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都說是暖冬,但事實上,受挫於中國打奢政策,全球精品業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寒冬。一線精品LV、Armani、Burberry、Prada、Hugo Boss、Zegna、Ferragamo和Chanel無一倖免,不但開店計畫延拓,更慘的是,既有的江山也陸續收攤。但是,這個警訊似乎也正提醒了,過度擴張的精品業,在攻城掠地之餘,品牌的定位在哪裡?真正能說服消費者掏腰包的核心價值又在哪兒?花錢的人變聰明了,是品牌要拿出看家本領的時候了。無論用料怎麼稀有、工藝如何精進、手工再怎麼秏時,恐怕說久了、說多了,如果誰都可以拿來說嘴、炫耀,一旦失去了差異性和獨特,我們要問,既然可以替代,又為何非它莫屬?
愈不景氣、愈是百家爭鳴,歷史的累積和經驗,成了精品大腕們最有價值的寶藏;多年浸淫的功力和傳承在這個當下,變作始終如一的堅持、百年不變的初衷,根深砥固的DNA反而是為產品說話的最好保障。Chanel經典不敗的四口袋外套下緣的金屬鍊帶縫邊、BV切成麵條狀皮條到無接縫的編織技法、Hermes只靠老師傅手藝的柏金包傳統、TODS豆豆鞋底,梵克雅寶展現世家無與倫比的珠寶製作工藝,琺瑯及藍寶、石榴石、祖母綠在表盤勾勒出豐饒茂盛自然美景,令人讚賞。更有甚著如法國Martell馬爹利干邑白蘭地遵循300年來的古法釀造,在在都勝在老牌,試想還有什麼創新比得上悠久傳統的精髓?倚老賣老的經驗讓人相信價值所在是騙不了人的。
再者,為了凸顯價值感,向藝術取經也是精品拉抬聲勢的重要行銷。不要說,LV一直是箇中高手,不但找上藝術大家來跨界,積極主辦當代藝術展,甚至擁有自己的美術館而成為時尚界美事和一樁首創紀錄。Prada成立基金會,致力舉辦現代藝術展覽以及建築、電影和哲學等項目,成為解析當代精神的前哨。近期Gucci推出No Longer/Not Yet「己然/未然」展覽,嘗試對稍縱即逝的「此刻」提出:「何謂當代?」的質疑。打破時尚對造型、衣飾和那種態度在歷史中體現的情緒。
反諷「流行」的陳腔濫調,重新定義與時並進的時尚,這種藝術掛帥的「廣告效益」也再一次看見精品超越商品的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