱使經驗多到不勝數,但直到現在他每接下一場翻譯任務,還是會事先做足功課,他堅信「知有涯,學無涯」,必須吸收新知跟上時代,才足以應付各種挑戰。
本刊專訪的10位頂尖人物,推算他們在各自領域裡努力的時間,都遠遠超過1萬小時,即便功力已達「PRO級」,仍然勤奮學習不輟,就如陳駿銘所說:「每天都要有進步,才有機會和別人不同。」
蔡依林曾說:「如果滿分是100分,我會準備到130分,剩下的留給別人扣。」對苦熬超過1萬小時的蔡依林來說,100分還不夠,「還可以更好」的自我期許,是她偏執狂般努力的動力來源。「不進則退」,成功的路沒有終點,1萬個小時只是人生的第一個門檻,越過後還要繼續往前走,否則你留在原地不動,在後頭追趕的人,終究有一天超越你。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八月號(461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