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計畫在六月底實施第一波疫後國境管制鬆綁,我駐日官員原本研判,台灣極可能被納入首波開放名單。然而,根據日媒最新報導,日本初步決定開放紐、澳、越、泰四國,台灣並不在首波開放之列。此一決定,對自認防疫成果斐然的蔡政府而言,不免小受打擊;原因是,連越南、泰國都進入首波名單,台灣難道竟連他們都不如?
事實上,日本的國境開放選擇,除了要確保防疫安全,外交和經貿關係也是主要因素。越南、澳洲和紐西蘭都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國,疫情控制亦較佳;泰國則是因為許多日商在當地投資,成為優先選擇。就防疫成果而論,紐西蘭迄今累計有一五○四例確診,澳洲為七二○二例,泰國三○八一例,越南三二八例。尤其越南,人口高達九千六百多萬的國家,又與中國大陸接壤,至今僅三二八例確診,且零死亡,防疫成效令人刮目相看。被列為首波開放名單,實至名歸。
然而,這項議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迄今每天仍有數十例新生確診的日本,都為了重振經濟開始部署解封,為何台灣不能進行自己的開放計畫,卻要眼巴巴地等別人開放我們?我國已連續五十天無本土確診病例,境外移入案例也僅剩零星案例,但蔡政府卻始終按兵不動,不肯積極思考國境有限度解封。指揮中心要拖到六月七日才對內部活動大規模鬆綁,政府不是在坐視自己的機會和主動權流失嗎?
從蔡政府先前自詡的防疫「超前部署」,到如今拖拖拉拉的解封「遲無作為」,紓困措施亂象百出,酷碰券更名振興券仍發不出來。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管制和補助功夫一流,論及開放振興卻無計可施。不難想像,民進黨確實極端珍惜這個五十天「零確診」的戰果,也很擔心一旦國境解封,這個成果恐怕難以保住。問題是,鎖國管制已嚴重阻滯了人員、經貿、觀光、跨國求學的交流,若不設法針對安全的區域或部位逐步解封,台灣要為維持這個絕對的「零確診」付出多少代價?
且看桃園機場的狀況,五月卅一日的出入境旅客僅一千八百多人,其中一航廈旅客甚至低至兩百人。這種冷清的情況,已持續了一百多天,請問:蔡政府打算讓它繼續多久?國境解封當然有很高的風險,可能讓病毒趁機入境橫行擴散;但是,我們除了一概封鎖之外,沒有其他選擇了嗎?當然不是。
例如,以航空業者呼籲的開放「飛機中轉」,就是立即可做的第一步。開放旅客過境中轉,因為旅客不入境,就防疫而言相對安全。這點,只要透過對機場動線的有效規劃,並勤於消毒清理,並對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妥適健康管理,都不致變成防疫破口。開放中轉,更能做為進一步開放點對點對飛的試金石,一點一點解封因疫情而凍結的經貿和旅遊活動。在疫情高潮時,日本和韓國均未取消中轉班機的起降,新加坡、香港則在近期都宣布重啟,在這方面台灣的腳步已經落後一大步。蔡政府與其繼續觀望他國臉色,不如先從可以自主的部分做起。
老實說,在蔡政府喊了幾個月的「超前部署」之後,人們現在看到的只剩下「欲進不前」,不知道這部防疫列車要開往何處。上周末蘇揆南下視察高雄榮民醫院屏東分院,詢問該院院長新建的停車場有幾個停車位?對方回答「大概五百多個」,蘇貞昌大表不滿,當面直斥「連幾個車位都搞不清楚」,還說「同是院長,我很嚴格,我出手很重,又很快」。蘇貞昌要的車位答案,可能必須準確到個位數,才感到滿意。然而,與其花腦筋去記住停車位的格數,上位者還不如動腦筋想想台灣更大的事吧!包括如何用更簡便的振興券帶動經濟,用更積極的部署開放國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