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下至朝野立委、環團代表、民眾,都為同一件事爭吵。 這件事起因於今年3月14日的那晚,環評委員進行深澳燃煤電廠的「環差」投票,沒想到正反平手,最終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一票,全案宣告通過。 爭議無解 連神明都請出來 這一票旋即引來軒然大波,從此深澳電廠議題攻占媒體版面。新北市、環保署為空汙、保育區問題隔空交戰;賴清德為澄清空汙疑慮,脫口而出深澳電廠使用的是「乾淨的煤」而引發議論。 儘管政府一再說明,煤的品質有優劣之分,造成的空汙程度也不同,但仍有不少專家反駁,「煤就是煤,化學成分都一樣。哪有乾淨的煤?」 爭議似乎無法用科學來解決,連東西方的神明都請出來了。 4月16日,立法院特地請經濟部、環保署相關部會到委員會報告,民進黨立委吳焜裕質詢台電總經理鍾炳利時,還拿出一張「聖經、佛祖、玉皇大帝」並排圖像,要求鍾炳利根據所提供資料唸出「余代表台電,以維護民眾健康與生態完整性,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懲罰」等文字,藉此取得民眾信任。 這一幕經直播放送全國,看到的民眾不禁苦笑,問政問到要官員發誓,能解決問題嗎? 外界都很納悶,深澳電廠為什麼如此重要,執政黨要傾全力來溝通?
4月10日,《遠見》採訪團隊來到新北市貢寮區研海街62號的核四廠,濱海公路旁的廠區,儘管被鐵欄包圍,仍可眺望場內一棟棟保存完好的反應器廠房、135公尺高的排氣塔、放射性試驗室、保警宿舍等。 由於時值深澳電廠重建爭議、3月28日核二廠2號機又跳機等敏感時刻,台電婉拒媒體申請入內採訪,也讓這座占地450公頃的核四廠更增添神祕色彩。 三次政黨輪替 復工又封存 核四從啟動規劃至今,38年來歷經九任總統、三次政黨輪替,施工、停工,復工又封存,堪稱命運多舛。台電甚至為討吉利,將被龍門、仁里、真理及美豐四村環繞的「核四」更名為龍門電廠。好不容易才在2013年展開安檢與試運轉測試。 但2014年4月22日,長期反核的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回到林宅血案現場,展開反核四興建的無限期絕食抗議,將社會的反核聲浪推至高峰。 在龐大壓力下,時任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於4月28日早上宣布核四1號機不施工,安檢後封存;2號機全面停工。 當年的核四廠廠長王伯輝當天正在廠區內留守,接到太太來電說:「回來吧!」才知道核四要封存,辦公室的空氣瞬間凝結成霜,工程師們面面相覷、癱軟無力。
台灣即將邁入炎炎夏日,深澳電廠爭議仍不斷,6月起核四又將分批送出核燃料束,缺電危機難解。《遠見》率先進行「全台能源政策民意大調查」,了解國人對能源政策的諸多看法。 近月來,深澳電廠「環差通過」的爭議不斷,加上缺電危機,引發民間及工商團體紛紛發出「重啟核四」的聲浪。有鑑於今年6月起,核四將分批送出核燃料束,能源政策備受各界關注,「遠見研究調查」也率先針對「新政府的能源政策」進行全國性民意調查。 57.5%反對重建深澳電廠 調查結果出乎意料,發現民意開始轉向,趨於理性務實。有57.9%支持核電,其中年輕族群(18至29歲)更高達70.5%。整體有54.7%同意重啟核四、50.7%同意暫緩送出核四的核燃料、甚至有61.8%對政府推動能源政策的表現不滿意。 《遠見雜誌》「全台能源政策民意大調查」分成三大主軸。首先是針對最熱門的深澳電廠重建進行了解。當詢問民眾和三年前比較,居住環境的空氣品質變好還是變壞?回答變更壞的達63.6%,比2016年《遠見》曾製作過的國人空汙觀念大調查高出2.5個百分點(61.1%)。顯示空汙持續是全民最有感議題,其中又以高屏澎地區排序第一,為72.1%、其次為雲嘉南(66.9%)、中彰投(64.8%)。 而與空汙相關的深澳燃煤電廠重建議題也深獲民眾關心。當詢問近日行政院長賴清德說:「深澳火力發電廠用的是乾淨的媒,排放的汙染量跟使用天然氣發電差不多?」你相不相信?有高達71.8%的人不相信,其中,很不相信的甚至達到42%,很相信的民眾僅3.4%。進一步以地區別交叉分析,不相信程度多與空氣變更壞的排序成正相關,依次是高屏澎(76.9%)、中彰投(74.7%)、雲嘉南(68.5%)。
【智慧家居】辛勞少一點 幸福多一點
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iGloba Z01鑽石機掃地機器人 貼心價3,980元
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定價2,640元 贈 推薦好書三選二 《金錢心理學》/《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敘利亞烽火日常》 推薦價2,0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