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小器這間店鋪開張了,台灣也興起了重視生活風格的氛圍;三年後,許多風氣趨近成熟,大家對於生活物件的挑選,也充滿著個人的個性選擇,在談起選物這件事情,我們邀約小器老闆娘江明玉來聊聊這段時期的環境觀察、邀約品牌的歷程、以及對風格選物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Q(SENSE提問,以下簡略Q):聊聊開小器的源起?
A(江明玉回答,以下簡略A):在開小器之前,我去了一趟小野哲平先生的工作室,看了陶器製作過程,回台後剛好日子咖啡店對面有店面空出,當下就很簡單地想開一間以陶藝作品為主的店鋪。
Q:日本有哪幾間是妳個人很喜歡的選物店?
A:山本忠臣先生的「Gallery yamahon」、小林和人先生的「Roundabout」及「OUTBOUND」,另一間是偏向服飾類的「ARTS & SCIENCE」,其服飾風格屬於質料極佳的素面風格、寬鬆剪裁也十分舒適天然,在日本算是領導性的選物店。
Q:小器開幕後引進許多品牌,您認為代表小器的品牌是哪些?
A:松德硝子、SSS、東屋,這些可說是小器一開始的原點。
Q:在品牌的選物歷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A:應該是鹿兒島睦先生的作品吧,大家都不可思議為何小器可以邀約到他。我是剛好看到鹿兒島食堂系列照片,覺得很喜歡就主動與他聯繫看看,並從東京飛到福岡找他,以往他並未有來台展售的念頭,畢竟作品在日本已經一件難求了,剛好當下他也起心動念了。還有美國籍玻璃藝術家Peter Ivy的作品,我也是飛到富山縣去找他們而談成。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小器的店面還未開張的時候,就已經有作家願意提供作品,包含篩選最嚴厲的松德硝子也是。
Q:若相同品牌已經有在其他店家販售,妳還是會作品牌邀約嗎?
A:每間店的客人並非完全重複,加上每款品牌商品在小器店內呈現出來的感覺、給客人的想法角度不一樣,這樣情況下還是覺得有必要針對小器店內做邀約。
Q:現在回想起小器的存在,回應當時的社會環境,妳的觀察?
A:在小器開店前後,其實並不認識這圈子的朋友,也許小器提供了一個平台,再加上臉書的關係,很自然的人際網絡擴散與連結,而認識了許多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人物。
Q:一間好的選品店,需要有一些核心價值或想法嗎?
A:現今我們定義的選物店,很多都屬於店主本身的生活風格品味,像充滿個性的小林和人先生就是一例;相反的,小器反而不代表我個人的生活風格,而是提供一個有許多品牌選擇的平台。因而,對每一位消費者而言,最完整而最終極的選物店,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家。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可以到很多選物店裡去挑選適合他們家裡的物件,而小器只是提供一個大範圍的日本品項選擇,也幫消費者縮小了範圍、且中和了十間、二十間不同選物店的風格。
Q:妳提到自己家才是最終的選物店,有什麼是妳尚未完成的選物嗎?
A:因為年齡或經濟關係,會有心目中的夢幻逸品。像我很喜歡沙發LC2的造型,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想要再換沙發了吧,像是PETER IVY的作品對我而言也是經典與永恆。
【作者/達人介紹】
江明玉
「小器」老闆娘, 期望可以開一間如山本忠臣先生「Gallery yamahon」的店鋪,現階段想完成的目標都已實現,沒有WAITING LIST;但也許有一些有意思的居住計畫正在慢慢醞釀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