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以來,居民健康消費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特點,2017年大陸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人民幣1,451元,年增1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9%。
社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由2012年到2016年增長三倍。從全行業看,2017年衛生和社會工作固定資產投資達人民幣7,327億元,年增18.1%。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大,但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占比下降。2013至2017年,大陸衛生總費用由人民幣3兆1,669億元增長到5兆1,599億元,占GDP的比重達6.2%,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比由33.9%降低為28.8%。
從世界銀行的數據來看,大陸人均醫療衛生支出遠低於美國,2016年為425.6美元,而同期美國人均醫療衛生支出則達9,535.9美元,是大陸的22倍。造成中美醫療支出巨大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商業醫療保險業比較發達,而大陸商業醫療保險業尚處於起步階段。
除此之外,醫保覆蓋藥品不足,讓數億大陸老百姓面臨快速上升的醫療費用也是一大隱憂。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大陸的人均醫療費用支出增長13.2%,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長9.1%。
今年夏天的賣座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描寫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揭開了大陸病患獲得抗癌藥品的困難,廣受好評。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儘管大陸官方建立了一個成本很高的新安全網,但官方數據顯示,疾病仍然是中國大陸家庭落入貧困線下的主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